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度古典舞发展究中国古典舞发展现状之由

2018-07-08 08:43郝丽娜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宗教发展

[摘 要]何为“古典舞”?所谓“古典舞”应至少满足两个要求——在历时上是古代的舞蹈,在共时上是同时期的经典。不仅给人带来观感上的享受,还给人以精神洗礼,文化熏陶。在此定义基础上,俯瞰整个中国舞蹈文化圈,不难发现中国古典舞光怪陆离的发展窘况。此片论文围绕印度古典舞与中国古典舞发展相状之比较,从印度古典舞高度发展的可能性因素出发,窥探中国古典舞发展现状的可能性成因。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印度古典舞;发展;宗教

一、纵观印度古典舞之发展

印度古典舞,笔者将其视作“宗教舞蹈”,可以说没有印度的宗教,就没有印度的舞蹈。印度舞蹈的渊源可追溯到原始时期的巫术仪式、宗教崇拜、劳动以及游戏等。印度最早记载舞蹈的文献《吠陀》产自雅利安人之手。雅利安人作为游牧部落,在抵达印度五河流域之后并没有定居于此,而是继续过着游牧生活或畜牧生活。正是由于这种“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和“靠雨水吃饭”的畜牧生活,使得其对于大自然产生强烈的依赖,而强烈依赖的同时又对大自然的未知满怀敬畏与恐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舞蹈便作为一种与神沟通,敬神娱神的方式应运而生。所以,印度舞蹈自其产生之时便充斥着宗教神性,而这种原始宗教发展成熟后形成的印度教,从此更对舞蹈产生着决定性的作用。

印度信仰印度教,印度教认为万物有灵,而最为至高无上的三大神则为“大梵天”、“毗湿奴”、“湿婆神”。其中“湿婆神”即舞蹈之神。印度教义认为,湿婆用其所创的舞蹈的力量來发挥神威,毁灭邪恶。故而,舞蹈在各艺术文化中独天得厚的先天优势,促使其发展一路通畅。舞蹈艺术头顶 “被神创造”的光环,为印度古代文献所广泛记载。这些文献内容详细,对湿婆神的舞蹈方式、舞蹈地点以及湿婆神舞蹈的有关背景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记载。与此同时,“克里希纳神”对于舞蹈所体现出宗教与欢愉的双重含义,使印度古典舞蹈既具宗教精神洗礼,又兼具对人性的审美关怀,使之在主题严肃的同时又不乏温馨。这或许也是印度古典舞蹈之所以经久不衰,从未覆没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是由于宗教与舞蹈其极为亲密的关系,舞蹈艺术至始至终处于文化的中心位置并发展迅猛,这从文献、文物中可探知一二。如我国青海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与史前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铁质舞女俑雕像,同属一个时期,而印度当时就已是铜铁制品,而我国却仍是陶器。由此可见当时印度舞蹈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的发达。此外,诞生于印度公元2世纪的《舞论》,以“舞”来扩指所有艺术,可见舞蹈在艺术文化中的绝对地位。也因舞蹈的中心位置,使从事舞蹈事业的人,即“黛瓦达西”,享受着无上荣耀,充满神性,而这种对于黛瓦达西的尊重使的其在舞蹈发展中握有主动权,可以有自主意识的发展舞蹈,渐渐使舞蹈脱离单一的“宗教母性”而成为独立、纯粹的艺术。

印度古典舞因其宗教色彩的贯穿,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抽象性,而宗教信仰的稳定性不言而喻,这对于一个舞蹈的流传来说,无疑是一剂永葆青春的防腐剂。

二、反思中国古典舞现状之由

从上可以看出,印度古典舞蹈是裹挟着浓浓的历史文化而来的,每一步,每一眼,每一举手都有着深刻的考究与内涵,不是凭空而来更不是后人妄自揣想。反观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同是悠悠古国下的舞蹈,其发展却让人唏嘘。虽然现在舞蹈电视节目的广泛宣传,舞蹈演员的频繁曝光使得古典舞飞速普及,并迅速赢得观众的喜爱,更间接推动了古典舞以及古典舞剧的创作,但那是古典舞吗?

古典舞,是古代的经典舞蹈,独具自身特色而高级深刻。它不仅给人带来观感上的享受,还给人以精神洗礼,文化熏陶。放眼当下,真正有学术内涵的古典舞少之又少,潜心研究动作背后的文化底蕴而不仅仅是编一堆拧来拧去,花枝招展,沉迷于炫技的舞蹈成为当今中国古典舞发展的迫切呼声。因此,探寻与研究中国古典舞蹈发展窘况的成因迫在眉睫。以印度为参照对象或可发现一些踪迹。

首先,中國古代过早出现的伦理制度,使得“文以载道”观念深入人心。舞蹈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带有强烈的说教成分,是政治阶层宣传教化、巩固统治的一种手段。其次,中国古代注重现实主义而非印度的宗教神话,因此舞蹈属于文化的边缘部分,只是当做佐宴助兴,供人享乐的工具,并不受重视。此外,中国古代对于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等级有“三教九流”之说。“三教”即儒、道、佛。“九流”分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乐舞演员属下九流之列。可想而知,当时乐舞者是无地位可言的,只是王公贵族间相互攀比的筹码,被相互赠送,毫无人权可言。在这种情境下,舞者的追求不再是提高舞蹈的艺术化,而只是对于物质的渴望,从而取媚于主人,难以发展为独立的,具有自主审美意识的艺术,舞蹈发展与印度古典舞发展也就不可同日而语。最后,在传统古典舞消逝之际,重构或者重塑古典舞时,急功近利反而弄巧成拙。这在建国初期早有先例,创作出一批 “中不中,洋不洋”的畸形产品。故而,重塑古典舞务必小心谨慎,做到每一举手投足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学术性与艺术性齐头并进,切勿成为只会一条腿――“艺术化”走路的跛子和空有一身华彩的空瓶。

三、结语

当今,中国古典舞发展虽极为迅速并广受欢迎,但在高速发展下更应沉心静气思考其健康发展的模式。哗众取宠,凭空臆想而缺乏真正历史史实根据的舞蹈应坚决杜绝。发展饱含文化底蕴,具有审美价值同时又兼具教育功能的舞蹈,中国古典舞方可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东.印度舞蹈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郝丽娜(1996-),女,汉族,山西长治人,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新疆舞蹈史研究。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舞宗教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探析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