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模式的教育康复服务传递系统的建设及应用

2018-07-06 07:11:4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康复学系上海200062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山东菏泽274000上海泰亿格康复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062
现代教育技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康复儿童信息技术

(1.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康复学系,上海 200062;2.菏泽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山东菏泽 274000;3.上海泰亿格康复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62)

引言

近年来,我国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特殊教育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特殊教育理念从对特殊儿童进行医学补救到“医教结合”的转变为教育康复提供了理论支持。随着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信息时代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但也为教育普及提供了更多机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要晚得多、慢得多。我国的特殊教育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体系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1],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1970年,Tichton[2]指出:“技术可以使教育更有成效,更富有个性,学习更迅捷,同时使教育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使得教育机会更加均等。可见,加快特殊教育事业的信息化建设来助力教育的均衡发展势在必行。在现代特殊教育中,如何为特殊儿童建立所需的服务传递系统,已经成为特殊教育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为此,本研究提出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专业的资源有效、方便、快捷地传递到分布广泛的特殊人群中,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康复服务传递系统。

一 教育康复的发展要求信息技术与之融合

2014年,《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出“医教结合”,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提升残疾学生的康复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3]。特殊儿童有“教育”与“康复”的双重需求,从文献分析、教育部特殊教育学校康复仪器设备配备标准和现实的情况来看,我国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服务支持情况不容乐观。单从特殊教育学校的分布来看,东部最多,西部和中部少[4]。还有研究表明,国内逾七成的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数无法满足教学需要,能为特殊儿童提供相关康复服务的不足3%[5]。在传统的特殊教育中,特殊教育教师的康复数量与质量、教学资源建设、康复教学基地运行等种种现实因素制约着特殊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无地域、时空限制弥补了特殊教育受教人群在传统教育与康复模式中的劣势。图、文、视频、音频多种手段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更加多样的选择,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解决教育康复资源不均衡的有力途径。

信息技术在特殊需求人群中的应用效果依赖于相应的硬件、合适的软件、有利的潜件因素[6]。故信息技术在特殊儿童中的应用不仅是一种新的手段的介入,而且需要把教育康复与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基于此,本研究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教育康复资源库,通过计算机网络这一媒介,运用专业的软件系统把特殊教育的理念与康复技术传递给有特殊需求的远程群体。

二 教育康复服务传递系统的技术结构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康复服务传递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建立在相关专业资源之上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以一定的硬件结构为基础,通过专门的软件系统的支持为远程用户提供资源[7]。

1 硬件结构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康复服务传递系统的硬件分为三部分:①服务提供端,主要功能是为远程用户提供教育康复资源的支持;②接收端,主要用于接收服务提供端发送的教育康复的信息,并通过传输设备展示给用户;③传输系统,以计算机网络为主,并辅以其它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用户在此系统下获得教育康复技能的支持,使资源的利用程度最大化。此外,用户还可以利用QQ、Wechat、BBS、E-Mail等工具,与专家展开讨论、交流沟通、接受指导,从而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使资源得到进一步扩展与延伸。

2 软件结构

传媒学家Mcluhan[8]认为,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技术的发展引领着思维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云计算在教育康复领域的应用也初见成效,以康复云平台构建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化建设正将我国特殊教育的信息化推向新的发展阶段[9]。

(1)康复云平台

“互联网+”中的“+”是代表互联网对其它各行各业的催化作用[10];“互联网+教育”(云教育)是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方法的过程[11];而“互联网+康复”(云康复)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远程康复的一种新型模式。从“云教育”和“云康复”理念出发,康复云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融入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等高科技,集“远程教育”、“在线教学”、“远程康复”为一体的康复平台[12]。通过虚拟化终端技术,实现康复教学规范化,筛查、评估、训练一体化,让用户做到精准评估、有效训练,实现课程资源的对接,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后台专家与用户的信息互动和沟通、优秀资源的多点共享,优化资源使用[13]。

(2)基于虚拟桌面的资源库

在教育康复实践中,研究者经常会遇到同类残疾儿童伴有多重障碍的情况。以脑瘫患儿为例,有研究表明:73.55%的脑瘫儿童有言语与语言障碍,31.6%的患儿有听觉障碍,15.06%的患儿伴有癫痫,20.5%的患儿伴有斜视[14];进一步研究发现:约有2/3以上的脑瘫儿童伴有智力低下和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15]。另外,多重残疾儿童一定表现出多重障碍。因此,对有多重残疾与多重障碍的儿童必须进行多重干预,即综合康复[16]。各康复功能板块康复实践不仅应配备相应实验室、康复仪器设备、测试工具等硬件,也需要课件库、案例库、素材库(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软件资源。实践证明,传统的特殊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特殊人群对康复资源的需求[17],因此,需要建立基于虚拟桌面的教育康复资源库。

虚拟桌面可以将所需的课件、案例、素材等相应的软件和在线康复设备、测试工具等硬件组成资源库。就像虚拟桌面为用户准备了一个虚拟电脑,通过网络访问康复云,即可享用虚拟桌面的资源。它可以由任何一个智能设备(电脑、平板、手机等)登录,并让用户能够像操作普通PC机一样,其数据处理都集中在服务器端。云桌面提供的仪器能模拟真实的仪器并进行相应操作,模拟整个实验过程并能将实验结果在计算机中通过声音、显示技术等反馈出来。用户在使用教育康复资源查阅资料、使用教育康复课件以及利用在线设备进行评估与康复治疗时,皆无需知道是哪个服务器在提供服务[18][19]。

