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永庆,赵 娜,肖易寒
(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工程实践课程是工程学科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课程考核是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实现教学目标、检验教学效果及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考核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决定了课程开展的效果和影响力。目前实践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内容呆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课程考核需要有具体明确的考核目的,这也是课程考核实施的前提[1]。实践考核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但目前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做到这一点[2]。长期以来,实践课程一直以实验操作和报告评定学生成绩。课程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结合实验报告,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但不少学生在实验中并没有认真思考,想办法动手排除、解释实验问题和现象。遇到问题时,要么直接找其他同学帮忙解决,要么认为是仪器设备的原因找老师调换,更有甚者在报告中伪造实验数据,实验过程变成了走过场和堆叠报告。很多同学习惯了用这样的方式应对实验课程,对课程缺乏兴趣,这是当下很多高校实践课程都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很普遍很严重的问题。
如果大学里工程实践课程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实践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职场上将毫无竞争力。这并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更是课程考核体系等环节的问题,没有真正地促进、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改变课程考核的方式,在考核的体制和规则上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非常必要。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动手实践,在课程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学院也做了不少改革和尝试[3-5]。如调整实践操作和报告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如更注重学生在实践环节的独立性,设立过程考核机制,注重各个环节的表现。但这些很难做到客观和全面,同时也给老师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和负担,培养目标还是很难达到和体现。
从课程的主体来说,如今的学生思维极其活跃,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极其丰富。如果采用原来的一套课程评价体系,显然不适合课程发展。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课程的内容更感兴趣,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这是课程本身和考核方式改革的重要立足点。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了解和研究了国外大学相关课程的考核方式。国外很多大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有清晰明确和相对完善的课程考核体制,而且和学生达成了共识,如果不竭尽所能,调动和运用各种能力学习,根本无法通过课程。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合理、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制度。这种评价体系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回到课程考核的目标上,我们希望通过课程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如何让课程的实际效果与设定目标一致,让课程的考核体制更加全面、合理、有活力,经得起推敲,还需要从多个方面仔细分析和做出调整。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出现应付实验课的现象,也是因为考核方式存在问题,有隙可乘。建立一个相对合理和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直接关系到课程开展的效果。所以寻求更适合课程的评价标准,使得评价体制更公正和客观,才会被广泛认可和接受。
当前许多国外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更多样,形式更丰富,主要包括课上表现、论文、测试、考查、作业、项目研究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学习能力、态度、表现和实践能力等做出全面和综合的评价。同时更重要的一点,在评价中充分尊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实际,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课程评价体系一定需要更多地参与学生的意见和反馈,这是较为科学而全面的评价方法[6]。我们的课程考核也可以借鉴国外大学的做法,在课程考核方式上下功夫,引入更多样化的评价指标,采取多种形式结合的方式[7-9]。
学院以电类课程专业综合实验为背景,开展了相关的探索性研究。针对实践课程的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提出了一套实践课程考核的新模式[10]。
在专业综合实践课程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程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每个组完成不同的设计题目,通常是一个具体的实践项目或是其他设计实践类项目。实践课程需要成员分工合作,设计操作步骤和方案,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课题的内容和要求。
目前专业综合实践根据学生的设计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和总结报告来评定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从而评定学生的综合得分。评价指标完全由教师制定和掌握,这样的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有时也会失于偏颇。
新的考核方式强调以学生作为实践考核的主体[11-12],完全由学生自己评定考核成绩,课程的考核采用两级评定制度,即采取小组内部评议和组间PK竞争的方式决定课程成绩。在布置课程任务时,明确课程安排、过程评价体系、考核标准和要求等,使学生了解课程要达到的训练目的和主要考查的能力。
实践课程考核重视具体过程环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对实践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指标数据完成的情况、动手操作水平等实践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评价。
首先是组内成员根据实践课程的表现进行组内自评。需要从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动手实践的情况、各自承担的工作及指标完成的情况等方面经过讨论给出一个从加到减的成绩浮动等级。这个相对考核成绩和评价意见要经过组内另外两位同学确认。若经过评定认为工作量基本相当,成绩不做浮动调整,也要总结和写出具体理由。小组内考核评分表如表1所示。
表1 专业综合实验小组内部考核评分表
接下来,需要每个小组与其他组之间竞争PK,每组派出一名成员通过答辩、现场演示并回答其他组问题的方式进行考核,并由其他所有剩余组给本组打分。去掉最高和最低分,最后计算平均分并排序决定每个小组的基本成绩。在答辩评分环节每组不自己打分,其他成员可以负责补充和解释自己所完成的部分。如表2所示,给出了各组实验成绩考核评分表。主要从课题难度、成果演示情况、完成情况及回答问题等方面给出较为综合的评定。
表2 各组实验成绩考核评分表
