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之全国新课标卷Ⅲ

2018-07-06 17:36黄明勇殷志佳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佛系

黄明勇 殷志佳

名校简介

成都市第七中学,简称成都七中,学校设有林荫、高新两个校区,是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中国4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样板学校”之一。该校已培养了大批人才,拥有众多知名校友。在2015年“自主招生百强中学排行榜”名列第七位。2016年中国高中排行榜学校位居全国榜第七名,四川榜第一名。

名师简介

黄明勇,特级教师,四川省成都七中语文教研组组长,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成都市未来教育家,四川省骨干教师,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基础课程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全国语文学习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会员。长期担任四川省高考作文阅卷组长,是高考作文研究专家,多次命中高考作文题。

殷志佳,成都七中语文备课组组长,成都七中网校直播课教师,成都七中优秀教师。四川大学文学硕士。主撰《选修课教学新模式之〈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唐宋绝句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等书,发表多篇论文,主研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多项并获奖,赛课获全国、省市奖多项。

命题原创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佛系青年”,指那些崇尚看淡一切、得过且过、不大走心的生活方式的青年,是近年的网络流行词汇。人们对此评价不一。有人说,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只能淹没于人潮,迷失自我;有人说,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应对生活抱以激情与坚持的态度;有人说,云淡风轻很好,对任何事情都要看淡一点;有人说,自然界也有佛系动物,比如老鹰和老虎,鹰立如睡,虎行似病,瞧着随意,但一锁定目标,就充满激情。

要求:(1)紧扣材料主旨,发表你的看法,阐述你的理由;(2)题目自拟,角度自选,文体不限;(3)表达真知灼见,抒发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800字。

命题原因 >>

四川省作为全国新课标卷Ⅲ的使用地区,我们一直对全国卷的命题走向保持着密切的关注。我们发现,其实全国卷的命题趋势与导向,是有规律可循的:

1. 关注生活,关注时代,特别关注时代带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思潮和行为时尚。本题中涉及的“佛系青年”是最近很时髦的热词。“佛系青年”的存在和流行,应该引起命题者的关注。很多青年要么将“佛系青年”作为时尚追捧,要么在行为上加以模仿。总之,“佛系青年”已经成为社会热点。“佛系青年”这个题材具有社会广泛性和普遍性,符合当今高考命题指向。

2.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敢于担当社会使命,注重对考生的价值引领和正能量的注入。“佛系青年”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不仅影响个人生活乃至人生观,也会影响社会的舆论、伦理和生产方式。对于“佛系青年”的认识本身具有模糊性,我们应予以正确的价值引导。这也符合高考作文应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命题特点。也就是说,对于具有模糊性的社会现象,为了避免青年盲目跟风,我们要通过高考作文予以价值引导。

3. 注重理性思辨,通过争论焦点的任务情景创设以引发学生比较思考,从而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佛系青年”,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或褒或贬,各执一词。运用平行思维或发散思维,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观点;运用辩证思维,可以分析“佛系青年”的优劣;运用圆融思维,可以达观地看待“佛系青年”的不足,等等。总之,这个题材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符合高考关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命题特点。

4.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更强调本民族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佛系青年”这一概念出自日本,然后传到中国,甚至有流行世界的趋势。面对这一世界流行文化,我们应该具有本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需要考生从中华传统文化,即用孔孟儒家文化的入世思想来厘清“佛系青年”存在的自我迷失和社会放逐的消极思想。儒家文化主张人们要有社会责任担当,而“佛系青年”似乎更看重自我随性。当然,如果从老庄道家文化看,“佛系青年”也有道家思想的超脱与豁达的积极性。可见,“佛系青年”这一题材有助于考生反观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建立文化自信。

5. 树立国家意识,拥有民族情怀,通过对时代重大题材的评论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患。2017年三套全国新课标卷的作文题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树立国家意识,拥有民族情怀。今年也应该会延续這一命题思想。“佛系青年”这一文化现象表现出事事不走心,没有激情的人生状态,可能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强盛。因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如果青年不积极入世,那么“中国梦”就难以实现。至少,“佛系青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维度,即“佛系青年”与国家未来命运的关系,这契合了当今高考作文树立国家意识的命题特点。

