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根:无悔奉献一生

2018-07-09 10:43
共产党员(辽宁)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卢永根用他的善行感动了世人

在无数人把成功的概念定义为获得丰厚财富的今天,一位年近耄耋的老科学家,却把他和妻子毕生的积蓄全部捐献出来,设立教育基金。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著名作物遗传学家、“布衣院士”卢永根。

880万元,87岁高龄,68年党龄,这几个数字涵盖了他品格高标、淡泊致远的人生状态。

“卢院士捐款880万元是他的必然选择。”担任卢永根秘书20年的赵杏娟说。资助贫困学子已是常态的卢永根,早在2015年就将老家的祖屋捐给了当地小学,而以他父母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到现在已资助了2100人次。

选择:终生无悔

卢永根祖籍广州,出生于香港一个中产家庭。1941年香港沦陷,正读小学六年级的他被送到乡下避难。两年后,带着被日寇的凶残所激醒的民族意识,卢永根返回香港读中学。卢永根的高中是在培侨中学读的。在那里,他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时局还很动荡。很多社会名流、巨贾大亨都纷纷南渡珠江,选择到香港生活。高中毕业的卢永根却拒绝了家庭的挽留,抛却富裕的生活,接受党组织的安排,北归大陆,成为岭南大学一名普通的穷学生。

多年以后,他曾跟随恩师、中科院院士丁颖前往北京工作,本可留在条件较为优越的中国农科院的他,却选择回到华南农业大学做一名普通教师。改革开放后,母亲病重,他前往美国探亲。家人希望他留下,但他依然选择回到国内,继续执教。1987年,中国农科院时任名誉院长金善宝向上级推荐他担任下一任院长,卢永根依然选择婉拒,坚守在华南农业大学的三尺讲台上。

2017年,在处理老两口一辈子积攒下的数百万元存款时,卢永根选择将这笔巨款捐出,而不是留给唯一的女儿。

在人生的众多关口,卢永根都有与众不同的选择。每一次选择,都是人生的考验,它从来都不是产生于一念之间,而是源自心底那根深蒂固的信念。

事业:上下求索

漫漫岁月,我们求索、奋斗的目的是什么?卢永根用自己一生,给出了一个伟大的答案。

“假如那么的一天到来哟,人人有田耕,人人有屋住,人人有饭吃……我们的生活啊,就是诗境。我们的语言啊,就是音乐。”这是卢永根16岁时写的一首诗。字里行间蕴含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铺满他一生的求索道路。

1952年,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两校农学院合并为华南农学院,丁颖任院长,卢永根是首届学生,从此跟随恩师走上了稻作研究之路。

在丁颖担任中国农科院首任院长时,卢永根成为他的助手,参与“中国水稻品种光温条件反应研究”等诸多科研项目,随丁颖考察了各地的水稻品种、性状、栽培方法,并收集到各地不同的稻种,后在丁颖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野生稻种的基础上,逐渐扩充到一万多份,成为我国水稻遗传育种重要的基础性资源,是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野生水稻基因库。野生稻多分布在山顶、水泽等人迹罕至之处,交通不便,很多地方只能徒步,其艰苦可想而知。卢永根年过七旬仍坚持参加野外考察,“一些实在很难爬的路段,我们就只能扶着卢永根老师缓缓通过”。

“到2016年生病住院之前,老师从没有脱离科研一线。”卢永根的学生、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刘向东说。

1983年,卢永根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13年间,他顶着压力,不断改革。1987年,卢永根破格晋升了8名中青年学术骨干,破解了人才断层困局,改变了论资排辈风气。这场人事改革也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如今,当年破格晋升的青年才俊,都成长为政界、学界的优秀人才,成为社会的栋梁。在卢永根的办公室内,有两块“师恩难忘”的匾额,分别是卢永根70岁和80岁时,这些门下弟子给添置的。

忠诚:一生不变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这句名言是卢永根最常说的一句话。

无论是离开香港,还是拒绝留在美国,卢永根都只有一句话:“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

儿不嫌母丑的道理尽人皆知,但真正把祖国的利益始终置于无上地位的人并不多见。每次送年轻人去海外留学,卢永根都会和他们进行长谈,要求他们学成之后一定要回来报效祖国。有很多年轻人在卢永根的感召下,学成归国,扎根故土。华南农业大学知名教授、中科院院士刘耀光,就是在卢永根一再书信动员下,从日本回国,潜心科研,取得建树的。

1994年7月,卢永根给自己的女婿写了一封公开信,力劝其回国。他在信中驳斥了当时流传在留学生当中的各种“论调”:“凡此种种,无非是为自己待在国外不归制造借口和‘理论依据’。自己不愿意回国倒算了,还要给利己主义的灵魂贴金,连为养育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服务都不愿意,还奢谈什么为全人类服务?”一针见血的话语,不仅批评了一些人的私心,也表达了卢永根坚守了一辈子的理念:“外国的实验室再先进,也不过是替人家干活儿……在国内从事科学研究照样能出成果。”踏实勤奋地工作,时刻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需要联系在一起,显示了卢永根一生的忠诚。

捐赠:无私慷慨

卢永根夫妇捐赠巨款的消息传出后,人们交口称赞老两口的慷慨。可很多人不知道,这慷慨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节约。卢永根至今住的还是华南农业大学的房改房,位于五层。年过八旬的卢永根喜欢自己做饭。二老还在楼顶种了菜,为的是少买菜少花钱。卢永根至今还用着老式收音机。有一次收音机坏了,卢永根还请人帮忙修理。还有卢永根家的灯,有时晚上去,客厅的灯基本不开,只开一盏小台灯。几张椅子甚至用铁丝绑了再用……

住院前,卢永根几乎每天都是最早一个来到办公室,忙碌到中午,然后拎着一个饭盒来到饭堂,和学生一起排队,打上两份饭。每份一荤一素二两饭,在饭堂吃完,再将另一份带给老伴徐雪宾。华南农业大学的师生经常在学校饭堂见到卢永根的身影,甚至知道他喜欢吃什么,“他很喜欢吃鱼,每次都把打的饭菜吃得很干净”。

2017年3月,如此勤俭的卢永根与夫人作出了让人心生敬意的决定:将积攒多年的800多万元捐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农学院品学兼优的贫困本科生和研究生、忠诚于教学科研的教师及资助农学院邀请农业领域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来校讲座。

3月14日下午3时30分,在中国建设银行某营业厅,卢永根撑着羸弱病躯,坚持了一个半小时,将近20笔存款约693万元转入华南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账户里。隔日,他又前往中国工商银行某营业厅,将余下的积蓄也捐赠了出去。

把一切献给祖国。此刻,任何赞美的语言都显得那么的浅薄,我们唯有仰视。

一个高尚的灵魂,一颗赤胆忠心,一腔爱国热血。大爱大智的卢永根,在耄耋之年走出了人生的华彩满天。

猜你喜欢
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张湘晖作品
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细胞工程实验的教学改革
基于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体制下学生工作的探讨
基于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体制下学生工作的探讨
校园资源共享虚拟社区
指认式病害诊断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现代农业的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研究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园艺科学专业介绍
华南农业大学体育课“分层教学-合作学习”教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