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范
摘 要:该文通过实施产业扶贫调查,摸清贫困底册,统计分析产业扶贫现状,科学谋划扶贫项目,因户施策帮扶等措施,贫困群众脱贫收到明显成效,并简述了产业扶贫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产业扶贫;成效;措施;打算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7-0012-2
新集镇位于凤台县城西部16.5km处,全镇20个行政村,180个村民小组,人口53171人,其中农业人口49852人,镇域面积66.95km2。全镇共有贫困户719户1468人,主要致贫原因:因病致贫占比33.85%;因残致贫占比21.84%;因学致贫占比10.16%;因缺劳动力致贫占比17.54%;其他原因致贫占比16.61%。现已脱贫户575户,1129人。2014年以来,新集镇将产业扶贫纳入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通过摸清产业发展的底册,做好产业规划,打造地区优势产业等措施,做到精准施策,卓有成效地指导群众脱贫致富。
1 产业扶贫实施效果
1.1 光伏扶贫稳步推进 新集镇4个贫困村每个村48万元安装了60kV光伏电站,已并网发电,村级每年净增收6万元以上。2017年全镇共建设206户户级光伏电站,以每户2.4万元计算,共计投入资金495万元。村级光伏和户籍光伏已并网应用,全镇贫困户年总收入在60万元以上,户均超3000元。
1.2 直补到户项目全面落实 全镇对特色种养业贫困户分四批次直补到户共346户,直补资金35.5096万元。蘑菇扶贫车间分红稳定,曹庄村、朱庄村每个村3个蘑菇扶贫车间,单岗村、姚靳村每个村2个蘑菇扶贫车间,每个扶贫车间稳定每年分红1.5万元。
1.3 主体带动产业项目稳步推进 2017年全镇共计谋划优质粳糯稻种植、大白鹅养殖、蛋禽类养殖、山羊代养、龙虾养殖、莲藕种植、茼蒿种植、蔬菜大棚和林下蚯蚓养殖等产业扶贫项目12个,现已实施主体带动项目6个,落实财政扶贫资金155万元,自筹资金183.6万元。2017年底参加分红的贫困户为674户,累计分红29.5万元。
1.4 产业扶贫成效明显 2017年上半年对尚未脱贫的144户实施因户施策措施,全镇140户325人实现了脱贫,成效明显。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贫困户人均增收在1000元以上。
2 产业扶贫措施
2.1 深入乡村调查
2.1.1 调查步骤 镇政府与县产业扶贫指导单位—县农技中心主动对接,对全镇的产业扶贫现状进行认真摸底排查。首先,由县农技中心抽派5人和镇农技站、林业站、农经站、畜牧站5人组成5个调查小组,每个调查小组两人。每个调查组调查5个村的产业发展情况和项目资金的投入情况;其次,对全镇719户贫苦户入户调查,填写相关表格;最后,对全镇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达标的贫困村、贫困户进行认证,发放产业发展达标证书,对乡镇产业發展提出指导意见。
2.1.2 调查时限与方法 每个调查组负责5个行政村,调查时限为8个工作日。一是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核对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人员信息、种养殖规模和主要帮扶措施;二是对于不在家居住的贫困户,采用询问邻居和村包片干部相结合,对比调查结果,确保调查的准确性和详实性。
2.1.3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全镇20个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60户,386人,现有劳动力数229人。贫困户产业达标357户,达标粮食84.5hm2,蔬菜面积1.33hm2,家禽养殖1385只,羊122只,牛71头,生猪2头。曹庄村达标粮食产业,种植优质粳糯稻,每年每人增收1200元;单岗村通过“一村一品”考核,达标产业水产养殖,全村养殖面积132.1hm2,其中精养鱼塘24hm2,围栏网养殖108hm2,各类网箱320只,主要养殖花白鲢、草鱼、青鱼等,每年每人增收1800元。全镇农业产业发展有一定的规模,种植业发展较快,养殖业发展也初具规模,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科技相对薄弱,项目资金投入不强,贫困群众自身脱贫能力不强。
2.2 强化产业扶贫指导
2.2.1 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 2017年新集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20个班次,培训贫困户528户,发放《凤台县产业扶贫主要农作物技术指导规程》528本,种植业、养殖业各类技术明白纸1500张,宣讲产业扶贫政策和产业发展补贴标准。一是积极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二是通过技能培训参与到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享受政府的扶贫政策的同时,壮大地方产业发展规模。
