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助“演”“篡”“串”相联

2018-07-08 08:43沈艳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游戏

沈艳

[摘 要]小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对表演动作的完成有一定的难度,集体表演活动具有较多的常规,教师如没能意识到并准备好这些常规,活动的展开过程会充满障碍。用“游戏串联法”开展集体表演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是将传统游戏玩法直接植入到音乐表演中,让表演的动作由传统游戏的玩法来完成。这是集体表演与传统游戏的一种嫁接,一旦成功,能极大的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

[关键词]游戏串联;集体表演;游戏

一、当前小班幼儿集体表演活动之现状

问题1.音乐没理解,所以反应慢

分析:部分幼儿内向不善于表现,对音乐的识别能力及表现力存在个体差异。换成幼儿熟悉的音乐将会有更好的表现力。

问题2.动作机械模仿,所以不喜欢

分析:小班幼儿专注力短,注意力易受同伴影响。活泼好动的他们不易接受机械呆板的口令,趣味性不足的游戏。

问题3.角色不明白,所以老出錯

分析: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会存在各种不配合状态,对角色意识不深,因此活动开展难度大。对于孩子们而言,没有情境角色的模仿游戏不快乐。

基于以上的现象分析,我们尝试将音乐进行“篡改”,动作进行分解、留白,各种游戏进行整合梳理,配合情境故事进行游戏串联,将“篡”“串”相联,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快乐地表演,即游戏串联法,来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

二、概念解说

1.游戏串联法:是指将各种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听说游戏等进行梳理、分类和归整,通过想象与整合创编游戏玩法。在户外游戏活动中有目的地组织游戏,最后将所玩过的游戏串联起来的方式。通过音乐的选择、游戏的开发、情境的创设,让幼儿在充满趣味的氛围中像玩游戏一样进行表演的方法。

2.集体表演:是指以一个音乐作品为单位,对此音乐作品的感受与身体动作表现,最后走向具有同伴与队形、集体协作完成的律动表演。

三、设计与实施策略

如何“选择与制作游戏化的音乐、设计与梳理游戏化的动作与队形、挖掘表演的内容形象”是实施小班集体表演的三个要素。

1.音乐的选择与制作

——实施“音乐篡改”策略,让音乐制作游戏化

通过对音乐的“篡改”,即增减、加元素,形成幼儿熟悉并喜欢的属于自己的新音乐,这种特别制作对幼儿的表演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在音乐的制作过程中应以儿童为主导。

(1)以幼儿为主导,师幼共筛音乐。

例:集体表演收道具彩虹伞时,我们给乐曲加了孩子选的《小猪佩琦》主题曲,熟悉的音乐旋律本身就有共鸣体,不用老师“教”,孩子就能收起大大的伞,像开小火车一样“开”回来了。

(2)以篡改为手段,师幼共录音乐元素。

例:在彩虹伞表演时,《瑞典狂想曲》作为音乐背景对小班来说难度很高,老师可以做一些微妙的“篡改”处理。还可以把几段有游戏素材的音乐抽取,再接到原音乐中,使之变成幼儿理解并更具有游戏性的音乐。

(3)以声效为辅助,师幼共商音乐叠加。

例:在《开门炮》集体表演中,整个音乐我们是“背景乐+各种炮仗和烟花的音效+师幼对话等录音元素”加以制作的。就这样一段完整的集体表演就立马呈现出来了,平时的集体表演过程其实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游戏过程。

2.动作队形的设计与编排

——实施“游戏串联”策略,让动作队形表演游戏化

“游戏串联”策略见概念界定,这里不再赘述。

(1)主题式游戏串联。

——游戏串联之“一形多玩”,以主题活动《点炮仗》为例:

游戏这样串:将《点炮仗》、《百子炮》、《卷炮仗》和《放烟花》等几个游戏以故事的方式串联起来。加了“自制大宅门”道具,用《开门红》的前奏音乐做引子,以喜庆欢快的《春节序曲》当背景音乐,加上音效、录音等元素。

(2)道具式游戏串联。

—— 游戏串联之“一物多玩”,以小班的《彩虹伞》为例

游戏这样串:我们将《小鱼游》、《好吃的大面包》和《卷大饼》这三个游戏串连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幼儿器械集体表演,通过三周的游戏,再配上音乐和故事,幼儿自然而然地喜欢上这么有趣的集体表演。

(3)固定模型式游戏——游戏串联之创意“留白”

将表演中的一段固定模型动作转换成即兴动作,在游戏过程中作“留白”处理,根据幼儿的游戏经验,让幼儿大胆创作并展示自己的想法。

3.音乐内容形象挖掘

——实施“故事串联”策略,让音乐内容形象挖掘游戏化

(1)音乐内容形象的情境性挖掘。

在集体表演中,音乐内容形象的情境性可以以故事的方式展开,也可以指向幼儿的生活情境。

(2)音乐内容形象的游戏性挖掘。

传统游戏成为音乐内容形象的挖掘方式是指把传统游戏玩法直接植入到集体表演中,集体表演的身体动作由传统游戏的玩法构成。这是集体表演与传统游戏的一种嫁接,一旦成功,能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音乐内容形象的主体性挖掘。

幼儿是以无意注意学习为主的一个群体,他们本身就是一个能主动挖掘各种游戏的玩家,好玩是他们进入学习状态的唯一动机。教师要善于捕捉这样的游戏素材,为设计做好充分准备。

四、研究成效及思考

1.研究成果

(1)“游戏串联”法提升了小班幼儿集体表演的积极性。

游戏串联法是以幼儿为本位,在氛围上是自主宽松舒适的,让幼儿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要玩”;其次,游戏串联法注重幼儿情绪、交往、合作等全面发展,改变了以往只注重动作技能和整齐度的规则;游戏串联法让幼儿的情绪是快乐、积极的;游戏串联法在形式上是以游戏为主线,自主的游戏氛围让小班幼儿玩的开心,大大提升了表演的积极性。

(2)“游戏串联”法满足了小班幼儿的多元需求。

在音乐选择上,有机会选择并制作自己喜欢的音乐,体验了录制,感受到制作属于自己音乐的乐趣,满足了幼儿主导性的需求;在动作队形上,能自由地选择同伴,灵活地选择站位,大胆自主地创编动作,满足了幼儿的自主性需求;通过自主寻找合作伙伴、自己创编造型等满足了幼儿独立性的需求。

(3)“游戏串联”法转变了教师的设计思路。

“游戏串联”法为教师指导幼儿集体表演提供了新思路。由注重活动效果转向关注活动过程。由注重自身需要转向关注幼儿需要。由注重单一目标转向关注整合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2]邱学青.给幼儿园老师的101条建议(游戏指导)[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幼儿园音乐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M].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游戏
送信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