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尼瓦尔∙肉孜,王 乔
(新疆阿克陶县林业局,新疆 阿克陶县 845500)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属鳞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Tortricidae)小卷蛾亚科(Olethreutinae)小食心虫属(Grapholitha),又名东方蛀果蛾,简称“梨小”,是一种世界性的果树害虫[1-3]。梨小食心虫主要为害梨、苹果、李、桃、樱桃等多种果树[4-5], 幼虫前期蛀食果树的嫩梢,幼虫后期蛀食果实[6-9]。 果实被梨小食心虫为害后,虫孔附近变黑、腐烂;为害严重时,虫果率达70%以上[6,10], 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阿克陶县的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1.4万hm2, 果品总产量8.4万t,品种主要有苹果、梨 树、桃树、杏树等[11]。 但近几年来,梨小食心虫在阿克陶县果园里的危害逐年加重,且有扩散蔓延的趋势。为此,本文就梨小食心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行了研究。
成虫体长 5.2~6.8 mm,体色灰褐色,无光泽。前翅密被灰白色鳞片,翅基部黑褐色,前缘有 10 组白色斜纹,在翅中室端部附近有一明显小白点,近外缘处有 10余个黑色斑点,腹部灰褐色。
卵为椭圆形,直径 0.5 mm左右,两头稍平,中央凸起,乳白色。
老熟幼虫体长 10~13 mm。初孵幼虫体白色,后变成淡红色。头部、前胸背板均为黄褐色。肛门处有臀栉,有齿 4~6 根。腹足趾钩单序环式,30~40 根。臀足单序缺环,20 余根。
蛹的体色为黄褐色,长约 6~7 mm;腹部第三至七节背面前后缘各具一行短刺,第八至十节各具一行稍大的刺,腹部末端具钩状刺毛[12]。 茧白色,长约 10 mm,丝质,椭圆形,底面扁平。
梨小食心虫主要分布在阿克陶县的巴仁乡、皮拉力乡、玉麦乡、加马铁热克乡、阿克陶镇和托塔依农场等地。
梨小食心虫在果树上主要以幼虫为害果实为主,部分也为害嫩梢、花穗、果穗。梨小食心虫在幼虫期的前期主要会对果树的树梢处的嫩叶产生危害,后期会危害果树的果实。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梨小食心虫在幼虫期进入果实中,然后蛀入果实的果心中,最后将其掏空。为害果实时,幼虫先从萼洼和梗洼处蛀入一个孔。幼虫进入蛀孔后,先在果肉浅层为害,将虫粪从蛀孔内排出;蛀孔外围堆积的粪便逐渐变黑、腐烂,形成一块较大的黑疤,俗称“黑膏药”;最后蛀入果心,在果核周围蛀食并排粪于其中,形成“豆沙馅”,果实易脱落,不耐贮藏[12-13]。
梨小食心虫在阿克陶县 1 年发生 3~4 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基部、枝干的裂缝中、苗木嫁接口处或果实仓库及果品包装器材结茧越冬。越冬代幼虫于翌年3 月中下旬开始化蛹,4 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上旬达到羽化高峰,越冬代羽化成虫持续到 5 月下旬,第一代幼虫于 5 月开始危害嫩叶和新梢,6 月出现幼虫钻蛀树上部果实的现象;6 月中旬第一代成虫羽化达到高峰,第二代幼虫于 6 月下旬开始出现,幼虫继续为害新梢、果实;7 月下旬第二代成虫达到羽化高峰,第三代幼虫盛发于 8 月上旬,主要钻蛀果实为害;8 月下旬出现第三代成虫羽化高峰,第四代幼虫于9月上旬达到为害高峰,幼虫在树干基部、翘起的老树皮下或果实内等处越冬。梨小食心虫世代重叠的现象严重,特别是第一代与第二代、第二代与第三代之间(表1)。
表1 梨小食心虫的生活史
梨小食心虫成虫多在白天羽化,昼伏夜出,以晴暖天气上半夜活动较盛,有明显的趋光性和趋化性。越冬代成虫多产卵在叶背上,卵散产;多产卵在果面上,1果多卵,因此后期也常见1果多虫,近成熟的果实着卵量较大。幼虫孵化后,先在产卵附近啮食果皮,然后蛀果,蛀孔部位未见明显规律。高龄幼虫蛀入果核内危害,能多次转果危害。果内幼虫老熟后,脱果前先咬一脱果孔,排出少量粪便后便脱果,寻找适宜场所静止,继而吐丝作一椭圆形茧化蛹于其中。也有一部分幼虫直接在落果内作茧化蛹。成虫羽化时,常把茧带出土外或果外,蛹壳1/2露出茧外,这是该虫羽化时的一个特点[14-15]。
梨小食心虫世代重叠严重,加上各虫态参差不齐,几乎全年有幼虫存在。幼虫期是为害时期,加重果树的危害性。
梨小食心虫世代重叠比较严重,防治梨小食心虫时需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方法,才能达到防控的效果。
(1)农业防治。梨小食心虫具有转移寄主为害的特性,尽量避免桃、李、杏与梨、苹果混栽。冬季时清扫果园落叶落果,刮除老翘皮,并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越冬代幼虫。在幼虫发生初期,要及时剪除被害梢集中烧毁、及时摘除有虫果集中销毁。果实采收后要进行清园,消灭梨小食心虫虫源。
