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平 王中鸿
华北某地,中部战区组织指挥的一场诸军种防空联合作战实兵演习正紧张进行。
突然,多批次“敌”机和舰船向我战略目标袭来。
“敌”飞机是什么类型各有多少架?舰,船是什么类型各有多少艘?我有多少应对兵力、兵器……
情况万分紧急,时间在一秒秒地流逝。由战区组成的联防指挥部各要素高速运转进行情况判断。
大家知道,“敌”来势汹汹我作战筹划和指挥稍有不周和纰漏,就可能造成败局。极短时间内,一位身体偏瘦的女军人带领保障组借助指挥信息系统和分析工具,经过一番查阅、精算细算,迅速对“敌”进行目标判证、企图分析和威胁评估等,很快给我指挥部“前台”,推送出由各方“信息流”融合的“战场情况图”,这幅图上实时变化的“敌”我战场情况,支撑战区多军种力量联合对“敌”开展了有力反击。
这是战区成立后诸多信源融合为“战场情况图”的历史性跨越,为联合作战指挥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有力支撑。现场指挥员高兴地为她伸出了大拇指。
这名女军人就是中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某保障队总工程师尹璐。近年来,她带领团队不断攻关,实现了战区成立后诸多信源融合为“战场情况图”的全新跨越,为联合作战指挥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有力支撑,也因此被誉为为联合制胜拨开“迷雾”的人。
尹璐,十八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全军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1次荣立二等功,4次荣立三等功。
上世纪80年代末,尹璐上军校时,学的是计算机技术专业,毕业后她常年奔波在演兵场上;之后又考入空军院校,就读指挥自动化专业,既学专业又学空军战役战术;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参加过从沙场阅兵、上合联演、全军联训等20多项重大演训任务,承担了数十项科研课题,被赞誉为既精通技术、又懂战役战术的“顶尖大拿”……
巾帼不让须眉,尹璐自觉将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强军兴军实践,把建设先进指挥信息系统和打造精准及时联合战场综合信息作为事业追求,做出了突出贡献,研发的科研项目有19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中二等奖4项,多项成果在全军和战区部队推广运用。
2016年2月,这注定是一个载入军史的春天,这必将是一个开新图强的起点:随着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七大军区完成历史使命,五大战区正式组建亮相。我军联合作战体系构建迈开了突破性、历史性步伐。那一夜,刚被任命为中部战区某保障队首任总工程师的尹璐,面对保障队建设既无经验可循、又无规律可鉴的这一新生事物,彻夜未眠,思考如何带领团队为胜利铺就灵敏“中枢神经”?如何为联合制胜拨开“战场迷霧”?
高起点才有宽视野。战区尚在筹建时,尹璐就开始思考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
然而,现实困难前所未有,既无现成经验参考,也无联合作战指挥流程对照,同时各军种信息系统互不兼容、作战样式大相径庭、指挥需求各有侧重。
如何引接各军种系统、如何整合信息资源、如何缩短指挥流程、如何实现资源共享?她绞尽脑汁,方案一次次推出又自我否定,最终探索出了“军种系统引、陆军系统融”的建设思路和“3个逻辑环、2个物理环、对接战略支援”的设想。
而后她带领团队昼夜奋战,成功引接陆海空天等10多种信源,组织了几千次对接、融合、调试,构建起上通军委、下联战区陆、空、火箭军和省军区、联勤保障等部队的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并研制开发出战场情况保障支撑平台,为战区联指中心迅速进入运转阶段提供了坚实信息支撑。
这一系统刚得到战区首长高度肯定,但战区首场演习——某联合作战研究性演习,却让尹璐关键时刻“掉了链子”。
导演部给出情况:“敌”侵入我边境地带,立即融合推送“敌”我双方战场情况图。然而,尹璐和她的团队因相关准备不足,与友邻单位配合不畅,15分钟后才勉强提供出一副意图理解不准、信息标识不精、各类信息繁杂零乱的情况图,而败走“麦城”。
“战区时代,你们作为联合作战指挥的‘第一环,必须提供实时精准的战场信息!否则,战时谁贻误战机,谁就要被杀头!”
战区首长一番话让尹璐警醒!