(3)服务系统

用户在访问资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提交问题,由专家进行解答;用户还可以预约专家进行在线远程康复指导,如图1所示。专家与用户在进行远程指导时,可进行视频沟通和文字交流、文件传输的共享、实时远程操控用户端的虚拟桌面仪器设备。这样,用户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预约专家解决教育康复中存在的问题。专家端可以利用反馈的信息,不断优化服务传递系统。

图1 在线远程康复指导

三 教育康复服务传递系统的运行机制

教育康复服务传递系统必须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来实现服务的传递,如图2所示。

1 建立资源中心

教育康复服务传递系统依托于上海泰亿格康复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教育康复服务传递系统的资源中心。此资源中心包含“云教育”与“云康复”两部分。其中,“云教育”中含有三个板块:①康复学习,主要是综合康复理论体系七大版块的基础知识[20];②专题培训,以微课形式呈现,汇集“多高校多领域”专家在线授课,提供自闭症、听力障碍、脑瘫等多模块专题系列课程;③实践示范,汇集全国30余所优秀基层教育康复机构的上百个优秀实践案例,演示如何进行评估与训练技巧。

“云康复”则通过筛查安置、同步指导、评估建议和康复定制四个内容,为特殊人群提供专业化康复技术服务,实现规范评估、精准定制、有效训练的康复模式,快速提高特殊人群的康复质量和康复效率,解决了特殊教育学校缺乏专业评估、训练形式单一、训练材料匮乏等问题,轻松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图2 教育康复服务传递系统运行机制8 注:图1、图2、图3、图4由上海泰亿格康复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授权使用。

2 建立中介性联系

利用网络技术与资源库建立中介联系: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传播教育康复资源;另一方面,有效接收反馈信息。康复云集中资源,然后将资源输送到资源缺乏的地方。

3 建立多维度的传递终端

康复云的终端系统可以建立在医疗、民政、残联、高校、特殊教育学校、机构、家庭等系统之中,实现教育康复在多维系统之间的联系与整合。

四 教育康复服务传递系统在儿童康复中应用案例解析

某特殊儿童存在响度过低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语言的可懂度,康复师针对其问题进行提高响度的训练。训练步骤为:登录康复云→虚拟桌面→打开实时言语训练仪。言语障碍矫治仪可以训练儿童言语障碍的声控卡通游戏,可以针对呼吸、发声、共鸣功能进行训练,制定合理的矫治方案,为培养综合发音能力奠定基础。可提供的响度训练游戏有长颈鹿、大象、过生日、消防员和举重等多个项目。以“消防员”游戏进行提高响度的训练为例(如图3所示),消防员会随着儿童语音音量的增加或降低而上升或下降,达到康复师设定的响度,就可以完成救援任务。

图3 提高响度的游戏“消防员”

在完成训练游戏之后,系统会自动记录游戏的结果数据,康复师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对儿童在康复过程中的疗效进行动态评估与监控。对消防员游戏结果一般采用两种分析:①儿童每一次训练最大强度、最小强度、平均强度和方差强度的结果分析。图4为患者进行消防员游戏得到的一次响度结果分析。②训练结果可以采取单基线A-B实验设计,如图5所示,左侧线为前五次训练结果,设为基线期;右侧为后五次训练结果,设为处理期。将基线期和处理期数据进行单一被试分析,结果分别显示基线期和处理期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以及两者自相关检验结果、显著性检验结果和回归分析结果,这些统计分析结果可用来评估和监控儿童训练的效果。

图4 一次“消防员”响度结果分析

图5 单一被试结果分析

五 结语

教育康复服务传递系统系统源于信息技术的优势,它既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最大程度地满足特殊儿童教育康复的双重需求,又符合信息社会的需求,把信息技术与教育康复有效地融合,使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做到快速、有效、便捷。

[1]齐媛.信息化视角下的特殊教育发展对策探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10):60-64.

[2] Robert T. The computer in the iassroom[M]. New York: Mitchell Mc Graw - Hill Press,1970:147-148.

[3]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OL].

[4]赵小红.中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状况及地区比较——基于2001-201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相关数据[J].中国特殊教育,2012,(8):49-59.

[5]王雁,王志强,朱楠,等.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队伍结构及需求情况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2,(11):5-10.

[6]申仁洪.对我国计算机特殊教育应用的反思[J].中国特殊教育,2001,(1):36-40.

[7]申仁洪,许家成.基于信息技术的特殊教育服务传递系统[J].中国特殊教育,2002,(1):73-77.

[8](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编.周宪,许钧,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文化传播译丛)[M].商务印书馆,2009:32-33.

[9]杜晓新,刘巧云,黄昭鸣,等.试论教育康复学专业建设[J].中国特殊教育,2013,(6):25-28

[10]刘芳,孙福万,王迎,等. MOOCs背景下的开放大学课程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15,(1):98-99.

[11]李碧武.“互联网+教育”的冷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7):96-99.

[12]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基于残障儿童综合康复理论的康复云平台的开发与示范应用[OL]. < http://www.stcsm.gov.cn/>

[13]刘芳,孙福万,王迎,等.MOOCs背景下的开放大学课程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15,(1):98-99.

[14][16][20]黄昭鸣,杜晓新,孙喜斌,等.“多重障碍·多重干预”综合康复体系的构建[J].中国特殊教育,2007,(10):3-13.

[15]王辉,方常春.儿童脑性瘫痪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11):180-182.

[17]王雁,王志强,朱楠,等.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队伍结构及需求情况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2,(11):5-10.

[18]Rittinghouse J, Ransome J. Cloud computing: implementation, management, and security[M]. Boca Raton: CRC Press, Inc.2009:55-70.

[19]Rewatkar L, Lanjewar U. Implement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on Web appli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2011,(8):28-32.

猜你喜欢
康复儿童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康复治疗对周围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