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性复核在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中的运用

2018-07-09 08:35刘成涛
财会学习 2018年15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运用

刘成涛

摘要:随着我国的事业单位进一步发展以及深化体制内的改革,在事业单位强化内部控制以及监督很有必要,是促进事业单位健康以及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审计报告的阶段,需要高度重视分析性复核的作用,分析性复核在当前事业单位的审计当中也得到一定的运用,从而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情况进行整体性的评价,本文主要是关于事业单位审计的运用进行一定的研究以及探讨,希望给相关单位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分析性复核;行政事业;单位审计;运用

分析性复核主要是审计人员针对审计项目的相关内部进行分解以及对比,找到项目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以及各个要素,揭示财务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审计办法。分析性复核主要价值体现在降低风险以及提升工作效率。以下主要是对分析性复核的内涵价值进行论述,与此同时,提出了分析性复核方法在事业单位审计具体应用以及关于分析性复核在事业单位审计之中的注意事项。

一、分析性复核方法研究

分析性复核的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尤其是对于审计的起始阶段—计划阶段和审计的终结阶段。一般分析性复核采用两种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使用固定的测算公式计算百分比,根据结果衡量某企业的经营或管理状况。例如资产负债率,用总负债金额/总资产金额,测算结果小于0.8都可以视为正常情况。比较分析法横向比较,将会计报表中某一科目与既有标准进行比较,衡量企业某些账目的变化情况,查明企业现金、投资等项目的管理情况。

二、分析性复核对于事业单位审计的重要价值分析

(一)降低风险

从事会计的人都知道,临近年底会计事务所的审计部门将会承接大量的审计工作,工作人员因为工作量太大常常要工作到后半夜。实施全面审计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方式,但面对大量的企业业务,全面审计不再适应社会需要,耗时长费用高,必要性低,因此抽样审计成为企业审计的更好选择。实物都是矛盾体,抽样审计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诸多好处,也产生了一些审计风险,为了降低风险,分析性复核的审计方法成为必然选择。比较分析法的应用为审计人员提供了客户公司纵向的经营情况,可能面临的财务困境,是否要进行实时性测试的程序,并获得了编制本年度相关的审计计划的必需材料。比率分析法辅助审计人员查明企业出现重大财务困难的原因,财务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是否存在舞弊的情况,以及是否要进行进一步核查。大量工作实践表明,曝光的财务舞弊现象期初都是通过分析性复核的方法获取的线索。

(二)提高效率

上文已经提到,审计分为全面审计和抽样审计,抽样审计又称为局部审计。全面审计使用的机会比较少,只有遇到特殊情况或通过抽样审计发现企业的重大问题需要全面核查时才使用全面审计。两种审计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但就目前的审计工作来分析,审计人员面对的企业的管理制度相对完善,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比较成熟,能够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抽样审计受到审计行业工作者的青睐。抽样审计有严格的执行程序,同时利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进而控制审计风险,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质性测试程序,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内容,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一般情况下,通过抽样审计和分析性复核的方法能够全面地识别出企业是否存在财务报告舞弊或者重大会计差错的情况,确认无误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结论。

三、分析性复核方法在事业单位审计具体应用

(一)全程性应用

审计的最终结果是获取审计报告,有效的审计报告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第一、报告陈述的事实要有充分的依据和说明;第二、审计人员发表的审计意见必须谨慎、科学;第三、审计人员根据分析报告和企业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審计建议。由于分析性复核能够减低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并在发现重大财务差异或舞弊情况时及时进行实质性测试等其他程序,工作效率高,因而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审计的整个过程,对审计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提供全面支持。以准备阶段为例,分析性复核法的惯用程序首先指导审计人员需要收集哪些原始资料,比如固定资产、设备等,要收集相关的证件和使用情况说明、维修状况说明等。以实施阶段为例,分析性复核的对象和评估标准确定后,审计人员通过取证核对,比如存货情况,一方面要有审计人员进行现场核查,另一方面也要应用计算机相关程序分析对比存货周转率、库存情况是否存在重大差异,如果存在要进一步查明原因,是因为输入错误还是因为企业财务人员存在舞弊现象或者其他原因,问题解决后在进行下一步的评估,得出分析性复核法的结论。

(二)普遍性应用

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整个团队有不同的分工,负责取证、现场核查的人员要去现场工作,将收集到的资料送到下一个程序的审计人员手中,进行分析对比的审计人员除了要对原始凭证进行初步核对外,还要仔细、谨慎地分析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等报表数据,对报表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进行详细核查和分析,对报表中的具体科目进行对比,降低财务造假的可能性,这些内容都需要用到分析性复核的方法,以判断企业提供信息与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分析复核法在收入、费用、利润方面的应用最为显著,因为企业的以上几项内容比较稳定。收入主要涉及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费用包括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这些项目的变动情况能够反映出企业的采购情况、生产情况及销售状况,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分析企业的所给材料的真实性,判断数据变动是否处于正常情况,是否虚增产品收入或私自增加产品生产成本,如果发现异常,查明原因,情节严重要有针对性的扩大抽样范围,增加审计的样本数量。分析性复核的方法应用到审计的常用程序中,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比较,从具体科目账户到报表分析,从微观到宏观的全面分析,保证了审计报告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四、关于分析性复核在事业单位审计之中的注意事项研究

第一,对于财务信息需要充分占有,由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比较多,并且单位当中的业务层出不穷以及存在千差万别的差距,如果相关审计部门或者审计人员对于信息不能充分掌握,就难以找到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当中的难点以及疑点,及时找到一些苗头或者线索,依然由于信息过少,容易被事业单位的某些附加说明以及附加解释所迷惑,所以,针对疑点就容易放过。在事业单位的分析性复核当中,需要充分的信息量,从而保障复核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第二,对于分析性复核工作,需要运用系统性的思想对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主要展现在三个层面,首先,需要对于各个要素进行掌握,对于控制点进行及时掌握。其次,为了准确以及客观揭示问题,就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必要的对比。最后,需要在一种更高的角度以及层次上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活动情况进行研究。此外,需要关注内部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对于事业单位的审计活动,相关审计人员掌握各种复核方法不难,难就难在需要对事业单位的一些内部数据关联性进行研究,对于事业单位的人力指标、物力以及业务经济活动难以进行准确对比,这样就难以展现出事业单位在财政方面的问题以及漏洞,所以,为了提升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需要高度重视数据内部的关联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主要是为了保障财务收支以及财政收支具备合法性,需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从而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规范,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其中分析性复核对于事业单位审计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降低风险以及提高效率。分析性复核方法在事业单位审计的应用主要包括普遍性应用、全程性应用。

参考文獻:

[1]钱薇.分析性复核程序在审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06):136-137.

[2]章勇,余杰,张爽.交易特征的统一性原理在审计监督中的应用研究[J].财政监督,2017(23):106-109.

[3]董平.分析性复核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19):205.

[4].证券公司非现场稽核分析系统[J].中国内部审计,2017(05):47-51.

[5]高保勇.浅述审计分析程序在审计实践中运用[J].时代金融,2017(12):191-192.

[6]匡舒璠.证券投资基金财务报表分析性复核的运用[J].金融经济,2017(08):153-154.

(作者单位:山东沂水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运用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核算间的关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加强行政事业会计人员管理 提高依法理财能力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内部控制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