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外卖小哥与诗词达人,看似不搭界的两个身份集于一身,让雷海为成了“网红”。这个为生活默默奋斗的年轻人,一路披荆斩棘,获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有人觉得读诗无用,这不会让雷海为的现实生活条件有任何改观。得了冠军,他还是那个外卖小哥。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则时事类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围绕有争议时事材料来构思写作。考生应围绕核心事件,即“读诗,有用还是无用”来审题立意,除此之外便有跑题的嫌疑。这样,在作文构思时我们的立意便受到了限制,即只能从“读诗,是有用的”这个积极的角度来思考。为此可从以下角度来展开:(1)读诗,可让生活充满诗意。尽管生活有各种不如意,但借助诗词可让让生活充满无限的张力和天地,使枯燥的日子变得活色生香,让贫乏的生活变得赏心悦目。虽然一介平民,但仍然可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虽然艰辛打拼,但仍然可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虽然四处奔波,但仍然可以“此心安处是吾乡”。(2)读诗,可影响人的心灵。古典诗词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些欲说还休的诗词,可给人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给人以“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豪迈,给人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定,给人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豁达,给人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凝望,也给人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买杏花”的隽永,每一首岁月流深的绝响,都成为人化蛹成蝶的蜕变。(3)读诗,可与千古圣贤神交。与友人告别,李太白“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深情浮现眼前;曲终人散,更能理解杜工部观剑舞毕“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的况味。在类似的场景想起相关的诗句,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鸣,在时移世易中理解历史、理解生命。(4)读诗,可让生活节奏沉静。雷海为十几年里,他做过电话销售、马路推销、服务员、洗车工,也辗转了几座城市,在变动不居的生活中,诗词是唯一不变的行李。“腹有诗书气自华”,面对日晒雨淋、穿行不息,仍能保持一份淡定和宁静,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是诗词给他带来的不凡。(5)读诗,可坚定前行的脚步。华翰辞章,并不应该变成“躲进小楼成一统”的避世寄托。当雷海为在书店里默默背诗,当他利用送餐间隔的碎片时间读书,当他承受着生活的奔波与辛苦,他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迁怒贰过,赛场上那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成了他自信人生的定场诗。(6)读诗,可不改内心的纯洁、不弃生命的高贵。其实,当我们问诗词之“用”时,就已经陷入了功利的计较。一些“无用”的种子,或许有一天会开成有“大用”的花。古人说,“功夫在诗外”,意思是学习作诗,要关心诗外的天地;而今天,我们也可以说,“功夫在事外”,莫让眼前的琐屑遮挡了视野。只要心中有诗,自能保持精神的高贵。(7)读诗,可有益于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思维的开拓。尤其是中国诗词中有很多传统文化,比如对节日的描写,春节有“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宵节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秋节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对古诗词的吟咏中,传统文化也烙印在了我们的血液里。”(8)读诗,还能陶冶人的情操。文学素養需要不断积淀,诵读诗词对人的语感、美感都是很好的培养。经典诗词时隔千百年,但依然能感染到现在的人们。比如,“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中的快乐是那样的鲜活,小孩子很容易就能感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本来是诗人抒发不得重用的郁闷,却用很放松的心态来写,孩子们觉得清新,但是在知道背景之后就会恍然大悟。等等。
读诗,益也!
