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完全理解建筑的本质之前不能专横地将它强归为某类艺术,而关于艺术谈得过多也将危险地将它混同于流行的时髦。”[1]—凯文·罗奇
凯文·罗奇(图1)[2],这位来自爱尔兰的美国人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最负盛名的建筑师之一。他的设计理念主要强调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强调建筑是自然的一部分。他的建筑作品遍布世界各地,主要包括:奥克兰博物馆(1961年)、纽约世界博览会IBM展馆(1961年)、福特基金会总部(1963年)、共济会(哥伦布骑士团)保险公司总部大楼(1965年)、美国国家水族馆及渔业展览中心(1966年)、社团人寿保险公司美国总部(1967年)、小柑橘房(1968年)、联合碳化物公司世界总部(1976年)、纳粹大屠杀遇难犹太纪念馆(1993年)、爱尔兰国家会议中心(1997年)等。他获得的奖项也是不计其数:1968年荣获加利福尼亚政府杰出设计奖和纽约州政府杰出设计奖;1974年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建筑公司奖”;1976年获得美国设计师协会“完全设计奖”、法国建筑学院 “金质奖章”;1982年,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
图1 凯文·罗奇
图2 奥克兰博物馆剖面图
图3 联合碳化物公司世界总部
1922年,凯文·罗奇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这个诗情画意同时又时尚前卫的都市。凯文·罗奇在这里受到了18世纪古典主义建筑的影响和熏陶。16岁时,他第一次接触到建筑书籍——罗斯金的《建筑的七盏明灯》,这是一本关于哥特式建筑的杰作。在他之后的建筑生涯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对他的影响。大学期间,由于受到波德战争的影响,爱尔兰与外部世界断绝了联系,凯文·罗奇只能通过战前的书籍学习欧美各国的建筑。凯文·罗奇大学毕业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各地处于恢复经济和重建家园时期,需要建造大量的新建筑和维修改造老建筑,这正是建筑师发挥能力的最佳时机。毕业后的凯文·罗奇来到英国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师马克斯韦尔·弗莱的建筑事务所工作学习。在英国期间,凯文曾考察过许多城镇,这使他萌生了一个宏大的计划——花15年时间,在当时世界上10家著名建筑师事务所各学习一年左右。1948年,他进入伊利诺伊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开始追随现代主义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学习建筑设计。
1949年,美国伊利诺伊工学院高昂的学费以及生活开销迫使他离开学校,离开了密斯的建筑事务所。而密斯建筑作品冷酷的理性主义和极简主义已给凯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美国,他接触到了赖特的建筑,赖特与密斯迥然不同的设计手法在凯文的设计思想形成过程中产生了强烈冲撞。1950年,凯文·罗奇加入了沙里宁建筑事务所。他吸收了“美国现代设计之父”埃列尔·沙里宁(老沙里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不断创立新风格的埃罗·沙里宁(小沙里宁)的设计方法。1950年,老沙里宁去世。1961年,小沙里宁也去世了。在沙里宁事务所工作11年的凯文·罗奇接手了小沙里宁未完成的项目。此时,凯文·罗奇39岁,他的设计理念和风格正在逐步成型。1961年,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设计的奥克兰博物馆使他在建筑界一举成名。
图4 联合碳化物公司世界总部办公区域01
图5 联合碳化物公司世界总部办公区域02
恩格斯曾指出,“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3]世间万物各有其发展规律,建筑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产物,在构造建筑物时要十分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建筑在人居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建筑最初是作为人们的生活居所存在的,随着工业革命的来临,建筑材料的增多和建筑技术的提升,让建筑的装饰属性越来越重要,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对立。19世纪下半叶,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兴起,对快速工业化所产生的问题尤其是设计问题进行了抨击,认为工业化忽视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应该采取一种适宜的发展方式,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我们在凯文·罗奇的建筑作品中可以发现,他极其注重处理建筑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提供绿化的公共空间。1961年,奥克兰博物馆的屋顶花园(图2)[4]是凯文第一次在绿化建筑方向上的尝试。在深入考察了这个地区的起源、城市的历史和未来的发展后,凯文·罗奇产生了在该基地上的博物馆应该扮演比一般博物馆更积极角色的想法。[5]
博物馆的设计需要含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原则。凯文·罗奇从“台阶式花园”思维出发,以下一层的屋顶作为上一层的花台,由下至上依次后退。天然无雕饰的素混凝土建筑与周围植物相协调,这样自然的搭配无形地将植物作为建筑的另一种建筑材料,使二者相互融合。1976年,凯文设计的联合碳化物公司世界总部(图3)[6],是个可以容纳3500多名员工的大型办公室,占地95.8万平方米。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综合体的功能布置上,凯文将办公室设置在周边,使每间办公室都可以看到窗外茂密的深林植被(图4、图5)。[7]
