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地区的历史传说古老而悠长。受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双重影响,这片大地上延续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元素。六盘山木版年画曾经是人们喜迎新年的必备品,年画中许多朴实美丽的传说故事,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深情祝福和憧憬。
木版年画就像六盘山下的山花一样,扎根在厚厚的黄土中,年复一年、生生不息,孕育着悠远的生活气息。过去木版年画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都是为适应农村生活特点而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六盘山木版年画水印套色,具有形式多样、构图饱满、线条简练、色彩鲜明等艺术特点。
2012年六盘山木版年画项目入选宁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现有县级、市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三名,任振斌是其中的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
说起任振斌的六盘山木版年画技艺,还得从任振斌的祖太爷任满斗说起。清同治年间,任满斗开始在甘肃威戎经营木版年画,商号“戎义兴”。由于经营有方,任家当时虽不能说是富甲一方,至少在附近村落里家喻户晓,以致于招来了匪徒的惦记,任满斗因此遇害。无奈之下,任振斌的太爷任俊举家沿着葫芦河迁到宁夏西吉,后将年画技艺传给任振斌的大姑奶奶任清莲。任清莲是印画好手,加上祖傳的年画技艺,逢年过节她就会到静宁玉皇庙印染年画、神马福笺维持家用。
任清莲临终前将画版及各种工具都交给了任振斌的父亲任占川保管。土改时,工具充公,画版被当作“四旧”破除。包产到户后,农村的日子越来越好,年画的需求量增加,任占川便拿出家里仅存的几块老画版,又请雕刻艺人依老样补齐,做成了几套比较常用的画版,印制销售。
自幼喜爱绘画、剪纸和制作各种手工艺品的任振斌,上中学时每到寒假,就跟哥哥任有钱学习制作木版年画、神马云子、窗花等年货用品,腊月到集市上出售补贴家用。因为爱好,逐渐掌握了印制年画的套版、兑色、印刷等工艺。
高中毕业后,任振斌一直在外地工作,那时的他只身一人远在河南、湖北等地上班,虽然家人没和他讲过家里的“传家宝”,可是他自己知道,家里保存有几套年画刻版。每次外出参观游玩时,任振斌都会四处寻找当地的年画市场。
每次回家探亲,他都会把那几套“传家宝”好好整理一下,一再提醒父母一定要保存好。
任振斌工作流动性大,成家之后越来越想稳定下来,又恰巧听到很多学者对自己家乡文物保护的呼吁,想到家中就有现成的版画“老古董”,下定决心回来复兴和发展祖上留下的老手艺。
“那个时候木版年画逢年过节才能卖钱,而且做起来比较费时。我搜集整理了六盘山木版年画的很多资料,也尝试在老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比如刻制新的样式,但销量很少。而且随着机印年画大量发行,传统手工制作的六盘山木版年画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任振斌告诉记者,为解决生存问题,回到宁夏摸索了一年之后,他决定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出路。
任振斌想到宁夏有天然的贺兰石,自己有刻字的功底,他将刻字手艺结合贺兰石篆刻成印章,作为宁夏特产卖给游客。那个时候会篆刻的人不多,只有写书法的老师才会,任振斌不只刻得又快又好,而且还会刻西夏文,这让他的印章篆刻在宁夏当地很占优势。篆刻成为任振斌经济的主要来源,边篆刻边继续整理版画。
2006年,任振斌得知镇北堡西部影城的创始人张贤亮要引进民间非遗项目和手艺人的消息,便主动上门献艺。“当时张贤亮老师让我展示手艺,我也不知道该展示什么,手头正好有个葫芦,我就在上面画了一幅宁夏风景画,然后就被留了下来,以一名篆刻艺人的身份,在这里工作。”说到当时进驻影视城的情景,任振斌憨厚一笑,至今都觉得很开心。篆刻的生意越来越好,任振斌将此收入继续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木版年画和木活字两项非遗项目的研究和保护中。
2007年冬,在镇北堡影视城的百花堂前任振斌向张贤亮汇报活字印刷的事,张贤亮说我们中国的年画也很有特色,很宝贵。水墨印刷有中国味,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张贤亮知道他也会做年画,就吩咐保管员把自己收藏的各地年画拿出来让任振斌观摩。
张贤亮说:“传统的年画就是一块一块画版分色印刷出来的,这种工艺非常好,很有价值。”任振斌听后很受鼓舞,赶忙给家乡的二哥打电话,要他把家里保存的老画版保存好。2008年底,西部影城举办答谢会,任振斌展示了全套的传统年画印制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张贤亮还特意嘱咐他:“你们(民间艺人)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每个项目都要做出精品,搞出特色。”张贤亮先生的鼓励,让他信心大增。
2009年8月,民间艺术抢救工作者冯骥才到宁夏进行文化考察。在镇北堡影城任振斌的工作室,冯骥才仔细翻看了任振斌的老画版,询问传承的情况,说保存到现在不容易,嘱咐陪同的工作人员要好好保护。他说西北的年画风格相近,六盘山地区留存至今非常难得。参观结束一直到景区门口,冯骥才又招呼任振斌进前谈话,推荐介绍阅读他编著的年画全集。这对任振斌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极大的鼓励。
