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李娟,张海姣,王栋民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PC 不仅性能优异、分子结构可设计性强,在合成工艺上,也较萘系更为简单,可操作性更高。但聚羧酸系也存在一些相容性问题,受基材表面吸附活性位影响较大,聚乙二醇(PEO)长侧链也较为敏感,易受环境影响而导致性能下降。众多研究表明[1-3],超过一定量硫酸盐存在条件下,会导致 PC 吸附分散性能劣化。
Flatt[4]认为硫酸盐对聚羧酸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与其自身分子结构有关。何燕[3]等研究了硫酸盐影响 PC分散性的作用机理,发现在碱金属离子的存在下,离子与 PC 间的竞争吸附作用明显增强,且硫酸根离子具有破坏浆液双电层的能力,因此削弱了 PC 对水泥浆体的有效分散作用,使浆体絮凝结构数量及强度增大,分散性及流变性下降。王智[5]研究表明 Na2SO4影响了PC 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准二级吸附速率常数,进而使 PC的吸附平衡的时间发生了改变。较不掺硫酸盐时,在掺1.0% Na2SO4的准二级吸附速率常数明显降低。此外,还发现,较 Na2SO4,CaSO4·2H2O 对准二级吸附速率常数的降低不明显。刘娟红[1]经研究发现溶解性较大的Na2SO4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 1% 时,相应浆体基本失去流动性,而溶解度相对较小的二水石膏对浆体流动性影响甚微。
因此,大力开发在硫酸盐环境中仍与水泥基材具有良好相容性的 PC 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利用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部分取代丙烯酸(AA)单体,以自由基聚合合成硅烷改性聚羧酸减水剂,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优合成工艺参数。
聚合反应主要原料见表 1,试验所用的硅烷改性减水剂 SPC 均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混凝土与环境材料研究所自制;其中水泥为基准水泥,其熟料及成分见表 2。
合成仪器及材料成型试模见表 3。
表 1 合成所需的原材料
表 2 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 %
先将一定质量的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TPEG)置于三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离子水溶解。在预设温度下,使用蠕动泵以一定的滴加速率滴加 A 料与 B 料。其中 A 料的滴加时间 3h,B 料的滴加时间 3.5h。A 料包括硫酸铵、丙烯酸(AA)与去离子水。另将一定量3—巯基乙酸(TGA)、亚硫酸氢钠和去离子水置于 B料。3h 后,保证 C 料(一定量的 KH570)的滴加时间为 0.5h。硅烷减水剂反应结束后,保温 1h。中和制得硅烷减水剂 SPC。PC 与 SPC 分子结构式如图 1 所示。
图 1 P C 和 S P C 的分子结构示意图
在前期完成的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各因素的用量对 SPC 减水性能的影响,进而获得改性SPC 的最佳合成配方。本研究通过考察在水灰比 W/C为 0.29,SPC 的掺量为 0.2% 条件下,对比不掺和掺加0.5%Na2SO4的体系下初始净浆流动度。进而评价 SPC梳型聚合物在硫酸盐环境中性能变化。新拌水泥浆体流动性能试验参照 GB 8077—2012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以正交试验最优配比为基准,通过改变温度,来研究不同温度对 SPC 分散性能的影响。
以正交试验最优配比:T=30℃,TGA=0.38%,KH570=3.67%,PS=0.80% 为基准,通过改变温度,来研究不同温度对 SPC 分散性能的影响,具体试验设计见表 4,不同温度下不掺和掺加 Na2SO4的净浆流动度结果见表 4 和图 2。
表 4 不同反应温度下合成方案设计和试验结果
图 2 温度对 S P C 分散性能的影响
由图表可知:聚合温度在 30~6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无论是不掺 Na2SO4还是掺加 0.5%Na2SO4的新拌水泥浆体,流动度均显著降低。同一温度下,不掺 Na2SO4的浆体流动度在初始和 2h 均优于掺有Na2SO4的水泥浆体。掺加 Na2SO4的浆体,初始流动度在温度为 60℃ 时损失近 30%,2h 后损失超过 50%。由于硅烷自由基聚合温度偏低,通常在 30~50℃,因而选择反应温度为 30℃。随着温度的升高,SPC 的分散和分散保持性能逐渐减弱,Na2SO4存在于浆体中,将使 SPC 的分散和分散保持性能大大降低,表明 Na2SO4会对 SPC 的分散性能产生影响。
以正交试验最优配比为基准,通过改变 (KH570)/(TPEG+AA) 来研究不同硅烷掺量对 SPC 分散性能的影响,具体试验设计见表 5,不同硅烷掺量下,不掺和掺加 Na2SO4的净浆流动度结果见表 5 和图 3。
表 5 不同硅烷掺量的合成方案设计和试验结果
图 3 K H 5 7 0 的掺量对水泥分散性能的影响规律
由图表可知:在 3.0%<KH570<5.0% 范围内,随着硅烷掺量的增加,不掺 Na2SO4以及掺加 0.5%Na2SO4水泥浆体流动度先增大后减小,前者在硅烷用量为3.67% 时流动度达到最优,而后者在硅烷用量为 4.34%时达到最优,且当硅烷比例为 4.34% 时,掺加 0.5% 的Na2SO4对新拌水泥浆体及 2h 的流动度不降反增。含有硅烷官能团单元的聚合物分子发生水解后产成的 Si-OH以化学结合的方式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这是由于与水泥颗粒表面的羟基发生脱水缩合作用。因而 KH570 用量越多,引入硅羟基越多,更有利于在硫酸盐环境下提高吸附量。但当硅烷含量过高时,共聚物的减水效率明显降低。
通过单因素的试验分析,可以确定 SPC 的最优合成工艺为:T=30℃、KH570 的替代率为 4.34%。当Na2SO4的掺量为 0.5% 时,温度成为影响硅烷减水剂聚合的主要因素。
[1] 刘娟红,宋少民,高霞,等.硫酸盐对聚羧酸减水剂分散性能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13,16(3): 410-415.
[2] YAMADA K, HANAHRA S.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cement and superplasticizers-The roles of polymer adsorption and lonic conditions of aqueous phase[J].Concret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l,3(11):135-145.
[3] 何燕,张雄,张永娟.硫酸盐对掺聚羧酸减水剂水泥浆体流变性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15,18(6):930-936.
[4] Flatt R J, Zimmermann J, Hampel C, et al. The role of adsorption energy in the sulfate-polycarboxylate competition[C].The Ninth AC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Superplasticizers and Other Chemical Admixtures in Concrete. Seville: Building Chemistry Branch of Spanish Ceramic Society, 2009: 153-164.
[5] 王智,江楠,王应,等.硫酸盐对聚羧酸减水剂吸附量及吸附动力学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12,11(40): 1587-1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