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防控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传染中的预防效果观察

2018-07-09 13:26李卫民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口病小儿防控

李卫民

北京市房山区窦店中心卫生院,北京 102433

手足口病是一种临床中较为多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是因肠道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手足口病患儿多表现为手部、足部以及口腔等部位有皮疹出现,有发热症状,其传播途径相对较广,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该病发生大范围的流行。病情相对较轻的患儿,在经过对症状处理后,即可迅速痊愈,但若病情相对较重,那么就非常容易导致肺炎、脑炎等疾病,甚至还可因此导致患儿死亡[1]。为此,针对小儿手足口病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干预,在控制手足口病发病率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中心在小儿手足口病传染控制中,积极实施全面防控策略,取得了较好的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该中心接诊的健康体健幼儿中选取10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女孩19例,男孩31例,年龄为6个月~5 岁,平均年龄为(2.92±1.42)岁;观察组 50 例,女孩22例,男孩28例,年龄为5个月~5岁,平均年龄为(2.85±1.53)岁。两组幼儿一般资料逐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幼儿家长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小儿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经由广播、宣传栏等方式来实施健康宣教,帮幼儿家长能够重视起小儿手足口病,并掌握相关知识,同时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对家长实施针对性的教育,以便帮助家长掌握幼儿诊治的有效方法,以免发生疫情蔓延或者病情恶化等问题。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控制基础上,通过实施全面防控策略,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在流行手足口病期间,幼儿应当尽可能地避免出入公共场所,避免受到其他感染患儿的影响。若需要外出,那么应当为其佩戴好相应的口罩等。针对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时,则必须立即就医,避免对治疗时机造成延误,同时积极加强隔离处理。②小儿手足口病本身的传染性相对较强,家长必须重视起对疾病的传播途径的切断,主要包括感染患儿或者病毒携带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以及黏膜疱疹液,这些均含有大量的病毒,在与污染源接触之后均可能受到感染,为此家长注意在幼儿有接触可能性后必须加强日常清洁卫生,同时注意彻底清理日常使用餐具、水杯、玩具等,每日保持开窗通风透气,保持空气的流通。及时对幼儿的排泄物进行清理。日常加强对幼儿使用的衣物、床上用品的晾晒处理,及时将传播途径切断,以免有疾病发生。若患儿出现了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就医。③针对容易感染的群体进行重点保护,由于手足口病本身的传播速度相对较快,并且传播的途径也相对较为复杂,并且较大的阴性感染比例,为此,必须重视起对小儿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借助宣传单发放等措施来帮助更多的社会大众均能够认识到手足口病预防的重要性,树立起参与到手足口病常规预防的意识,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个全面的防控氛围。针对幼儿园、托儿所等机构,必须定期对幼儿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对表现出异常情况的幼儿送检,同时坚持日常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④鼓励家长安排幼儿进行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认识到疫苗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⑤合理膳食,为幼儿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尽量以清淡、温凉食物为主,以免对机体造成刺激。⑥加强口腔卫生工作,在幼儿进餐之前,应当采用生理盐水进行漱口处理,若幼儿自行完成漱口,那么家长可以运用棉签蘸取适量的生理盐水对其口腔进行清洁,同时为幼儿提供维生素B和维生素C,以此来提高幼儿的抵抗能力,同时还可帮助患儿快速康复,并且有利于缓解皮肤疾病和口腔疾病。⑦发病处理,针对已经患有手足口病的幼儿,除了实施上述措施之外,还应当密切观察幼儿的体温变化情况,为其提供适量的饮用水,若体温达到了38.5℃以上,那么就必须给予其物理降温处理,必要情况下可遵医嘱给予百服宁液口服治疗;患儿所有的床单、衣物均必须保持干净整洁,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控制其对皮肤造成的刺激,避免皮肤感染;在出现皮疹症状时,家长需尽量控制患儿的双手,避免患儿不自觉地对患处进行抓挠,同时采用0.5%的络合碘实施消毒处理,这样才能够更好偶读实现对皮肤感染问题的有效控制;随时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必须在进食前以生理盐水或者温水进行漱口。