思路点拨 >>

该材料作文立意的角度很多。

首先可以从题干提供的四种说法立意,这也是作文立意打开思路的方法之一。仔细阅读四种“有人说”,发现其实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认同,一类是反对。所持的理由不同,自然就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反对者的主要理由是“佛系青年”不坚持、缺乏激情,容易迷失自我,不利于国家建设;认同者的主要理由是“佛系青年”心态平和、动静有致。既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说法作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沿着正反两个思维方向立论,即寻找认同的理由和反对的理由立论。比如认同的理由还有:存在即合理,对“佛系青年”的存在不必大惊小怪、求全责备;当今青年生存压力大,换一种轻松的活法也未尝不可;青年的思想和行为是可塑的,即便少了点老年人期许的激情与坚持,也不代表他们未来不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正如20世纪我们批评“垮掉的‘80后”,现在看来,“80后”的青年不但没有垮掉,反而成了祖国的脊梁。如果寻找反对的理由立论可以有以下观点:盲目跟风,误以为时尚就是正确的自我选择,“佛系青年”俨然成了当下的时尚风景,很容易赢得青年追捧,青年在时尚面前,容易迷失自我。混淆云淡风轻与消极避世,“佛系青年”误认为不坚持积极做事是一种云淡风轻的超然人生态度。其实,老庄哲学看起来对社会是冷漠的,然而骨子里却是热心肠。隐者陶渊明虽归隐田园,但晚年的咏史诗多为金刚怒目之作,可见他并未放下对社会的责任,心中既有“静穆的伟大”(朱光潜语),也有“非静穆的伟大”(鲁迅语)。

其次,可以通过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立意。任务情境型(又叫任务驱动型)作文考查的是学生对该问题、现象、事件的分析能力,因此通常都可以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佛系青年”是什么,题干已做了阐释。而“佛系青年”是一种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要想倡导或消除这种现象,似乎很难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所以,最好从“为什么”入手展开思路:为什么会出现“佛系青年”这种现象或人群呢?原因很多,诸如社会压力、世界文化交融、物质主义泛滥、传统文化丧失、青年的主流价值观迷失等。

再次,可以由就近生活或阅读经验(碎片化记忆)立意。写作思路的展开往往是一个由乱到序的过程,开始呈现出的几乎是碎片化记忆,比如生活中某个具体的人就呈现出“佛系青年”的生活状态。接着进一步分析其表象背后的原因就可以立论。再比如最近阅读过的某篇文章,《人民日报》就曾发表过社论讨论“佛系青年”和“丧文化”的话题。

优秀例文 >>

“佛系青年”的去留

文/王楚晗

近段时间,“佛系青年”成为网络热词,养生、避世、信佛有着低龄化的趋势。俗话说:“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而将佛与青年的生活习惯相关联,则必定会凸显出此群体以及当今社会大环境的问题。未来是留给青年的,青年必须以坚持进取、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生活。

“佛系青年”的诞生是社会不均衡发展与恶性竞争的产物。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物质生活丰富的背后是疲于竞争的消极精神状态,每个人肩上的压力都是巨大的,甚至是难以承受的。譬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发,文人由于难以忍受社会惨状而大量隐居山林,随之佛道兴起,文人们只能用自己最后的吟唱做无力的反抗。再比如当前外卖行业竞争压力极大,美团、百度外卖执行了“超时赔付”制度之后,配送员送餐压力剧增,精神状态难免疲敝。而送餐员仅仅是千万职业中最典型的以速度衡量业绩的职业,谁知又有多少人也是常年处于强压之下难以挣脱,只好以一颗佛心寻求内心的安宁?