在这样的考核方式中,教师全程跟进课程的各个环节,参与、辅助及指导考核过程,还可以做更进一步的评价,根据课题分工、难易程度来平衡做出和成绩调整。掌握评价考核的尺度,以便做出比较客观和综合性的评价。
这种新型的考核体制在以下6个方面做出了改革和尝试。
1)创新型的实践课程考核以开设课程的目的为课程考核的导向,强调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在课程开始便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认识到实践考核的重要性,了解课程安排、课程目的、考核标准和要求等,了解过程评价体系,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是真正自我考评。
通过给出合适的和可执行的标准,实践考核方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课程的开展和延续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从而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2)创新型的实践课程考核是结合课程多要素、多形式和相对全面的考核。考核标准注重实验原理、实践操作、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对实践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指标数据完成的情况、动手操作水平等实践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评价。考核形式多样,包括小组讨论、现场问答、演示及口头考核等方式。以多样化的方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实践和创新能力。
3)创新型的实践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评价方式。在组内和组间评定中制定了具体的考核标准和评分细则。过程考核是较成熟的考核体系的一部分,我们沿袭了这种方式,并从几个方面做了更进一步的细化。从实践过程动手参与程度、实践操作水平和实践报告分析等方面考核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考核。只有全面细致地注重每一个环节才能拿到高分。
实践课程考核重视具体过程环节,各项评价指标的分值比例不同,参与者共同了解细则,重视实践课程的每个步骤。使得这样的创新评价标准更新颖、更合理,因此也更容易被接受。
4)创新型的实践课程考核需要个体和团队通力合作。对组内的成员来说,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除了要独立承担和完成自己的部分工作,还需要顾及本组其他成员的工作是否顺利完成,互相帮助。只有当团队实力均衡,大家共同取得进展,整个团队的工作才能向前推进。合理的分工和协作使学生具有team的意识,能够协同工作和共同发展,取得研究和实践的进展。这种方式同时也有助于激发每个人的学习兴趣,促进独立思考的态度,更可以培养自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还有一些潜在的因素,同学间了解彼此的情况,如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所花的时间和投入的精力等。学生都了解课程考核成绩的基本比例构成,无形中就会有竞争的意识,会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主动学习,在课程的各个环节都积极投入,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体。因此这样的评价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热情,培养竞争意识,也更客观公正。且往往气氛更加活跃,与国外大学的实践课程的氛围相似。
和其他课题组学生的PK不仅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不同的工程应用和实践项目进行了解,对于未来的工作也将大有裨益。
6)在创新型实践课程考核中,教师起到参与、监督、辅助和指导的作用,拿捏评价考核的尺度。对标准作解释说明,观察、提问、评审考核评价的过程,对学生做出较全面客观和综合性的评价。另外在课程考核中重视学生的反馈,强调学生主体的互动与参与,课程考核评价应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展开,这样有助于教师发现问题,并及时地调整和改进。
工程实践考核要基于课程培养目标,体现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实践课程的考核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的,不仅是一种考查学生成绩的手段,而且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直接引导学生 “学习什么”和“怎么学习”,实现 “以考促学”的目的。
我们所提出的实践课程考核的目的并不仅是评价学生,而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它能调动学生实践课程学习的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改变实践的态度。这种新型的考核方式还有一些地方(如制度、细则)会在实践中逐渐地完善。对其他实践课程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理论课程的考核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教学目标、课程计划、课程管理和考核评估等各个方面的合作和制度优化。每门课程的特点和开设方式不同,从课程考核内容、性质及要求等多方面入手,建立综合化的考评机制,把学习过程的考核、课程总体、知识的考核、能力的测试、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创新能力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真正提高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建立一个科学、有效和可行的考核评价标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检验而逐步完善,尝试和探索更多适应课程特点的考核评估方式。引入更多元化的元素,减弱考核体系中主观评价因素,真正的以学生为本,避免一言堂,同时也可以有效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和指导压力。这种考核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和体验,它的适度的推广和开展,相信对我们的实践课程的建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陈宪泽.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考核模式研究[J].学园,2014(31):5-7.
[2]周庆红.实践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9(8):44-45.
[3]刘荣富,王烈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7):103-105.
[4]陈洪亮,田社平,张峰.基本电路理论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2):39-41.
[5]张勇刚,李宁,周广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8):209.
[6]罗桂玲.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24-126.
[7]黄德智.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15(1):86-88.
[8]徐蕾艳.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文教资料,2012(17):169-170.
[9]杨瀚涛.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研究和探索[J].科技视界,2015(24):89.
[10]郭崇.关于高校学生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J].新校园(旬刊),2015(2):127-128.
[11]荣瑞芬,闫文杰,李京霞,等.实践教学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232-234.
[12]朱晓莹.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24(10):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