2.2.2 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 县农技中心与新集镇人民政府会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理顺关系,找准产业发展路线,拟定补齐短板的措施,做实新集镇农业产业。编制《新集镇产业扶贫建设规划》,谋实农业产业化路线,利用地区资源优势,采用扶贫户小额信贷入股等方式,打造1个光伏扶贫基地。科学规划特色种养业发展模式,做到精准帮扶、精准施策。一是优先发展种植业,引导具有产业优势的粳糯稻种植贫困户与龙头企业签定粮食订单合同,保障贫困户收益;二是鼓励贫困户发展养殖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有条件的贫困户自养,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和公司签定代养、寄养合同,确保贫困户享受利益分红;三是倡导绿色、安全、高效的产业扶贫模式,利用新集镇水资源丰富,水产养殖规模大的现有资源,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稻鳖共生模式、稻鸭共育模式、稻虾共作模式、稻蟹共作等模式,以此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四是划分农业产业功能区,西部10个村以发展特种糯稻种植业为主,中部地区6个村以发展特种栽培和设施农业为主,东部4个村以发展水产养殖和蛋禽养殖为主。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打造符合当地的产业连,找准突破口,发展生态种养模式等优势产业,切实提高贫困村、贫困户收益。
2.2.3 科技帮扶壮大产业规模,带动贫困户脱贫 镇扶贫工作组积极联系市、县有关技术部门,采用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等措施,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2017年全镇引进粳糯新品种2000kg,发展稻田种养23.3hm2,种植特色田藕20hm2,扩大设施农业面积18.7hm2,带动了贫困依靠科技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贫困户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亩增收1000~1200元,实现了产业脱贫的目标。
2.2.4 打造特色种养业扶贫队伍 全镇现有农业科技指导员9人,帮扶18户种植贫困户,2017年共计入户走访320人次,深入每户田间地头,科学指导贫困户做好田间管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对贫困户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详细解答或者帮助他们寻求解决的办法,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2.2.5 开展特色种养业绩效管理工作 2017年底对全镇的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按照要求逐项打分,对照省市县下发的特色种养业绩效管理办法,考核组列出清单督促行政村按照要求补齐,以备省、市考核组进行考核验收。
3 下步产业扶贫工作打算
产业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当地政府聚集全社会的力量谋篇布局、真抓实干、勇于担当。为进一步扎实推进新集镇产业扶贫工作,今后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3.1 加强贫困户自主参与意愿 积极宣传政府产业扶贫惠农政策和典型事例,树立贫困户自主脱贫的信心,充分调动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投身产业扶贫工作中来,提高产业扶贫覆盖率。
3.2 做强我镇主导产业 集中开展以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农田林网、配套电网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畜牧、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力争每个村确定一个主导产业。特别是4个贫困村,要依托政策优势发展本村的主导产业,做好“一村一品”和贫困户产业达标工作,提高产业扶贫的受益面。
3.3 开展科技推广活动 结合贫困户实际,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选准增收项目,科学规划,指导各村搞好优良种苗的引进和推广,会同人社、畜牧、林业、农机等各业务部门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提高产业扶贫的精准度。
3.4 确保群困户稳定脱贫 通过制定产业发展帮扶措施,建立项目带动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产业扶贫绩效过程管理,使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帮扶措施执行到位、扶贫项目监管到位。确保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能够稳定脱贫,注重过程管理,从而提高扶贫工作群众满意率。
(责编:施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