然而,“佛”毕竟不是逃避的代名词。“佛系青年”群体的扩大必定会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造成难以想象的消极后果。

对个人而言,得过且过是对前途的放弃。“佛系”表面上是看淡一切,实际上是任由颓废之风席卷,大大缩短了人生真正有效的年龄。前些时候,网上流行一句话:“人到三十五岁就死了。”不少人认为,35岁以后人生基本上就不会有大的变化,有着混日子的嫌疑。另外,就现实而言,寻求内心的平静并无法回避外在社會的激烈竞争,该来的总是会来的。那时候,曾经悠闲惬意的置身事外最终就变成了身处其中的苦不堪言。比如美国著名的嬉皮士群体,年轻时放荡不羁、不学无术,成人之后却无法逃避财富问题、家庭问题,许多人甚至成了无业游民。而现在,中国本就有大批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若再“佛系”颓废下去,就完全丧失社会竞争力了。

就家庭而言,得过且过是对家庭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红楼梦》中贾宝玉年轻时不求官、不学无术,成人之后难以肩负起家庭的重任,拱手让别人控制贾家,这又何尝不是他年少轻狂的恶果?如今,啃老拼爹的现象太严重,若是进一步消极避世,有多少父母的眼泪会流干呢?

就社会而言,青年需要为社会注入鲜活的血液,激发民族活力。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着青年秉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两个一百年目标,让中国变成智造强国……而这些任务都是年轻人的,若失去了这一主要群体,社会便失去了其发展的动力。

愿逃避世事的“佛系青年”擦亮双眼、振作精神,以积极的精神状态面对人生,由“看淡”变为“看重”,迎来更有意义的人生,创造更好的明天。

点评

考场作文论述须有层次感,清晰的思路可以减少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让老师在快速阅卷的背景下,可以迅速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该篇文章做到了这一点。文章先从个人,再从家庭,最后从社会这三个角度论述“佛系青年”的危害性,逐层递进,既有分明的层次感,也有渐进的论证力。文章不但深入分析了作文题目所给的材料,还延展出去,运用典型事例论证,很有说服力。比如美国嬉皮士群体之例,再比如《红楼梦》贾宝玉不长进之例,都很贴切。

相关延伸 >>

1. 平凡与平庸 如何区别平凡与平庸?首先平凡不等于平庸,平凡是指工作岗位普通,生活质量一般,但追求高远,可以怀抱远大的社会理想,不甘于无所作为的生活,平凡但可以伟大。而平庸则是一种不作为的、没有远大理想的消极人生状态。其次,平凡是一种低调的人生态度,而平庸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平凡者不争名利,低调为人;而平庸者名利不能少要,做工与做功却不愿多有。“佛系青年”追求风轻云淡,事事不走心,得过且过,很容易滑向平庸者。

2. 执着与变通 执着与变通既对立又统一。执着是朝着既定目标坚持不懈地追求的精神,而变通则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根据情况变化调整策略的智慧。两者方向是一致的,是积极向上的,只是实现目标的方法不一样。执着是直线前进,而变通是曲线前进。“佛系青年”不坚持,事事不走心,做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可以说是缺少一种执着的精神,也可以说是拥有变通的智慧。

3. 过程与结果 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只重结果就无法享受过程。按理来说,青年是特别看重结果的,因为年轻人的眼睛总是朝向远方,看不到脚下的每一步。而“佛系青年”看淡结果,事情也做,如老虎扑食,如狮子狩猎,至于结果却无所谓,该打盹时就打盹。如果站在过程与结果的辩证关系来看待这种态度,就是一种很达观的哲学眼光,值得提倡。

4. 青年与国家 “少年强则中国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等等,这些话语响彻了半个多世纪,激励了无数青年为国奋斗,甚至为国捐躯。青年的价值观决定了国家未来的走向。而“佛系青年”之青年思想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应该批判有些青年的消极思想,即只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或个人生命的享受,而忽视了青年应肩负起的国家前途和民族强盛的使命。