谢子莹
在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中,外卖小哥击败北大才子,但冠军的头衔并没有改变他的命运,因此部分网友认为读诗无益。但我认为诗是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是永恒的经典。
读诗者,修身养性也。诗是一种内涵,是一种高雅。一个人的才识不仅仅由其谈吐举止而显,还包括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外卖小哥,北大才子,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身份,却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散发着某一种同样的气质。不仅仅是这两位诗词达人,每一个热爱读诗或读过诗的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与诗契合的气质或魅力。或许诗词大会冠军的身份并不能给雷海为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但我想,他的愁闷会与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产生共鸣,他的思念会与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产生契合,他遇美景的快乐会与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产生同乐。他虽是平凡的外卖小哥,却有不一样的心境。读诗益于心境。
读诗者,生活情趣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外卖小哥和北大才子两种不同的人生,或许会有同样的忙碌。许是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计奔忙,亦许是为实现欲比天高的豪情壮志而奋斗,但他们在暂时停歇的深夜,为自己挑一盏晕黄的灯,泡一杯清茶,捧一本如清泉甘露的诗集,褪去被生活沾染的纷纷扰扰,只做此刻的读诗人。读诗赋予我们的是生活情趣,是一份出淤泥而不染的快乐,是一份羽化而登仙的高雅,是像雷海为在繁华都市等红绿灯时也在想诗的一份超脱尘世的淡然。读诗怎能言无益?诗的魅力需要我们去细细研读。读诗益于生活。
读诗者,传诵经典也。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世界的节奏越来越快,像雷海为、彭敏这样爱诗读诗的人却越来越少。世人疲于物质权利,却丢弃了诗——这最珍贵的宝藏。中国在增强经济和政治地位这些硬实力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的软实力。那么如何让中国的诗词文化得以流传呢?主要还在于培养我们对读诗的热爱,让这种热爱代替益或无益的是非。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去吟诵字字的珍珠,去回味千年的悲欢离合,做像雷海为一样的诗的传承人。纵然我工作平凡而单调,但我的灵魂为诗所填充,我站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中央,声声传诵美好诗句,珍藏古人的心血,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谈何读诗无益?读诗益于传承。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于大于小,于国于己,何尝无益?
【点 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读诗,益也”这是本文明晰的观点,切合题意,观点鲜明。文章主体部分从“读诗益于心境”“读诗益于生活”“读诗益于传承”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其题目和中心观点在文中反复出现,在结构的整体性方面起到很好的串联作用。文章最后采用反问的方式,再次重申观点,回应标题,收束全文,使得全文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一气呵成。
只为那诗意乍现的惊喜
张伊欣
雷海为,在获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冠军后,依旧以外卖小哥的身份回归生活。许多人对此感到诗词已不再重要,我认为,诗词总能让你在繁碌的生活中,感到诗意乍现的惊喜。
诗意,是一种可感可知而又无形的存在,如阳光般照耀在读诗者的心里。诗意是在一个雨后江边,与垂柳的相惜;是落红融泥,对春花的惋叹;是孤夜中听到琵琶,与沦落人的共勉。诗意是一种态度,也是生活的方式。有了诗意,你将学会不依附,很好地放开自己;不纠缠,很好地放开他人。雷海为的诗意,简单而自由。虽为生计,他从事送外卖的职业,但他的生活却不只工作。在等待红灯的间隙,在餐馆领餐的空余,在顾客取餐的片刻,他都会拿出书来背上几首诗。也许在别人眼里,他是个怪人,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诗,让他得以在狭小的生活空间内,享受自由。
诗词让我们的生活更添幸福。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在某次匆忙的行程中,或在某个独处的时刻,突然看到一幅似曾相识的画面,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心境,是梦中之景,还是旧事重现?几番思索而不得解,最后恍然大悟——原来是那首诗啊!这种感觉,是穿越千年觅见知音的惊讶与欢喜,你的生活也会因此而更添精彩。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和古人难免会看到相似的景色,然而你是否意识到过呢?无诗意的人生看似与他人无异,实则少了一份平静与恬然。只有拥有诗意,才能在孤独中聆听天籁,在自由里享受清凉,而幸福,就是这诗意在心底一点一点地融化,氤氲。
拥有诗意,并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实则是自身文化与知识的沉淀。雷海为用一分一秒的积累告诉我们,他的成功,需要的是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对诗词足够的热爱。不为喧嚣失去精神的静默,不为浮化遮蔽真相与事实。大千世界,纷纷扰扰,繁杂与虚浮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在电子信息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现实中,生存与发展,物质与享受成为了更多人在意的话题,甚至有些人会狭隘的认为“无利之事,便是无益之事”。生活的美学越来越远,也越来越陌生。此时,读诗便是回归初心的捷径。我不敢将诗词的意义绝对化,却能说有诗,才能有更美好的你。
读诗吧,朋友!当你有了诗与远方之后,你就会感受到那诗意乍现的惊喜。
【点 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章。题目“只为那诗意乍现的惊喜”切合作文材料的要求,并且鲜明生动形象。文章情感理性而又真挚,作者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方面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分析,并在理性的思考中,感情充沛,真情涌动,具有感性与理性的双重韵致。在语言上作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口吻,吸纳散文语言之优美、凝练来组织全文,体现了考生良好的语言功底。
你的人生,充满诗意!
