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摘 要:数学,是一门具有魅力的学科,但也是很多学生畏惧的薄弱学科。文章作者将从为学生创造心理高地,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构造简单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打牢基础;形成钻研数学的良好学风,打造学生自己的数学力三个方面去阐述如何使数学学科焕发它本来的生机与魅力。
关键词:数学;心理;方法;生机;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17
作者简介:王 洋(1983—),女,吉林省吉林市第九中学教师,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组成它的两大分支——代数和几何:代数是所有理科的基础,小到生活的日常,大到火箭的发射,到处都有它的踪迹;而几何更是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世界。所以,数学完全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它从生活图景中抽象而来,又反过来美化、便捷了生活。数学家笛卡尔在给瑞典公主表白的时候,只写了一个式子:r=a(1-sinθ),这便是一个心形的曲线!数学的美处处可见,处处可以让我们感到神奇。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门学科,却让很多学生头痛。有些学生甚至会对我 说:“老师,我喜欢你,但我不喜欢数学。”到了这种“谈数学色变”的地步,真是让我这個数学老师哭笑不得。我一直希望建构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让学生搭乘“快乐号”在数学王国中开心翱翔。那么,怎样使数学焕发它的生机与魅力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想法。
一、为学生创造心理高地,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一个人,如果心理上失败了,那他肯定就不会成功了。所以,学习数学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其实并不可怕。记得我刚刚升入初中时,对数学是很恐惧的,因为最初的几天,老师提问的题目全班都做出来了而我却不会做,急得直哭。可是当时的数学老师总是告诉我们,数学不难,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她说这些话时的微笑到现在我还记得,尽管印象中的她是那样厉声厉色的一个人。也许就是那样的微笑,让我的内心慢慢平和下来,对数学也不再感到高度恐惧,慢慢地敢于去尝试、去思考、去突破,最终获得一点点的进步,没想到,最终我也选择了数学作为自己的大学专业。
我最初当数学教师的时候,经常会因为学生的作业写得特别差而生气,因为学生课堂上看似精力集中实则答非所问的状态而恼怒,甚至也会声色俱厉地批评他们,但后来发现这样的想在学习之初给学生一个下马威的方法其实并不奏效。
对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内心本身对于数学这样很抽象的科目就是忐忑的、恐惧的。这个时候,老师是需要给他们一些时间去适应的,他们更需要的是能让自己平静下来的微笑,他们需要一个能够接纳他们的老师陪伴他们学习的过程,引领他们“不要怕,慢慢来”。
所以,我个人的体会是,数学教师更需要渗透给学生的是:数学并不可 怕,而且它非常有趣,会让你如同进入奥妙的世界,带给你成就感。有这样的心理暗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加,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另外,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去发现学生的进步,并及时给予其肯定和鼓励,老师的肯定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强有力的动力。在给学生们自信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对我们的学生有信心。如果你仔细观察,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希望自己优秀的,有了恰当的水分和土壤,小花朵总会开放!
二、构造简单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打牢基础
过了心理这一关,接下来重要的就是加能量。其实说数学不难是因为它的主线非常清晰:定义、定理、公式,这些就是数学最基本的元素,它们就相当于人的骨骼,能够支撑起整个的身体。数学的重点就是对这些定义、定理、公式的运用。
当然,数学的学习并不是单纯地死记硬背这些林林总总的条条框框,而是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熟练记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教师每一课在新课的设置上要足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把数学趣味化、故事化,同时要主干清晰,便于学生抓住重点,把难点分散开,题目设置从易到难,这样有助于学生轻松巩固基础,从而有所提升。
数学当中基本思考方法的灵活运用非常重要,最常见的就是数形结合,数和形是不能分家的。有些题目如果单纯从数的角度去考虑会很烦琐,但是如果把它结合到图形当中就显而易见了。而学习数学重要的就是“简化”,化繁为简,从而得解。如果每一节数学课都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的引入使学生了解这些定义、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那么数学的骨架也就基本完整了。
当然了,学生要想学好数学绝不是在课堂上像南郭先生一样滥竽充数,要知道真正拉开距离的是课后的落实环节。
我们所熟悉的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即便课堂上掌握的效果再好,如果没有及时复习,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记忆就会清空,特别是数学学科,知识的衔接环环相扣,如果在某一环出现了断裂,不能够及时复习、巩固,必然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这也恰恰可以回答很多学生捉摸不透的问题: “我觉得我学得挺好,为什么总考不好?为什么一到综合题就卡住呢?”所以学习数学更要强调落实环节,及时巩固才能使骨骼连接起来。
三、形成钻研数学的良好学风,打造学生自己的数学力
有了心理,有了骨骼,还得有新鲜的血液,这样才能真正焕发一个人青春的生机与魅力。前面的两点都是基础,学好数学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自我钻研与突破,最终形成自己的数学力。在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数学力之前,教师一定要教学生学会钻研,但是这种钻研并不是盲目的,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定义、定理、公式和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之后再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的方法固然好,大家在一起讨论可以集思广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值得提倡,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如果是课后作业,应当学生自行去解决,一来教师留的作业肯定在学生可以解决的范畴,二来考试必然要靠学生自己去面对。
钻研的过程对于数学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更能够形成自己的解题能力,而这些方法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也将是不可或缺的。
在这一环节当中,老师尤其要鼓励学生,给学生持续的力量,以帮助学生去发现自己的潜能,获得更大的、更意想不到的提高。在学生犹豫不决、害怕做错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给他们钻研下去的勇气:即便是错的,也要勇敢去实践,至少证明这一条路是行不通的,经过多次反复的尝试,相信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此时获得的成就感将会如同找到了宝藏一样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喜欢上科学探究,也会带给他们更多解决问题的能量。
我曾经有一个学生,刚上初中时代数学得不好,总体成绩也不好,对学习很没有信心。我便总是告诫她数学不难。在接触几何以后,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要求她把几何题的步骤写完整,这样有助于她对几何问题严密的逻辑性有所把握。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总是引领她去从已知条件和结论入手寻求解题办法。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她的几何题解答得思路清晰、步骤得当。她兴高采烈地告诉我:“老师,我现在很喜欢做几何题!”我想,有了心理上的基础,有了恰当的方法,让学生独立解题便不是什么难事,这也印证了“数学,其实并不难”。
四、结语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我特别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喜欢数学,能够发现数学的生机与魅力,而我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更适合学生口味的教学方法,希望在这条探索的路上可以更进一步,同时也去发现数学更多的迷人之处。
参考文献:
[1](英)理查德·曼凯维奇.数学的故事[M].冯 速,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14.
[2]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