文化自觉与徽州民歌的保护和传承

2018-07-09 08:36史一丰
关键词:文化自觉保护传承

史一丰

摘 要:“文化自觉”就是对自身所处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内在规律有清楚的了解,是不戴“有色眼镜”地审视所处文化所包含的各个子文化。将“文化自觉”与“非遗”保护和传承联系起来,目的在于认清“非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肯定特定文化场域中的“人”在“非遗”保护和传承的作用。徽州民歌的保护和传承既需要了解徽州文化的内在联系,更需要在保护和传承徽州文化这一大背景下突出徽州“人”的作用。要正视徽州民歌在徽州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把握好文化多样性背景下徽州民歌保护和传承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文化自觉;徽州文化;徽州民歌;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8-0138-03

一、问题的提出

最近,经友人推荐,阅读了《全球化与文化自觉——费孝通晚年文选》(费孝通著,方李莉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出版)和《“文化自觉”视野中的“非遗”保护》(方李莉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年出版),感想颇多。前者综合了费孝通先生晚年多篇文选,包括论文、讲话稿和对话录音记录,集中表现了晚年的费老对21世纪全球化视野下作为生物体的人如何清楚地认识自身的文化。文中还重点指出了费老在1997年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讨会上提出的“文化自觉”的论断。费老一直强调在文化研究中,要把其置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审视,不能模糊对西方文明及其它文明的认识,对传承文化的认识要与“文化自觉”联系在一起。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护传统文化不仅需要“文化自觉”,还要重视人的作用。后者,方教授的专著将“文化自觉”与“非遗”保护联系起来,作者以敏锐的眼光审视了当下受到西方文明冲击的中国社会,文化生态发展失衡,甚至许多地方遭到破坏,原因在于“文化自觉”的缺失,没有形成“文化自信”。书中还列出了方教授多年来的田野调查和个案的研究报告,以及与费老的对话等。最后,立足于中国建设文化大国的视域,做好“非遗”保护需要“文化自觉”,在意识形态上做到“文化自信”。读完两位老师的学术大作,回想本人近几年来在徽州地域内所做的有关于徽州民歌的保护和传承研究,感受到徽州地区的人对地方民间音乐的冷漠和忽视。虽然,在徽州乃至安徽全省,有专门研究徽州文化的研究中心,也有许多从事徽州文化的学者和专家,且徽州文化研究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但涉足于徽州民间音乐研究的专家、学者并不多。尤其是徽州本地人专注于徽州民间音乐研究可谓寥寥无几。原因何在?是生活于徽州文化场域内的人对自己所处的文化认识不够吗?也就是费老所提起的“文化自觉”在徽州百姓中没有很好的树立起来吗?徽州民歌是徽州地域文化的艺术表现,它体现的是徽州社会发展进程和人民的文化生活,徽州民歌是徽州人文的一种精神写照。而在当下,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以及流行音乐文化、网络音乐文化的扑面而来,使传统文化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如果不强化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身体力行地保护与传承区域文化,那么以徽州民歌为代表的徽州传统文化的前途将令人担忧。故而要认真研究费老和方教授所提理论,结合本人的主要研究方向,将徽州民歌的保护和传承与在徽州地域内的“文化自觉”联系起来,目的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背景下,找到徽州文化传承与保护这项工作的切入点,做好徽州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二、徽州传统思想对徽州民歌保护和传承的制约作用

在徽州,民间一直深受“程朱理学”传统思想的影响,多重文尚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传统思想在徽州民间可谓根深蒂固。本人在徽州生活8年多,深深感受徽州人对孩童的教养方式都寄托于学校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读书。周边大城市都在忙于校外教育和素质教育,而徽州的家长却能泰然面对,不受这一教育大潮左右。从与徽州宗法制度相关的文献来看,古代徽州对宗族的教养制度可为苛刻,据记载,出于维系家声的考虑,徽州宗法制度中还规定了对族人本身、持家等方面的要求和禁约。族规大多充满着“务本业”、“禁奢靡”、“習勤劳”、“考岁用”、“崇厚德”、“端好尚”、“严约束”、“慎婚嫁”这一类戒条,并不厌其烦地教训族中子弟努力上进,克绍家声,要求对子弟中器宇不凡、资禀聪明者要精心培养,以期他们有朝一日取得科第功名,以光宗耀祖。禁止族人从事所谓的“贱业”,如衙役、戏子、吹鼓手、理发匠等。①从以上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自古以来,在徽州人的意识中,能光宗耀祖的只有考状元、做大官,一切从事所谓“贱业”的族人被认为有损本族在当地的形象。故而,徽州地区很少有从事音乐的专业人才,中小学校音乐专业教师一直以来没有全额配套,能参与徽州民间音乐保护的专业人才就更难于找到了,这一现状对当下徽州民歌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受徽州这一传统思想的影响,职能部门每年在人才引进方面同样受到这些传统的落后思想的牵制。可见,传统思想始终是徽州民歌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阻滞因素。