1.3 判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发热、起病急,手掌、口腔、脚掌以及膝盖、臀部等部位有明显的斑丘疹疱,伴随有疼痛感,同时还并发呼吸道感染症状,例如:恶心呕吐、咳嗽等;部分患儿伴随有皮疹;严重情况下,患儿还会出现脑炎、肌阵挛或者伴随有肺水肿症状;对患儿的粪便、疱疹液、血清等进行检查,以便进一步确诊。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以[n(%)]表示计数资料,以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手足口病发生率为22.00%,观察组手足口病发生率为4.00%,两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幼儿手足口病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因肠道病毒感染而导致的常见儿童疾病,患儿通常表现为口腔疼痛、持续低热以及厌食等临床症状,在患儿手足口等各个部位均能够观察到疱疹或者小溃疡,是导致幼儿生长发育和健康受到影响的主要疾病之一。因幼儿的身体发育尚不完全,对抗疾病的能力相对较弱,故极易感染手足口病[2]。绝大部分患儿在感染手足口病之后,在1周时间内就能够自行痊愈,但也有很少部分的患者会表现出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等临床症状,甚至可能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3]。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极强,非常容易在幼儿中引发流行,同时其传播的速度也非常快,在短时间内就可能导致大流行,临床发现其传播的方法非常多,并且相对较为复杂。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2种途径实现传播,一是携带病毒的健康人群,二是已经患病的患者,他们的分泌物、唾液以及粪便中均存活着大量的病毒,为此,他们的唾液、飞沫、污染的食物和水均能够迅速传播,与此同时,也能够通过粪便来实现快速传播。手足口病主要是因感染了肠道病毒,其能够长时间存在于人体中,故患病群体和病毒携带者均是主要传染源。病毒的传播通常通过粪-口、呼吸道传播,或者经由接触黏膜疱疹、皮肤或者被感染的异物等均能够迅速传播。在该病发作的过程中,病毒可经由粪便排出,通常需要3~5周的时间。而其经过咽部也能够实现病毒的排出,通常需要1~2周的时间。为此,患者的衣物、疱疹液、粪便、呼吸道分泌物以及其使用后的医疗器械等均会造成疾病的传播。

作为一种具有较强传染特性的疾病,目前临床在手足口病治疗中,更多的是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实施原则,通过实施相关的预防控制对策来达到对发病率进行降低的效果[4]。但在进行预防控制的过程中,仅是通过常规手段来进行干预,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和家长需求,并且也无法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根据该研究对照组常规实施结果来看,其共发生率11例手足口病,其发病率为22.00%。该发病率明显过高,无法满足临床的实际需求。而观察组结合手足口病的疾病特点,以及前面所分析的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特点,综合幼儿的身体情况,提出了全面防控策略,除了加强常规预防控制之外,同时加强家长对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相关知识以及日常幼儿防护措施进行宣教,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预防控制方法,从根本上阻断疾病的传播和感染;与此同时,加强幼儿的重点保护,从社会层面上提升大众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在社会上下营造一个良好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氛围,为幼儿构建一个更好的手足口病防控网络;积极推广疫苗接种,再配合合理的膳食来提升幼儿的抵抗能力,最大程度上实现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根据观察组结果来看,仅出现2例手足口病患儿,发病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小儿手足口病预防控制中,通过全面防控策略的实施,可达到较为显著的手足口病预防效果,满足社会、临床的需求,值得推广。

[1] 王永禄.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及控制策略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1):171-172.

[2] 肖从臣,郝淑惠.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及控制策略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7,26(21):134-135.

[3] 李祥魁.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及控制策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9):176.

[4] 李桂链.基层医院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4):45-48.

猜你喜欢
口病小儿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小儿涵之三事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