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绪芳
临沂市兰山区方城中心卫生院,山东临沂 273406
目前,各国医学工作者均提倡母乳喂养,因为这不仅能够促进婴儿智力发育及面部肌肉发育,而且能够促进母婴间的情感交流,降低产妇产后出血、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的发生率[1-2]。虽然说,在国家大力的倡导下,母乳喂养率有了一定的提升,不过这一事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比如说乳母的健康状况、工作条件的限制、哺乳期乳母的营养状况及情绪等,而加强妊娠期乳房的护理,则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一项重要举措。该次试验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的120名进行产前健康检查的妊娠期女性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妊娠期乳房的保健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在该院进行产前健康检查的妊娠期女性12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60名。①对照组。年龄最大者 37岁,最小者 21岁,平均年龄为(27.36±3.28)岁;其中,初产妇48名,经产妇12名;②观察组。年龄最大者36岁,最小者 20岁,平均年龄为(27.05±3.14)岁;其中,初产妇47名,经产妇13名。根据上述信息可知,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对比的价值。此次试验计划上交至医学伦理委员会后,通过审批,并在其监理下进行,孕妇知悉实验内容后自愿参加,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产前护理宣教。妊娠期采用口头宣导加健康卡片的形式,进行产前健康宣教,告知孕妇母乳的基本成分,以及各类成分对于新生儿成长的益处,强调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宣传母乳喂养注意事项、催乳食物及误区;②心理护理干预。初产妇没有怀孕的经验,难以适应自己的生理变化,不具备掌握照顾新生儿的技能,会因此而焦虑、抑郁,护理人员应该多与孕妇沟通,倾听孕妇倾诉自己的烦恼,了解孕妇的身体状况、工作情况及心理状态,给予专业的医疗健康指导与心理疏导,联合家属予以心理支撑,及时疏导其负性情绪。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强乳房保健及护理,具体方案如下:①乳房的支托。妊娠期乳房会发生乳腺发育、乳腺管增生、乳房体积增大、乳头勃起等生理变化,伴有触痛、肿痛等不适感,因此必须要选择合适的胸罩,型号宽松,棉质柔软,而且吸汗透气,穿戴时使乳罩支托乳头的连线,与肘肩线平行;②乳房的清洗。将软膏涂在乳头上,增加乳头的韧性,然后暴露在阳光及空气中,用温水擦洗,用干爽的毛巾擦干,清洗时只能用温水,不能用含酒精的物质及肥皂水,以免乳头受损;③乳头的护理。部分女性乳头内陷,无法哺乳,而且乳汁淤积还可能引发乳腺炎,因此在妊娠5~6个月即应该开始纠正。每日清晨或睡前,双手大拇指置于乳头周边,用力下压乳房组织,从而让乳晕区域向外突出,4~5次/d,待乳头稍微突起后,用手指捏住轻微提起。此外,使用20 mL的一次性空针外管沿着乳头外周缠绕1周,再扣在乳头上,使用负压抽吸的方式,也能够促进乳头突出。
记录两组产妇产后的哺乳成功人数,观察乳汁分泌量是否能够满足新生儿需求,记录泌乳量充足人数,同时记录乳腺炎及乳头皲裂的人数,计算发生率。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选用[n(%)]表示,比较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在哺乳成功、泌乳量充足的比率上,高于对照组,而在产后乳腺炎及乳头皲裂的发生率上,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妊娠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此期间,女性由于体内激素的刺激,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以乳房为例,就会发生乳腺发育、乳腺管增生、乳房体积增大、乳头勃起等变化,使得孕妇常有乳房触痛、胀痛、下坠等不适感,如果不做好相关的保健及护理工作,不仅不利于日后进行母乳喂养,而且可能引发乳腺炎等继发性感染症状。在产后6个月进行母乳喂养,是各国医学工作者均倡导的理念[5-6],但是这一行为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有学者研究发现,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会受到年龄、家庭月均收入及妊娠期乳房保健等因素的影响。
表1 两组孕妇临床指标对比[n(%)]
在产前,给予母乳喂养健康宣教,提高孕妇对于母乳喂养的认知,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改善孕妇的心理状态,能够让孕妇做好心理及生理上的准备,而在此基础上,加强乳房保健及护理,选用宽松柔软的胸罩,给予乳房充足的空间发育,使用温水每日清洁乳头,并且使用软膏,能够软化乳头,保证乳头的韧性,为日后哺乳做好准备,规避哺乳期乳头皲裂的风险。而对于乳头内陷的孕妇,为了日后能够顺利哺乳,避免乳汁淤积,则应该在妊娠期加强护理,促进乳头突出,保持乳头的清洁卫生,避免产后乳腺炎的发生。
该次试验中,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乳房保健及护理,经护理,观察组哺乳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产后发生乳腺炎及乳头皲裂的比率较低。综上所述,加强妊娠期乳房的保健及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哺乳成功率,降低乳腺炎及乳头皲裂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1] 张汉英.中医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11):11-12.
[2] 杜炜,赖洁珊,江南燕.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问题及对策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23):23-24.
[3] 方肖颜.中医护理在腰椎术后患者中的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9):112-113.
[4] 杨柳青,龙洁儿.糖尿病足的预防和中医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9):116-117.
[5] 陆青.食疗在肿瘤中医护理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9):77.
[6] 徐红梅.中医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5):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