三、“文化自觉”下的徽州民歌保护和传承

从音乐的发生学来看,民歌的产生离不了人和劳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认为,劳动创造了人,人创造了世界。人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人的思想的产生推动了文化的形成。所以,民歌不仅离不开产生劳动,更离不了人的作用。费老所提出的“文化自觉”,既确立了文化的重要性,又强调了人的作用。他指出:“所谓‘文化自觉,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以及发展趋向,不带任何‘文明回归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②基于费老对“文化自觉”阐释,我们在做好传统文化保护的过程中,首先要从形而上的角度对传统文化的当下意义给予肯定;其次,要对传统文化做全面的了解,不做断章取义,不戴“有色眼睛”;第三,要处理好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异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价值观,在多元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始终为弘扬传统文化服务。徽州民歌作为徽州地域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存在不容忽视。对于开展徽州文化研究的专家和学者来说,将徽州文化作为研究的对象,必然包含徽州民间艺术,因为徽州民间艺术就包括徽州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徽州民歌无疑是其中的一部分。虽然徽州在历史上对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在心理认同上有排斥倾向,但这等于否认徽州民间音乐的存在。如果当代的徽州文化研究者不能摆脱这些传统观念的束缚,那么,徽州文化研究就很难取得良好成果。再从费老的“文化自觉”意义上看,徽州文化的研究者也是完整的生物体,也是特定文化中的人,更是现代文明进步的人。我们只有形成“文化自觉”,全面认识徽州文化的发展规律,理解徽州文化的内涵,摒弃个人学习经历、成长经历和学术研究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剔除在徽州文化研究中产生的排他性、独断性的思维,以包容的心态、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徽州文化蕴含的徽州艺术因子,正视徽州民间音乐的文化意涵,发掘徽州民歌的艺术价值,才能复现徽州民歌是中华民族民歌海洋中的一朵奇葩的本质。

四、徽州民歌的创新发展

方李莉教授在他的专著《“文化自觉”视野中的“非遗”保护》中提到了美国人类学家萨林斯。萨林斯认为:“在后现代社会里,整个世界发生了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再是一对矛盾,而是可以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的力量。”于是就出现了“本土性的现代化”。③对于萨林斯的论断,方教授认为:“传统文化不仅不会和现代文化产生冲突,还会成为现代文化的发展基础。”④这使我想到,在2016年安徽省群众文化艺术节上获得金奖的女声表演唱《十绣鞋》,就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徽州民歌《十绣鞋》是一首传统的歙县民歌,用歙县县城方言演唱最为地道。由黄山市文化馆历时2年有余,创编、排练、改进的《十绣鞋》依据徽州民歌《十绣鞋》的音乐语言,穿插现代的创作技法和流行音乐元素,同时结合当下多媒体舞台技术,以6位徽州女人的组成的表演小组精彩演唱,成功塑造了古代徽州女人温柔、持家、勤劳的形象,是典型徽州女人的人生写照。从该节目的选材、改编、表演来看,它是以传统徽州民歌《十绣鞋》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产物,相比传统徽州民歌,它更切合当下观众的审美旨趣。这一实例,印证了萨林斯和方教授的观点。黄山市文化馆对《十绣鞋》的改编给徽州民歌传承树立了一个典范,同时也践行了费老提出的“文化自觉”理念,《十绣鞋》的成功演出并获大奖是“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的助推器。

在經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势不可挡。在文化多样性的今天,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中国要以文化大国的身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就要求我们这些艺术、文化工作者要有自知之明,要有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做到“文化自觉”,自觉传承保护徽州民歌,探索区别其他地区民歌的创新发展道路。

注 释:

屯溪区法院网.徽州传统的乡村管理与当代法治建设[EB/OL].[2014-11-09].http://ahtxfy.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2/03/id/795069.shtml.

费孝通.全球化与文化自觉——费孝通晚年文选[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83.

方李莉.文化自觉”视野中的“非遗”保护[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355.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猜你喜欢
文化自觉保护传承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