建筑中的极少主义与20世纪60年代纽约出现的极少主义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极少主义绘画、雕塑甚至音乐、文学都对建筑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8]当时,凯文·罗奇是建筑领域极少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极少主义风格除了表现在空间、材料和结构上的处理,还特别表现在尺度夸张的表现手法上。他认为,简洁的肌理、基本的几何形体和夸张的尺度使人们能在瞬间高速运动的状态下在脑海里留下强烈的印象。极少主义不是“无”,而是在“有”的基础上简约化——“有无相生”。[9]凯文·罗奇代表了一种正统,因为他设计了教堂似的具有纪念味儿的建筑。[10]他的极少主义建筑理念中“有”是基础、是核心,将建筑简化到基本的几何形体、简明的空间布局和简洁的材料肌理是“有”,去掉繁复的装饰是“无”,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自然,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关系。社团人寿保险公司美国总部(图6)[11]和小柑橘房是凯文·罗奇对极少主义建筑理念的表达。社团人寿保险公司美国总部简单的几何形体、倾斜的玻璃立面使其像是被削去顶部的金字塔,9座办公楼依次排列(图7)[12],建筑材料采用混凝土和玻璃。靠近公路的两面是混凝土材质,倾斜的玻璃幕墙则面向前面的风景。小柑橘房外部造型是一个极为简单的立方体,裸露的素混凝土是建筑的唯一材料,在阳光和周围植物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突出。随着一些建筑评论家对极少主义的批评,凯文·罗奇也在不断地对自身进行新的思考。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他从极少主义逐渐走向后现代主义的风格,后现代主义强调的核心是建筑作为传意的语言,他要纠正现代主义对建筑作为语言的作用和价值的摒弃和忽略。[13]除了表现建筑的风格特色和表现手法外,他更注重建筑的文脉传承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情感。
图6 社团人寿保险公司美国总部
图7 社团人寿保险公司美国总部规划模型
图8 福特基金会总部大楼
图9 福特基金会大楼剖面图
福特基金会总部大楼(图8)[14]
时间:1963年-1967年
地址:美国纽约市
建筑面积:2.67万平方米
在凯文·罗奇的作品中,最能体现建筑与自然共生关系的建筑是福特基金会总部大楼。该项目地处纽约较为喧闹的繁华地段,南面一街之隔是联合国秘书处大楼和运动公园。联合国秘书处大楼于1950年建成,是最早的玻璃幕墙的代表性建筑。福特基金会总部大楼的设计面临两个挑战:一是要在这个喧闹的地段尽可能地为员工提供一个安静独立的办公空间;二是新建筑需要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这座大楼因其大体量的绿化中庭而闻名,不仅受到了建筑界的广泛好评,而且还赢得了大众的赞誉,为凯文·罗奇获得普利兹克奖埋下了伏笔。1995年,美国建筑师学会授予福特基金会总部大楼“25年之奖”。
福特基金会大楼融合了凯文·罗奇独特的创新理念和约翰·丁克罗新的结构方案。地上12层,地下2层,高达50米,地形为坡地,北高南低,有近一层楼的高差(图9)[15]。凯文·罗奇对现代建筑学的定义是“为了找到基于特别环境下的解决方法而沉浸于本质问题的思考”。[16]这座建筑由玻璃、褐色花岗岩和耐候钢构成,玻璃作为天窗和幕墙材料,褐色花岗岩作为柱子和墙面的装饰材料,耐候钢作为支撑结构的承重材料,这些材料在20世纪60年代是极为少见的,凯文·罗奇和他的合伙人约翰·丁克罗走在建筑设计的前端,以其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创新实践引领了时代潮流。福特基金会大楼周围(图10)[17]都是20世纪初的建筑,建筑表面陈旧的深红色砖营造出一种朴素沧桑的气氛。褐色花岗岩和棕色耐候钢的搭配与周围20世纪初的建筑风格相协调。福特基金会大楼的重要之处在于一种人造物与自然之间的新结合,这是一种通过与环境交互作用而建立起恒久对话关系的建筑,并将环境变为其自身权利的主体,是一种与树林、气候、地形并存的整合建筑。[18]建筑框架的耐候钢材与城市小广场的绿色植物共存,产生一种和谐的效果(图11)[19]。建筑外立面跨度长达25米的桁梁设计简洁又不失精致。建筑结构的灵感来源于桥梁和公路建设,形体简单的混凝土和耐候钢作为承重材料给建筑增添了工业风的氛围。耐候钢是凯文·罗奇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因为在潮湿的空气中,耐候钢会在其表面形成氧化层,呈现出像铁锈一般的棕色,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这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带给人一种工业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感。
伯蒂歇尔说过:“建筑的真实性并不取决于它的结构(内在形式),而存在于适当的表面装饰(艺术形式)之中。”[20]凯文·罗奇继承了埃罗·沙里宁不断尝试和创新的精神,探索对建筑材料真实性的表达。他认为建筑活动是一种艺术形式,需要建筑内部结构与建筑外表皮的融合、统一。
图10 福特基金会大楼周边环境
图11 福特基金会总部大楼桁架与植物的关系
图12 福特基金会大楼首层平面布置图
图13 福特基金会大楼中庭
福特基金会大楼平面是一个围绕中庭布置的L形办公区(图12)[21],首层是开放性的休息空间,2层-10层为办公空间,11层-12层是开放空间。新型的室内空间设计提升了空间的趣味性和舒适性。在办公空间位置的处理上,凯文·罗奇采取了和联合碳化物公司大楼一样的处理方法,将员工的办公区域沿中庭方向布置,这样可以使员工尽可能多地看到集中绿化(图13)[22]。身处楼中的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中庭相望,茂盛的植物成了人与人之间最好的连接点,使人们产生共同的工作社区感。[23]大楼正门(图14)[24]前面是一个城市绿化小广场,从正门进入便可以看到一个10层楼高的大中庭,中庭的绿化与城市小广场的绿化相融合,过往的行人也可以穿过室内中庭。这个10层楼高的室内中庭被称为“现代第一中庭”,这种新的办公环境为以后的建筑师设计办公楼提供了借鉴。从平面图可以看出,楼梯被设计成与中庭成45°的斜角,这样可以使更多的阳光照射到中庭。中庭的柱子和楼梯间的墙壁内包有落水管,雨水可以透过落水管灌溉中庭的植物。屋顶是由钢架固定的菱形玻璃天窗,工字型钢桁架巧妙地嵌入玻璃(图15)[25]。整个室内空间虽然尺度夸张但细部精美。