近年来,政府对传统非物质文化日益重视,任振斌终于等来了弘扬六盘山木版年画的机遇。在宁夏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的指导下,任振斌系统地整理收集几近失传的六盘山木版年画资料,发掘丰富六盘山木版年画的题材和内容,通过传统手法创作和开发了新版的六盘山木版年画,创作了以具有宁夏特色的风景画、十二生肖和六盘山地区的民间传说为题材的木版画。
目前,任振斌收藏有传统年画112套,其中《孔子讲学》《双狮镇守》《双虎镇宝》《少年英雄》《耄耋富贵四季屏》《皮袍门神》《太师少师事事如意》《百福百忍》《金童玉女》《百鸟要籽》《坐虎针龙》《龙女牧羊柳毅传书》《燃灯道人》《赵公明》《带子上朝》《执花童子》《四季发财》《马上封侯》《鲤鱼望月》《年年有鱼》《骑狮童子》《如意父子》《大保国》《六盘山花儿——红牡丹》《西吉春官词——大吉利》《玉兔奔月》等都是六盘山地区所特有的年画样式。
六盘山木版年画主要有门画、中堂、对联、条屏、窗画、炕围画、灶画等。制作过程分为:画稿、构线、木刻、制版、印刷、彩绘、装裱。印版雕刻以木质细密、适宜水印、经久耐用的木材为原料,木板雕刻后,刷上水墨,印在容易吸水的宣纸上,也用水性的彩色颜料,分多版多次印成彩色年画。先用水墨印线版,红、黄、蓝、紫四色套印,水印技术要求熟练精细,准确无误。印刷效果干净利落,水韵木趣,耐人寻味。
如今,任振斌已掌握了印制年画的起稿、雕刻、套版、兑色、印刷、晕染等工艺。他说,制作传统年画要求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任振斌介绍,年画人物的造型讲究“娃娃要得好,头大身子小”“生活中的人,嘴比眼大;画中的人,眼比嘴大。”
任振斌在印制年画时,第一步是把需要印的一摞白色宣纸固定好,桌上放上线版(线版是勾勒图案线条用的,墨色),让白纸覆盖在线版上,用擦子均匀推过,掀开纸张,一幅年画的雏形就印在了白纸上,这叫做印线版,即勾勒出年画中的人物线条。然后是套色,即给年画上颜色。把事先刷了各种颜色的木版依次放在桌上,把印过线版的纸张一页页翻过,让图案与需要的颜色重叠,用擦子上下推过,白纸的图案上就有了所需要的颜色。一般印一套年画,至少需要4套画版,即4种颜色。套色是最难的一道工序,要求不能有重影,不能让颜色溢出线条边界。
年画的特色之一便是以鲜艳、饱满的色彩表达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所以,对颜色有很高的要求。任振斌说,有时从市场上买来的颜料达不到年画色彩的要求,还需要自己进行色彩调配。这有不少讲究,任振斌总结了一套口诀:墨是骨头蓝是筋(蓝色多了会显得有精神),配上红黄画才新;红喜庆,黄鲜亮,绿色多了不好看;色彩要亮加蛋清,色彩浓艳加浆糊。有时,为了达到相应的效果,还要在颜料里兑明矾、酒等。这是老艺人在无数次实验中摸索出来的经验。
任振斌说,传统年画分年货和细画两种,年货即过年用的门神、福笺、神马云子等(因为是消费品,正月一过就要揭下用火烧掉,图的是吉祥喜庆,所以,制作工艺较为粗放);细画大多张贴在屋里的墙壁上,做工用料非常讲究,力求精致,保存长久。
传统的年画印刷手艺在任振斌的手中得到了再现,但曾经兴旺的年画逐渐被人们遗忘的现实,让任振斌感到在传承的基础上,极有必要对年画进行再次创新。六盘山年画如今的传承状况比较好,有好几位传承人共同努力传承,接下来准备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
任振斌說,很多从事文创或者广告设计的人会从他的年画作品中汲取灵感,比如结合年画的图案做成产品外包装。“有心人看到后总会有新想法,借鉴传统文化精髓嫁接到当代生活用品中,让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得以延续、发扬光大,我认为这也是我们传承的意义所在。”对于别人对他技艺的学习和借鉴,任振斌向来是一个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兼容并蓄才能让文化传承的路走得长远。
任振斌是个热爱民间艺术的有心人,在宁夏这片历史文化深厚的土地上散落着好些民间非遗。在平时的工作中,任振斌积极地收集整理了锔瓷、面灯制作、绳结技艺、刺绣、打铁、系箩、纺线织布、剪纸、皮影等这些还未得到保护的民间项目。很多传承人不识字,任振斌就主动帮助他们搜集、整理资料,申报项目。他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好些小项目已经被批为银川市级或宁夏回族自治区级非遗项目。
2016年,任振斌在镇北堡镇建立了木版年画与木活字印刷综合传承基地,建筑面积210平方米,作为一处集木版年画与木活字印刷创作设计、陈列研究、传习保护、培训学习为一体的综合场所,借以更好地传承、保护文化遗产。
任振斌,1972年生,宁夏西吉人。宁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六盘山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银川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木活字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任满斗(祖太爷),清同治年间,在甘肃静宁印制木版年画,发家致富,商号“戎义兴”。
任俊(太爷),清朝光绪年间从甘肃威戎迁到现在的宁夏西吉县居住,逢年过节印制年画销售。
任清莲(大姑奶奶),有一手印制年画的好手艺,民国年间在静宁玉皇庙以印染年画、神马云子为生。
任占川(父亲),解放后保存年画印版,雕刻各种木质图案。
任有钱(哥哥),擅长印制木版年画,销售到附近村镇。
任振斌,掌握了印制年画的起稿、雕版、套版、兑色、印染、晕染等全套工艺。
任晓辉(三姐),2017年被命名为宁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六盘山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