“佛系青年”们的得与失

文/胡 顺

近日,有一新词语闻名于网络,引发了大众乃至各级媒体的热议。这便是“佛系青年”,即“得过且过”“随大流而动”的年轻新一代。光从词的定义上看,它描述的似乎是应该被贬低的一群人。但实际上,这群青年并非平凡的乌合之众。在社会发展潮流中,他们以特定的面貌出现,他们,有得也有失。

他们有消极的一面。某媒体刊发的一篇评论文章就批判了“佛系青年”不思进取。他们身处岗位上,却在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怀揣着“得过且过”的心态,不肯用自己的革新意识换取更大的成功;凡事只要“将就便可”。这样看来,他们是一支崛起的消极力量,是我们的反面教材。

但以上观点,并不能概括他们的全貌。因而,将责难之辞草率赋予他们,未免不太公正。

我们思考一下所谓“佛系青年”的诞生背景。当今社会,不论是科技的發展还是文化的繁荣,都是过去远不能比的。举个例子,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后进入企业就职,他们以往为了获得学历而竭尽全力,现在又想在企业中成为佼佼者,这考验的不仅是他们的知识储备,更是一份毅力和决心。如有不慎,面临的将是职场上的淘汰,乃至婚姻家庭幸福的破产。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承担着重重压力。

比如,另一篇文章就以不同的视角审视了他们的存在。文章标题为“新一批‘90后‘佛系工程师隆重诞生”。“佛系青年”念道:“加班太多,假期被挤占,无所谓,我努力干就好;扣工资,无所谓,多少我都接受;疲劳伤身,头发直掉,很好,以后也不着急梳头了。”他们的“无所谓”,莫非真是懈怠吗?不,恰恰相反。文章用轻松戏谑的口吻,向读者们揭示了他们在社会中立足的真实面貌与生活状态。“佛系青年”们的作为,印证了他们更为真实、普遍的一面——刻苦,只求付出,不计回报。

“佛系青年”们有许多“得”。他们中的优秀者,甘于用生活质量的“不计较”“无所谓”来换取事业上的回报、成绩与奖状。正所谓有舍才有得,正因为“佛系青年”们不计较自身的衣食住行,才得以在航天医疗、信息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做出更大贡献,才成了社会的顶梁柱。他们用行动捍卫自身的名誉,推动社会的繁荣,从而将“佛系青年”一词由表面上的贬义确凿地改写成褒义。

他们有苦衷,他们也确实需要缓解自身压力。比如,面临常年在外漂泊,岗位上升通道不畅,房价高升,日常开销太大,甚至亲情不融洽等一系列难题。他们并不会抱怨太多,只会一面用云淡风轻的态度看待现实的压力,另一面继续努力。比如,“亚文化”的兴盛也与“佛系”的崛起有关。“佛系青年”们做了太多太多,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就跑到虚拟世界中寻找满足,这一点,恰是身处学校和家庭的温室中成长的学子们感受不到的。

“佛系青年”们是一个可敬可爱的新群体。他们付出了,也渴望社会给予更多理解与支持。他们有太多数不清的得与失。但最终,不要忘了多给予他们爱、机会与鼓励。他们是新型社会中众多责任与压力的承担者,也必将在未来迸发出无限潜力与可能。

点评

这篇文章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辩证思考。对于“佛系青年”可谓反对者多,声讨也容易。因为从主流文化看,他们的消极点俯拾皆是。但本文作者既能看到其失,还能看到其得。而且,当今中学生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基本上缺乏内在逻辑,能辩证地看问题者少之又少。本文先从“佛系青年”的消极面说起,笔锋一转,重在阐述其积极面。可见,其既有辩证思想,更有轻重详略,肯定其得为重。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作者能从社会背景入手剖析“佛系青年”存在的本质原因。比如社会压力导致他们需要释放情绪,再比如面对付出他们不计较得失的心态,这些分析由表及里,十分透彻。

猜你喜欢
佛系
“佛系”数学家——小平邦彦
别让“佛系”成为你不努力的借口
三国漫——佛系
佛系枪手
家具也“佛系”?
佛系不如诸子百家系
你为什么抓住“佛系”这根稻草
佛系
佛系
佛系青年(双语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