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旭东
目前,中国农村建设基本符合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农田基本设施建设阶段已基本完成,当前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只有部分(约20%)的地方进入了田园风光建设阶段。总的判断是: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至少还需要20年才能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的划分,是基于对我国农村大量调查的基础之上得出的。从2014年开始,我们连续三年对全国的每个行政村进行逐村跟踪和调查。我们设定了34项指标,每一大类指标如果能达到标准就赋予一分,从数据结果看,全国的农村人居环境平均得分只有5.73分,还不及格。东部地区平均分是中西部地区的1.5倍,这也反应出东西部地区人居环境差距十分明显。图1、图2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53%的行政村还处于基本生活条件得不到保障的阶段,40%的行政村处于环境设施不足的阶段,只有约7%的行政村处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阶段。所以,农村环境治理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图1 2015年全国村庄人均环境得分(按分数分层)
图2 2015年全国村庄人均环境比例分布
近年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随着中央和各地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包括水、路、电、房、环境、卫生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进展。例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受益人口达3亿;涉水重病区村的饮水安全全部解决;集中供水的行政村比例达70%。2015年全国通公路的行政村比例为99.8%。2017年无电人口基本消除。2008年以来累计改造农村危房2311万户。201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5%,26万多个村庄环境面貌改善。当然,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加快解决。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环境还比较差。部分村庄基本生活条件还不能保障,如危房改造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还有1200万贫困人口住在危房中;城乡环境差距巨大,改善的愿望也特别迫切;农村地区还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乡村建设混乱,传统村落大量消失。分析原因,首先是制度上存在空白,包括法律制度、基层管理制度、乡村治理制度。其次是投入严重不足。见图3。数据显示,农村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入仅相当于城市的约5%。再次,乡村建设理念存在偏差。不少地方热衷于照搬城市小区模式建新村;农村各类建筑布局杂乱无章,毫无美感;农民建房贪大求洋、设计粗糙,乡村风貌破坏严重。
图3 2014年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入(元/人)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一套推进农村环境比较有效的工作机制。住建部、中农办、环保部、农业部等负责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组织协调工作。15个部门共同编制了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十三五”规划,并联合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和指导地方工作。地方建立了一个以县级政府为主体、农民广泛参与的工作体系。其中,30个省成立省级领导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地方财政相关投入平均每年增加20%;30个省级政府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工作考核;23个省级政府制定了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
第一,村镇规划。村镇规划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乡村无规划,乡村建设无序;二是延用城市规划的方法,实用性差。2015年印发了《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实用性的乡村规划编制和实施。具体有四个方面的创新:一是树立建设决策先行的乡村规划理念,二是确立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先行及主导地位,三是建立相关部门统筹协调的乡村规划编制机制,四是推进以村委会为主体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
第二,农村垃圾治理。住建部牵头农村垃圾治理工作。2015年,10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5年治理目标,第一次提出将农村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农业生产垃圾统筹治理。同时,提出了“五有”标准,即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具体制度。其中,四川、山东、江苏、上海、北京五个省(市)已经达到了90%的治理标准。图4显示了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成果,2016年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65%。
图4 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
第三,农村污水治理。这项工作的投入特别大,如果要实现农村50%的污水治理率,大概要投入1.5万亿元,平均每一户1万元。因此,当前阶段全面推进并不现实。目前推进的方式是先推动厕所污水治理,我们提出了2020年实现全国70%的厕所污水治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