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

2018-07-06 06:12
中国勘察设计 2018年2期
关键词:平遥县大殿山西

山西省简称“晋”,别称“山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文物遗存众多,居全国之首。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表明,山西省登记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计有古建筑28027处,占全国的52%;据最新统计数据,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有452处在山西省,其中古建筑368处,占山西省国保单位总数的81%;在现有的30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古建筑122处,占省保单位总数的39.5%。山西传统建筑具有时代早、分布广、类型全、数量多、价值高等特点,山西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

山西位于黄河中游,地处华北平原的西部,属内陆省份。山西东与河北省毗邻,太行山是其天然屏障;西与陕西省相望,两省之间以黄河大峡谷为堑;北有内、外长城,与内蒙古分界;南接河南省,以中条山、黄河分野。东、西、南三面与邻省有天然界限,自然地理内向、封闭。省境南北长680多公里,东西宽380多公里,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总的来看犹如平行四边形,“其东则太行为之屏障;其西则大河为之襟带;于北则大漠、阴山为之外蔽;而句注、雁门为之内险;于南则首阳、底柱、析城、王屋诸山滨河而错峙”。外河内山,山川形势险固,素有“表里山河”之美称,形成了背负西北高原大山,俯瞰东南广袤平原的雄浑地势。(图1)

山西传统建筑有“五最”,分别是“最古”“最多”“最高”“最险”“最大”。概而观之,这里有全国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有数量最多的元代及早期的木构建筑;有世界现存最高的全木结构佛塔;有最为险峻的佛、道、儒三教合一寺庙;有面积最大的院落式民居——静升镇王家大院。

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为唐代和五代时期所建,共有8处,其中有7处位于山西,包括3处唐代和4处五代时期遗构。3处唐代木构建筑分别是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芮城县广仁王庙正殿(唐大和五年,公元831年)和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其中南禅寺大殿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4处五代时期的木构建筑分别是平顺县天台庵大殿(后唐长兴四年, 公元933年)、平顺县龙门寺西配殿(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平顺县大云院弥陀殿(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平遥县镇国寺万佛殿(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

图1 山西省政区图

图2 五台县南禅寺大殿

图3 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

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是造型浑厚、风格粗犷。建筑部件用材硕大,梁架举折和缓,梁栿间结构件的制作追求朴实实用,平梁之上施以大叉手直接捧戗脊槫,不设蜀柱。这一特点在唐代遗构如南禅寺、佛光寺中清晰可见。南禅寺正北面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殿身面宽、进深各3间,面宽11.75米,进深10米,平面略近正方形。建筑为单檐歇山式屋顶,殿身前檐明间设板门两扇,两次间安破子棂窗。殿身四周施檐柱12根,西山施抹楞方柱3根,其余皆为圆柱。方柱古老,为创建时原物,圆柱为重建时新换。南禅寺为研究我国唐代建筑的形制、结构、手法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例证。(图2)

佛光寺东大殿由长安女弟子宁公遇布施、愿诚和尚主持修建。殿面宽7间,进深4间,单檐4阿顶,总面积为946.48平方米。佛殿正中5间各开门,装板门,两尽间装直棂窗。外表朴素,柱、额、斗栱、门窗、墙壁,全用土朱涂刷,未施彩绘。檐柱柱头微向内倾,角柱增高,因而侧脚及生起都很显著,显示了唐代建筑的风格。房顶举折平缓,房瓦长46厘米,宽35厘米,厚0.26厘米。屋脊两端,安有两个高大的琉璃鸱尾,整个大殿雄伟整饬,坚实稳固,经7次5级以上地震而无损。(图3)

图4 大同市下华严寺大雄宝殿

图5 应县木塔立面

此外,山西还保存了许多宋、辽、金、元时期的早期木构建筑。辽代殿堂建筑桁架的建造,继承并发展了唐代和五代时期的营造技术,梁之间,施以完整的“十字”卷头斗栱隔垫。与唐代、五代时期梁架相较,辽代梁架结构最大的特点,是托脚上端向上移动斜戗于平槫外侧,直接分解槫部荷载。体现了辽代木结构建筑不尚华丽、注重实效而朴实大方的特点。辽代平梁之上结构与唐代、五代及宋代亦差别明显。辽代所用蜀柱较小,且多圆形,而脊部攀间斗栱较唐代、五代及宋代多施攀间枋,且多隐刻栱。于令栱十字相交设丁华抹颏栱,与宋《营造法式》同但叉手捧戗于攀间枋两侧。辽代建筑若设平棊其草栿做法近唐代风格,如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和下华严寺海会殿。(图4)

值得一提的是,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年)的佛宫寺释迦塔是现存最早、最高的木塔。平面为八角形,建于高台之上。塔身共分5层6檐,建筑继承了唐代建筑风格,粗犷大气,是一座国宝级建筑。(图5)