联合作战条件下的“信息流”保障,需要融合天、空、地、海、电、网等多维度信息。这要求该保障队必须由单一基础信息保障,向判证、分析、评估等融合多维综合信息精准保障转变;由保障单一军种作战,向保障战区联指和陆、海、空、火箭军等多军种联合作战转变。
责任如山,使命催征。尹璐置身陌生领域,迎难而上。面对各军种信息整合难、快速精准融合处理难、信息综合分析研判难等一个个现实矛盾困难,她细细揣摩指挥员关注点、作战指挥流程、信息融合规律,带领官兵精心设计、调整“战场情况图”上的每个元素。战场信息融合是伴随军队深化改革应运而生的新事物,需要对海量信息进行汇总、挑选、加工、整合,为指挥员提供精要的战场综合信息。从此,陆军出身的尹璐每天通宵达旦恶补联合作战和军兵种知识,钻研各军种各领域信息系统建设情况,短短半年就啃下数百万字的资料,写下十几万字的笔记。
那段时间,尹璐白天深入探索战场信息内涵外延、形成路径、保障模式,晚上研究创新自动化处理与人工干预校准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没有节假日和午休,夜以继日攻关。
东方泛出鱼肚白,她依旧坐在电脑前进行方案设计、创新协议机制……在脑海中一遍遍对方案的推演中,熬过一个个不眠之夜,几个月下来,她竟然掉了几斤肉。
尹璐终于相继提出“信号、数据、信息”三级分类法,在多源信息高级融合等重难点问题上探索突破,她着力推动数据分析技术落地应用,推动信息表达展现形式创新,赶在战区几个月后组织的第二次演习前,研制出“战场综合信息辅助决策系统”,由于该队推送的“战场情况图”实时精准、层次清晰,导演组特意采用了模拟情况导调,使演练场景更加贴近实战,首次实现了一键即达、一图共享、一网共用的目标,一目了然的联合战场信息图景,使保障信息精起来、动起来、立起来,信息处理效率和精准度倍增,有力辅助了各级指挥员实施指挥。
尹璐从军这30多年,正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我军信息化建设阔步前行的时期。她认为,作为一名保障打赢的技术人员,既要紧盯技术前沿,又要扎根部队沃土,做军事与技术无缝链接的桥梁、纽带,用科技创新驱动部队战斗力提升。
尹璐对技术创新有着近乎痴迷的执着,每逢有新技术动向她总是格外兴奋、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了解使用,并想法设法运用到实际研发工作中。2015年执行“9.3”阅兵训练保障任务期间,她发现阅兵指挥部还是依托几十部传统的通信终端调度部队,训练计划稍有变更就要逐个电话通知,费时又费力。想到部队已经配发了军用某新型手机,她灵光一闪:“如今社会上各类手机软件功能强大,如果在军用手机上加装一套指挥信息系统,组训人员实时收发指令,那岂不大大提高训练效益?”阅兵指挥部领导对她的想法十分赞赏,当即批准由她牵头组建课题组,3个月内拿出成果、上线运行。创意虽好,但研发难度非同一般,这是全军首次开发军用某新型手机应用与固定终端软件相结合的指挥信息系统,还要综合考虑设备条件、通信链路、保密需求等各方面因素。仅软件开发一项,地方通讯公司通常需要七八个月才能完成。
“国家大事,军队盛事,拼了命也要攻下这座‘山头!”接下来的日子,尹璐上紧了发条,既要找机关、跑厂商,协调解决设备问题,还要带着课题组规划系统架构、组织软件开发,经过连续奋战,一套融合多种指挥功能和各类训练信息的“阅兵指挥信息系统”终于出炉,组训人员一机在手就能实时直观掌握训练场情况,实施指挥既便捷又精准,受到上至阅兵领导小组、下至现场指挥员的高度评价。
“研发指挥信息系统,必须深深植根于部队沃土,紧贴联合作战需求,否则毫无价值。”在任原北京军区指挥自动化工作站软件管理室主任期间,尹璐调研的脚步遍及全区旅以上作战部队。先后研制集成多个版本的指挥信息系统,编纂10余万字的应用方案、安装配置手册、值勤规范等实用资料,规范各级各类指挥所席位设置、部署方式、功能构成及上下互连方法等内容,组织作战部队构建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及深化应用工作,率先进行了军事地理、气象等7类作战保障信息融合,让各级指挥所实现了系统互联、信息互通。
战区成立不久的一次研究性演习中,保障队在演习开始15分钟才向联指中心推送了一份信息图,而且各类信息繁杂无序,令人眼花缭乱。“这样的信息图不仅没有帮助,还会给指挥员添乱。”作为技术带头人,尹璐自责不已,也从演习中更加认清肩上的责任。面对各种信息整合难、快速精准融合处理难、信息综合分析研判难等一个个现实矛盾困难,她细细揣摩指挥员关注点、作战指挥流程、信息融合规律,带领官兵精心设计、调整信息图上的每个元素。几个月后的又一场演习中,保障队推送的信息图实时精准、层次清晰,导演组也特意由传统的文书导调改为模拟情况导调,一目了然的联合战场图景有力的辅助了各级指挥员实施指挥。正如她所说:“困难再多、阻力再大,难道还比办法多?”