(2)物理防治。因成虫具趋光性、色觉效应和趋化性,在果园中挂设黑光灯、黄色粘虫板、诱捕器(诱芯为性信息素)或糖醋液加少量敌百虫,可诱杀成虫。脱果前,在树干上绑草堆诱集越冬幼虫,并在春季前集中处理。在果实膨大期,进行整穗套袋,防止梨小食心虫成虫在果上产卵。
(3)生物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天敌主要有赤眼蜂、白茧蜂、黑青金小蜂、寄生蜂、扁股小蜂、姬蜂和白僵菌等。在果园里释放赤眼蜂防治梨小食心虫,卵被寄生率可达 40%~60%。在果园里喷白僵菌粉防治越冬幼虫,越冬幼虫被寄生率达20%~40%;特别是湿度大的果园,根茎土中越冬幼虫被寄生率高达80%以上[16]。
(4)药剂防治。施药时最好选择在晴天的傍晚或全天阴天时进行,用 48%乐斯本乳油 2 000 倍、2.5%三氟氯氰菊醋 2 000倍或 5%锐劲特 SC 防治梨小食心虫效果明显。在卵期和幼虫脱果期,采用喷药20%氟虫双酰胺和 20%灭幼脲,也能控制梨小食心虫的危害。
[1]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经济昆虫志(鳞翅目第11册: 卷蛾科)[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 42-43.
[2]北京农业大学等. 果树昆虫学(下册)[M].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1: 322-326.
[3]植玉熔, 叶晓惠, 兰英, 等. 果树混栽区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J]. 西南农业学报,2008,21(4):1006-1009.
[4]Myers C T, Hull L A, Krawczyk G. Seasonal and cultivar-associated variation in oviposition preference of oriental fruit moth(Lepidoptera: Tortricidae) adults and feeding behavior of neonate larvae in apples[J].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2006,99(2): 349-358.
[5]Usmani K A, Shearer P W. Susceptibility of male oriental fruit moth (Lepidoptera: Tortricidae) populations from New Jersey apple orchards to Azinphosmethyl[J].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2001,94(1): 233-239.
[6]邹钟琳, 曹骥. 中国果树害虫[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 69-72.
[7]曹仲根, 马宇, 李文华, 等. 枇杷梨小食心虫防治技术[J]. 陕西林业科技,2004(2):1-4.
[8]林露菲, 刘依华, 黄邦侃, 等. 福建桃、梨果蛀虫及梨小食心虫初步研究[J]. 华东昆虫学报, 1998,7(2): 35-40.
[9]姚春光, 曹国军, 金贵华. 梨小食心虫对木瓜危害的调查与防治[J]. 湖北林业科技,2006(4):44.
[10]刘红敏, 汪新娥, 胡肄珍.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J]. 河南农业科学,2005,34(1): 74-75.
[11]王乔. 阿克陶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新疆林业,2016(2):41-42.
[12]焦旭东, 郭艳兰, 何彩, 等. 甘肃武威不同果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J]. 中国果树,2017(3): 67-70.
[13]范仁俊. 北方果树食心虫发生规律与防控[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13-30.
[14]傅丽君, 赵士熙, 林毅. 枇杷园梨小食心虫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J]. 武夷科学,2004,20(1):98-101.
[15]陈凤英, 汪荣灶. 梨小食心虫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J]. 江西植保,1999,22(3):9-11.
[16]李润林, 徐宇新. 梨小食心虫在梨园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J]. 农业科技通讯,1998(5):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