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混搭更时尚,食物混搭更营养,家装混搭更温馨,设计混搭更潮流……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混搭”一词的使用频率开始走高,受宠程度超乎想象。而谈到跨界融合,近两年一直热炒的“非遗+旅游”,无疑将混搭进阶,对其做了更完美的演绎。
要說对“非遗+旅游”概念的娴熟表达,宁夏镇北堡西部影视基地当属其中极具典范意义的存在。几天前的实地寻访,无疑将个人对基地创始人、当代著名作家张贤亮先生的钦佩度进一步放大,“中国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创造出轰动世界的奇迹”,确是他本人瞩目成就的精炼概括。70万元启动资金,基于两面土城墙的宏大改造工程成就了今天扛鼎一方的西部影视城和其中明、清两城和银川老街的原貌再现更是结合知名影片,原汁原味地演绎了当年情境。张贤亮当年广发告示,四处走访招募的宁夏传统民间艺人,诸如伏兆娥、赵桂琴、任振斌等,经他们之手不断传承光大的剪纸、刺绣、活字印刷等非遗项目,现已成为国内享有盛誉的文化名片和地方代表性技艺招牌。跻身旅游胜地的影视城内,这些传统手艺作坊的经营与展演,看似混搭,实则与有着塞上江南之称的大西北的淳朴民风有着惊人的契合。
非遗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浓缩,又是在历史的骇浪淘沙洗涤下渐序传承下来的瑰宝国粹,项目繁多,种类多元,它们中有的逐步光大,有的后继无人,有的则在极具流转的社会洪流中不温不火,勉强维系。2013年中国非遗保护协会正式成立之前,人们对不少传统非遗项目的了解还仅停留在粗浅的回忆阶段,诸如吹糖人、擀羊毡、琉璃咯嘣等不断边缘化的老行当,不过是大众眼里的童年稚趣,是对过往的一种念想,因市场空间狭小而谈不上对未来承传的过多期待,而近两年文化旅游的持续走热,“非遗+旅游”的文化消费模式更是成了香饽饽,满足了游客对旅行观光质量所提出的更高要求,更以反哺的姿态为传统非遗项目带去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馈赠。
之于旅行,都说暂别眼前人,且搁身边事,说走就走,来一场即兴旅行很是刺激,可以用较短的时间告慰忙碌的生活和紧绷的神经,以最快的速度为心灵修行,做好迎接明天的准备。更多时候,人们对旅行的定义是放松身心,用行动去践行对美景的垂涎、对美好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期待。若能在走过一段路、趟过一条河、翻过一座山的途中,为自己增加些许的见识和感悟,自然再好不过,而民俗主题、传统技艺等非遗文化展演类内容在旅游领域的介入,的确给程式化的旅行添了不少惊艳的元素。可见,互利互惠两相宜,非遗在充实旅游市场的同时也为自己赚足了重回历史舞台、光耀门楣的眼球和资本。
非遗+旅游,为文化赚足眼球,让观光更值期待。混搭,果真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