刘佳艺
雷海为,你平凡却又特殊的身份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夺得诗词冠军的你,生活并无波澜,有人质问:读诗何用?而我想,你充满诗意的人生,只有你懂。
诗意的人生是一种境界,如梦似幻。细雨中的山村,虚幻缥缈,这是诗意;山巅的朝霞,绚烂无比,这是诗意;夜里的一轮弯月,清冷孤傲,这是诗意;听窗外雨打残荷的声音,这也是诗意。在我看来,你有一双发现诗的眼睛,和一颗能与诗意产生共鸣的心。诗,早已成为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诗魂早已与你的心灵相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你学诗,不是为了金钱,更不是为了名利,只是因为你喜爱它。你的生活,已然发生质的改变,即使外表没有变化,但其本质却已升华蜕变,从平凡走向了不凡。你的生活,挣脱了世俗的束缚,拥有了一片更广阔的充滿诗意的天地。
读诗让你走向远方那更广阔的天地。你的心早已得到诗魂的认可。受过诗的洗礼,你的眼界更加开阔,你的人生更加明朗,你的心灵得到净化和蜕变。我想,此刻,领悟诗中真意的你,已经不再只是一位外卖小哥了,你还是一位学者,一位诗人,你的生命在诗中升华。我想你的气质一定不凡,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你心中有诗词。在诗中,你领略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忧郁,感受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壮,体会了“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悲伤,你对生活有独特的见解,并非一些人所说“读诗无用,你的生活并未改变”。只有你知道,你的生活,有诗,有乐趣,在诗的世界中,你不断充实自己。
读诗让你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你明白无需在乎他人的闲言碎语,你明白读诗并非无用,你只消守住你诗的天地,守住你对诗的热爱。我想你一定会对不懂你的人说,对不读诗的人说,读诗有用,只是你们无法感受。的确,他们缺乏对诗的尊重和热爱。读诗,让你的眼界开阔;读诗,让你的品性升华;读诗,让你有了不凡的气度。因为有诗,你的生活才会多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一丝别样的韵味,让你的生活达到一个新的境界。物质的丰裕不是最重要的,精神的富足才是最重要的,才是真正的富足。面对这样一个有气质的人,一个充满诗意的人生,若他们能懂你,又有谁还会再说“读诗无用”呢?