由于晋北多险峻的高山,因此,境内也存在许多迥异于官式建筑的异形建筑,此类建筑中构思绝妙的有悬空寺。这座古寺建在半山上,远望悬空寺,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匠人在悬崖上凿洞,插入木梁,寺的一部分建筑架在一根根木梁之上,另一部分则利用突出的岩石作为基础,整座寺庙由立木和横木支撑着。这些以横木为梁者叫做“铁扁担”,是用当地特产的铁杉木加工为方形木梁,深深插进岩石里去的。据说,木梁用桐油浸过具有防腐作用。也就是说,整个悬空寺的重心撑在坚硬的岩石里,岩石凿成了形似直角梯形的样子,然后插入飞梁,使其与直角梯形锐角部分充分接近,镶嵌在万仞峭壁间。悬空寺虽经多次地震,整体结构仍安然无恙,可谓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图6)

图6 浑源县悬空寺

明清时期,山西商帮将票号和商行开遍全国。以地域关系、乡土纽带为特征,通过贩运铁、麦、棉、皮、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中,经营票号的多系平遥、祁县、太谷、介休商帮,形成了以晋中渠、乔、王、曹等家族为代表的票号金融资本集团。晋商多返乡建造规模宏大、装饰精美的宅邸大院,王家大院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静升镇,由静升王氏家族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作为院落式宅第,规模宏大、格局严整。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是高家崖堡和红门堡。主体建筑为南北朝向,多为两进或三进院落,主入口位于院落的东南角部,正房、厢房均采用砖砌锢窑,正房为“明三暗五”形式,厢房多为3间;过厅一般为双坡抬梁式结构。(图7)

此外,建筑材料及建造方式对于建筑空间属性和特征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于祠庙等大型公共建筑而言,大木作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做法,随之形成特殊的空间感受。在唐代、五代时期,建筑多由铺作层支承屋架,斗形态硕大,其高度约占檐柱高的一半,檐柱显得粗壮。五代时期建造的镇国寺万佛殿,其檐下空间即是由低矮檐柱和柱头卷杀共同构成,营造出威压的气势。(图8)

图7 灵石县静升镇王家大院

山西传统建筑的装饰普遍较为合宜,官式建筑和民居建筑虽各有特点,但总体而言装饰和空间相适应,且多用于表达美好寄托和愿景。装饰多依托建筑构件而设,包括门窗、格扇、藻井、勾栏、楼梯、门楣、华罩等。先贤对于“装饰”的认识亦在不断发展,一方面是装饰的元素多元丰富,另一方面技巧手法已经超越了平面化的“粉饰”,而是和建筑空间共同作用。装折类型既有空间化的,如斗、铺作、藻井、彩塑、墀头;也有平面化的,如彩绘、壁画、匾额、楹联等。由于装饰部分较易损毁,现存案例中,以明清时期建筑居多,例如,太原南郊的尧庙广运殿,太原窦大夫祠献亭的天花藻井,太原晋祠的水镜台的廊庑雀替和额枋雀替,晋祠钧天乐台的檐下透雕,介休玄神楼的平座勾栏和檐下悬柱等。(图9)

就现存传统建筑而言,寺观祠庙中的装饰更多,而且以彩塑、壁画、藻井等著称,体现了兴建之时的社会发达和宗教繁荣。山西全境,自唐代以来的彩塑现存约1.2万余尊。壁画也是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山西现存寺观壁画约有2万多平方米,其中保存较好的约7000平方米。在明代彩塑中,太原崇善寺洪武间“三大士”像,高大魁梧、神态端庄,尚承金元丰润风格。平遥县桥头村的双林寺,重修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中的彩塑和壁画都是稀世珍宝。尤其是寺中2000多尊彩绘泥塑,在明嘉靖间塑造完成,包括佛、菩萨、罗汉、天王、金刚、阎君、护法、供养人等。(图10、图11)

与寺观祠庙相比,民居建筑的装饰则较为克制,装饰细部依托建筑构件,包括围合院落的照壁、影壁、仪门,建筑屋顶的脊兽、瓦当、滴水,构架部分的挂落、雀替、斗,墙体部分的墀头,此外还有抱鼓石、栏板、铺首、窗扇、铁、楹联等,或者雕刻祥瑞图案和吉祥纹饰,或者饰以彩绘。无论是何种雕饰手法,其题材广泛、意蕴丰富,包括植物纹样、器物图案、动物形态、文字符号等多种内容,既能传达院落主人的美好愿望,又可以阐释日常生活道理、教化后人。(图12、图13、图14、图15)

(本文摘编自《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山西卷》)

图8 平遥县镇国寺万佛殿檐下木作

图9 太原市窦大夫祠献亭的天花藻井

图10 平遥县双林寺彩塑

图11 太原市崇善寺大悲殿内的“三大士”

图12 平遥县永城村窗扇木雕

图13 平遥县梁村窗扇木雕

图14 太谷县北村五桂堂墀头

图15 介休市张壁村民居墀头

猜你喜欢
平遥县大殿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完璧归赵
故宫三大殿之火
故宫三大殿探秘
乡村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分析——以平遥县中都学区小学生为例
松涛吟唱的诗行
如何提高杀菌剂的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