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
情感教育主要是育人之情的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关注着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这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要改变目前情感教育中出现的种种现状,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教育是通过成人对儿童的爱,教育他们用心灵的爱去关怀世界,关怀人本身,关怀人所创造和使用的一切的情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基础。”孩子的信任感、自主感和主动感,均发展于小学时期,如果在此时期孩子的情感未能得到培养,将会给孩子情感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會在其一生的发展中隐伏很大的后遗症。比如,成年人情感中的压抑、冷淡、缺乏同情心、孤僻、自卑等,都可能是小学时期情感受到伤害造成的。成人要重视孩子的情感需要,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教育。小学时期易感性极强,是情绪、情感萌发的重要时期,也是进行爱的情感教育的大好时机,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健康情感培养显得由为重要。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意义
1.调动小学生的个人情绪由于小学生对外界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对于事物的认知停留在表面阶段,但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从而对小学生的情感实行有效控制和调节,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语文教师还是以灌输知识为主,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对这种说教式的教学已经很不感兴趣,课堂氛围低落,教学效果不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情感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说教式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容易体会课文中传达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格修养。
3.加强教师与小学生的交流沟通情感是教学活动的桥梁和纽带,可以有效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情感教学,可以用教师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感染学生,教师用平等温和的态度和学生交流,可以消除学生的约束感,使学生放松心情。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能够进行很好的情感交流,可以让小学语文的教学变得活力多彩,充满魅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运用
1.把握文章感情基调在小学语文情感教学中,首先需要入情,即进入文章作者在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理清作者的感情发展线索,从而研究作者如何通过文字折射出自己深厚的感情。只有正确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才能做到作者所感即我所感,作者之情與我相同,做到浑然一体,共同进入情境。
2.激发培养学生的情感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心理还不成熟,他们的内心情感还不具备,需要教师去慢慢激发培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内心的情感,只有激发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作者的情感。语文教材每篇课文都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对于一篇文章,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把里面蕴涵的含义理解透彻。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内心的情感也会随着朗读的增多而增加。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让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丰富自己的感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引领学生体验文章情感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才能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因此,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需要教师认真研读课文,恰当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气氛,通过有感情地阅读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融入文章意境,探知文中所描绘的事物,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之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对重点段落和重点语句的分析指导,对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应用准确的词语仔细推敲,帮助学生体会内在的情感。
4.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就必须先了解学生。语文教材里有很多关于人际关系的课文,但是仅仅靠课文里的教材很难让学生真正去理解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所以教师要在生活中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真正地亲身体会,慢慢感悟。教师在学习上尽可能地去帮助学生,尤其学习不好的、脱离群体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使他们更自信。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多做家访,主动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对经济不太富裕、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多加关照,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平时教师多和学生说说心里话,让学生敞开心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内心的困扰,还可以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对人际关系及内心情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三、结语综上所述,情感对人的行为起着巨大的作用,强烈浓厚的情感是人们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动力
情感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传递,使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情感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注重情感教育,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怀着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满含深情地在课堂上范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师生都留下了同情的热泪,可见教师的情也会直接感染和打动学生,与文章作者内心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刻的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在教学中,热爱孩子,培养情感。教师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让慈爱的目光和微笑充满课堂,使学生感受教师眼神中的温暖,情感融洽,达到教与学的默契。促进学生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的欲望,给学生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点燃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之火。这就是所谓“亲其师”继而“信其道”“乐其学”之理。巧设情境,交流情感。教师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孕育情感,催化其情感的产生,推动教学向前发展。情感教育的作用是很大的,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前提和保证,教学中重视激发情感,使情感教育成为教学活动的催化剂,就能推动我们的教学工作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