你的人生是诗与远方,诗意无处不在。 面对“读诗无用”的质问,读诗,爱诗,理解诗意的人的心中一定有自己明确的答案,那就是:“诗,必有用。”
【点 评】 这篇文章视角独特,文章巧妙地以第二人称代词“你”为角度来展开分析议论,仿佛在和材料中的人物雷海为娓娓而谈,既写出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整篇文章也体现了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有气势而不堆砌,有文采而不晦涩,文气通畅,富有气势,字里行间融汇着作者的激情。
追求诗意的人生
刘德琳
外卖小哥雷海为斩获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桂冠,对此,众说纷纭。其实诗词本身不应该被行业束缚着,我们追求诗意的人生也并非看中了它所能带来的利益。
有句话叫: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诗词是现代人们心中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化身,人们诵读美丽与传统结合的诗词,就是追求所谓诗意的人生的体现,可见诗词本身在中国人心中种下了美好而理想的种子,于是就出现了一批对诗意人生的追求者。他们欣赏词句里的美,或欢喜或哀伤的意境以及诗词特有的传承性和发扬性。雷海为虽身处外卖行业,但仍然尽力去追求诗意的人生。他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颂扬传承它,他将每一刻闲暇都投入到诗词中去,他以背诵吟咏诗词为人生中的乐趣,这就是追求诗意的人生最纯真的表达。
从幼儿园开始念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诗词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投下了美丽的影子,那是让我们去追求诗意的人生的源头。诗词的存在,用“美”来形容是最合适不过的,而且美得很开阔。有“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景致之美,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美人之美,也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愁绪之美,还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理之美,美得千姿百态。那种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美感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表达的。当热爱诗词的人们在朗读与背诵诗词时所感受到的柔美、凄美与壮美倾注在心田里时,诗词的美就发挥到了极致。在诵读诗词里的美的同时,我们也在悄悄修饰着自己的心灵。
正如人们所说,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暂且不说海外学习诗词的外国人,就说我国自己,热爱和传承诗词难道不是应该的吗?雷海为是个中国人,所以他热爱诗词,他乐意传承,仅这一份意义就够了,太多功利性的目的没有资格成为追求诗意人生的理由。就像说到我们为什么活着,是为了体验我们不曾体验过的美好,那么为什么要读诗背诗,为什么要追求诗意的人生,是因为我们热爱国家的文化,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诗词是被淘洗出来的精华,不是传统中腐烂的东西,因此它完全有被热爱和追求的权利。
学习工作闲暇时,不妨携一篇诗词来诵读品味一下,感受一下那未尝触碰的美丽。读诗的过程正是诵读美好,感受传统,追求诗意人生的过程。
【点 评】 这是一篇写作意图明确的议论文章。文章观点鲜明突出,围绕着中心论点“追求诗意的人生”,作者在论证时结合自己读诗的感悟,既有引用论证,也有理论分析的,这样就增强了论证的力度。另外作者用语用词简洁明确,文笔流畅,能够灵活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脉畅通,写作意图明确。
诗者,益也!
景含笑
外卖小哥雷海为,获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冠军,而生活中,他仍是外卖小哥。读诗看似没有改变他的生活,其实有着深远意义。
遍读三百诗,古今事自知。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才是最好的,诗词由古至今的传承足以证明其价值。不同时期的诗承载着不同的内容及情感,读懂它,就是在解读过往。雷海为自幼爱诗学诗,借几言观古今,若将他与其他快递员来比较,眼界,胸怀自会开阔些。在等红灯时掏出诗来背的勤奋,或许也是从诗中学来的吧。雷海为从这些历史精粹中汲取经验,用以现实,刻苦踏实地做事,生活很简单,却也很充实、快乐。而那些众多诗人的作品,知己任,忧家国,詩也成了辅史的依据,涵养了众多被称为“传统美德”的精神。即是衣衫褴褛,也是片片衣衫事万千。