凯文·罗奇的理念取之于自然,通过建筑设计又巧妙地用之于自然,使建筑成为自然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极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进而达到创新的目的。[26]中庭的植物是整个建筑的灵魂,赋予了建筑新的生机和活力。绿化公共空间概念不仅强调了建筑与自然的共生关系,而且也为处在空间内部的使用者提供了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在办公建筑中庭的空间形态中,除了研究各种物质条件因素外,也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精神和感官的需求。[27]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和茂盛的植物,使人与环境在空间上形成对话关系。
图14 福特基金会大楼正门
图15 福特基金会大楼天窗
凯文·罗奇的建筑理念主要强调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自然环境为建筑的发展提供展现的平台,建筑处于自然环境之内不要显得太突兀,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二是建筑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凯文·罗奇说:“我一直都不懂,为什么有些建筑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设计同样的东西、同样的尺寸、同样的风格,即使设计的主题已经发生了变化。”[28]凯文·罗奇的建筑从20世纪60年代的绿色建筑到现代主义、极少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他没有被某种特定的建筑风格局限,而是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凯文坚信:建筑师不应该落入僵硬的设计框架中。他拒绝别人给其作品贴标签或分类。[29]当我们回顾他的建筑风格历程时,会发现他的设计理念核心是“与自然共生”,并通过建筑设计作品彰显魅力,给我们带来新鲜的个性启示。
[1]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876174773426798932.html凯文·罗奇接受普利策奖时的演讲.
[2] http://www.shreec.com/cn/build_page_7.html?id=2.
[3]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15.12.
[4] http://www.th7.cn/Design/room/201606/722281.shtml
[5] 王云龙.美国建筑协会AIA金奖获得者专辑[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09.
[6] http://photo.weibo.com/5243509461/wbphotos/large/mid/3907024130117388/pid/005IRelfgw1extwjv2n5sj30m80 f8q81
[7] http://photo.weibo.com/5243509461/wbphotos/large/mid/3907024130117388/pid/005IRelfgw1extwk58hp6j30hv6 6lb29
[8] 梁伟.极少主义倾向建筑的艺术解读[D].苏州大学,2008.09.
[9]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07.
[10] 徐力,郑虹.凯文·罗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01.
[11] http://www.visionunion.com/article.jsp?code=201310150026.
[12] http://www.soujianzhu.cn/admin/uploadFiles/news/pic/big/20131016171514406.jpg
[13] 艾红华,江滨.设计大师及代表作品评析(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06.
[14] http://design.cila.cn/news29892.html
[15] http://dididadidi.com/structure/201308/13761870018572.html
[16] 马生泓.天才的设计大师——凯文·罗奇[N].中华建筑报,2007.11.
[17] http://www.archdaily.com/436653/ad-classics-theford-foundation -associates-photo
[18] 曹君满.半公共空间的环境意识透析[D].四川大学.2006.05.
[19] http://p.bigbigwork.com/searchv2.htm?kw=福特基金会总部.
[20] 徐蕾,徐烨晗.色彩——设计的新表皮[J].沈阳:美术大观,2008.12.
[21] http://www.ccbuild.com/home.php?mod=space&uid=51 161&do=blog&id=30456.
[22] http://p.bigbigwork.com/picture-sharing.htm?id=3144.
[23] 唐建.现代建筑的“第一中庭”——读凯文·罗奇的作品福特基金会大楼[J].武汉:华中建筑,2004.02.
[24] http://www.alamy.com/stock-photo-new-yorkcity-usa-garden-inside-ford-foundation-building-withsign-85959882.html
[25] https://www.tripadvisor.ca/Attraction_Review-g60763-d615514-Reviews-Ford_Foundation
[26] 丁格菲.普利茨凱奖建筑师的建筑设计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06.
[27] 王瑞萍.办公建筑中庭的空间形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12.
[28] 严坤.普利策建筑奖得者专辑(1979-2004)[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01.
[29] 王晋辉.一生必知的世界名人60位必知的世界建筑大师[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