在原北京军区工作期间,全区各部队、各领域涉及的专业软件多达几千个,尹璐逐个安装调试、反复应用,部队官兵只要打电话请教技术问题,她马上就能定位到每个系统界面,遥控帮助解决。
那年,尹璐受命参与研发“全军通信装备维修计划和管理系统”,经过连续3个多月日夜努力,研发出的系统却出现了技术问题。时值春节,又遭受尾椎骨摔伤的折磨,她带着几名科研人员连轴转,每天只睡3、4个小时,对50多个单位十几万条计划条目逐个比对、分析、调整、修正,连续十几天不出办公室,终于啃下“硬骨头”,这项科研成果被推广到全军使用,大大提高了我军通信装备维修和管理工作效益。
每一次否定与扬弃,都伴随着一次新的跃升。这些年,尹璐紧盯提升部队联合作战能力,还研发了数十个“重点亮點”项目,其中某个系统融合多源空情信息,有效提升战场感知能力;《国庆50周年空中梯队受阅辅助决策系统》,保障了空中梯队“米秒不差”通过天安门广场;《国庆60周年阅兵时统系统》完成了国庆60周年阅兵时间统一工作,被阅兵总指挥赞誉为“分秒不差”;还有研发的某个系统在200余个团以上单位应用,提高了全区办公自动化水平;参加上合联演,首次解决了中方指挥软件在俄文操作系统运行显示等难题,为联演指挥信息系统运用创造良好条件,受到中外联演指挥部高度赞誉。
尹璐始终认为,部队要发展,人才是根本,而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单兵作战效率再高,终究不能应对所有的情况,只有把个体能力转化为团队能力,才是解决问题之道,也是提升作战能力所需。
战区成立之初,官兵来自各个军种,彼此之间的思维习惯、工作思路、技术基础差异很大,面对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新环境,能够顶得上去的技术骨干不多,常常是几名骨干铆在联指中心全时“保驾”。面对骨干人才的巨大缺口,尹璐探索推出了课题牵引的培养模式,在技术上打乱业务建制,跨专业抽组人员,实行学科交叉,携手展开研究攻关,通过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在组织指导课题攻关中,她研读大量研究论文、外文原著,再带着思路与大家一起深度研讨交流、反复修改技术方案,让课题组人员经受需求分析、技术选择、项目组织等各个环节的历练,快速成长为能独立承担研究任务的专业人才。
与此同时,尹璐积极开设学习论坛,组织辅导讲座,建立帮学对子,针对不同层次人员实行分级训练,短短几个月,就有十几名技术人员能够独立完成保障任务,全队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显著提升。
在技术创新中,尹璐始终主张见仁见智、自由开放,充分尊重年轻技术人员的创造精神,不停鼓励他们开发新技术、提出新想法,从不轻易否定他们的灵感和建议。在科研指导上,她从不越俎代庖,而是授之以渔,更多的是提供设计思路、研究方法,并不时带领大家通过参观见学、四处调研,拓宽思路、博采众长。平时不管工作再繁忙,她都与技术人员保持常态化的技术交流,让大家大胆发言、互相碰撞,有了好点子现场讨论、画图分析,有了不懂的现场请教、不耻下问,官兵们也常常在民主、活跃的氛围中迸发出不少“金点子”。正是这种平实亲和的风格,使得官兵和她没有任何隔阂,敢创新、想创新的精神动力得到有效激发。
尹璐认为,战区联合作战,无论对参谋人员还是保障人员都提出了能思善用的双重能力要求,是“谋略+技术”的综合考验。战区刚成立时,指挥信息系统建设任务重、人手少,尹璐既当设计者又当施工者,带着技术人员钻到桌底铺线路、调设备、排故障,坐在电脑前讲操作、讲功能、讲原理,像陀螺一样在指挥大厅忙个不停,通过务实扎实的作风带动部属提高技术水平。
为了让战区机关人员尽快掌握新版指挥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尹璐加班加点写出2万多字的教案,在临时布设的培训教室,忍着四五十度的闷热环境,为战区首长机关和官兵组织多轮次培训,被战区表彰为优秀教练员。在她看来,作为战区联指中心的后台保障人员,光有技术还不够,必须有作战指挥相适应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雷厉风行作风。为此,她把参谋技能纳入业务训练之中,让大家学指挥、练协调,以提升作战保障的质量层次。
尹璐总是鼓励大家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关键时刻要站得出来,还要有严谨细致的作风,实现作战保障的精准。一次演习保障中,战区首长突然向指挥所提出要求调阅某敌情资料,因为较为生僻,一时间指挥所内有些措手不及。这时,做为后台保障人员的她主动站出来,指导保障人员调出前期准备的资料信息并主动推送至前台。
勇向变革潮头立,决胜明天谋打赢。尹璐说,习近平主席在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时强调:强化备战打仗的鲜明导向,全面提高新时代打赢能力。自己的努力多一点,系统的性能就好一点,将来指挥打仗的胜算就多一点,我军离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就更近一点,而强军则可止战,也就无愧于这身军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