尽诵古今诗,志与质自持。文化是一种熏陶,诗词是上等的熏香;文化是文明联系的脉络,诗词是血液的一部分。看诗词大会的诸位选手,身边萦绕着一股“文气儿”,即古人常言的书生气;再看雷海为,极为朴素有些呆板却又可以生机灵动。当他回答“贺梅子”与“何当共剪西窗烛”是,那种自信与不卑不亢源于点滴时间背的那些诗。读诗,增自信之气。李白放荡不羁,行吟中醉过盛唐,读其诗,领略“长风破浪”的勇气;杜甫终年忧虑,倦眼中熨平山河,他的诗,有舍己为天下的浩然正气。读诗,就是在培养气质,锤炼心志。即便一身落魄,短褐穿结中亦怡然自得。
博览天下诗,喧尘中自谧。当今社会的浮躁众所周知。诗是人们安适自己,释放重压的一片净土。它是时间的积淀,同样可以沉淀人心中的扬尘。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就像心卑微到尘土中去,也会在尘埃中开出花来。”不必像喜欢人一样喜欢诗,你只要看它,就发现它一直在出淤泥,一直不染。雷海为的家境贫寒,他必须投身喧嚣的社会中,因诗教会他沉静,他就将烟火气编织起来,化为云、雪,干净与淳朴,是他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而立之年的人,大都匆匆忙忙,如同背负大山跑马拉松。雷海为背了同样的山,不过是在乐土中寻了一份静,把包袱当做了风景。即是风尘满面,心中诗花纷然。
捧上一卷诗来读,去积攒去沉淀去内敛。落魄衣衫尘满面,心境悠然,把生活品遍。
【点 评】 本文从提出观点到收束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主体部分分别从“遍读三百诗,古今事自知”“尽诵古今诗,志与质自持”“博览天下诗,喧尘中自谧”三个方面阐释中心论点,逻辑性强。本文论证析薪破竹,鞭辟入里,语言凝练顺畅。
读诗,善哉!
石梦雅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帷幕缓缓落下,雷海为斩获冠军,然而这并没有改变他外卖小哥的身份,有的人就认为,读诗并不会改变物质生活,所以无用;而我却要说:读诗,善哉!
读诗是一门学问,我们不仅要会读诗,而且要好读诗,读好诗;读诗是一类艺术,它需要读者用一颗艺术的心去感悟和体会其中的境界;读诗是一种生活,飘逸着诗香卷气的生活是充实的、多彩的。诗,是对诗人生活年代宦官当道还是重用人才、贪污腐败还是执政清廉、动荡不安还是繁荣稳定的真实写照,诗将其一幕幕的历史场景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读诗,读的是诗人最朴素的情感;读诗,读的是作者最真实的生活。苏子瞻曾曰:“腹有诗书气自华。”雷海为将读诗作为生活的一部分,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读诗,其实是一种提升人的品味、升华人的心灵、造就人的性格的重要途径。
即使读诗不能改变我们的物质生活,但它可以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所以仅凭物质方面就判定读诗无用是片面的、主观臆断的。客观上来讲,读诗并不是不能改善物质生活。在雷海为夺冠后,其实有许多人想与他合作签约,以提高影响力,雷海为自己也说“忙不过来”。况且,读诗之人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此。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需要,满脑子肯定在想如何升官发财,又怎会静下心来,把大量时间、精力倾注在读诗上呢?读诗的意义,便在于其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像一眼清澈的温泉,使人在诗的沐浴之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读诗,关键是“静”和“稳”二字。“静”,并非指周围环境的安静,而是指心静。任何地方都可以读诗,但不是任何心态都可以读诗。雷海为在送外卖的路上,即使是等红绿灯也要抓紧时间读诗,嘈杂的人流车流并不能阻止他的心灵安静。但是如果你想让一个一心想着窗外事物的人读诗,无论你给他一处多么安静的环境,要他静下心来专心致志读诗简直比登天还难。“稳”指的是不能心急,而要脚踏实地。在北大硕士彭敏与雷海为的决赛中,彭敏因为太过心急,每次不看清题就抢答,急功近利,白白给对手送了三分;相反,雷海为则心如止水,以“稳”摘得桂冠。
读诗,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升华我们的心灵,并且同时造就我们“静”和“稳”的性格。所以,读诗,善哉!
【点 评】 本文入题较快,不拖泥带水,从“读诗,善哉”的观点切入,观点清晰。文章主体采用“层递式”的结构,从“什么是读诗”“为什么要读诗”以及“怎样读诗”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议论,论述层层深入,纵横捭阖,文气贯通有气派。文章的语言也简洁明快,构篇灵动,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