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皓
老龄化,这个词在近几年的发展变化中,似乎带有着愈发令人担忧的色彩。当社会担心老龄化会造成的种种进步阻碍之余,对于比重越来越大的老年人口,我们更应多几分关怀。老人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历史与现世的缔造者。
无论年龄几何,生活的意义都不是靠他人给予的,而应来自于自我的积极追寻与感悟,晚年也许不应由他人来安放。
三月份的某个周三,已经退休的张大妈早早地起了床。张大妈有足够的时间把昨晚定好的闹钟手动取消,来自心中的喜悦与期待取代了闹钟的作用,让她早已没了睡意。
原来张大妈要去参加某蜂胶公司组织的嘉兴二日游。由于张大妈常年在该蜂胶公司购买蜂胶等保健品,她可以以200元的价格参与蜂胶公司组织的此次旅游活动,食宿与景点门票全包,这也是张大妈第三次参与这样的旅游活动了。
早晨八点,张大妈等一行老人乘坐的大巴从苏州市新区体育中心出发,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对于张大妈来说一点也不算难熬,张大妈与邻座的老大爷说了一路的家长里短,从孩子在哪上班到这两天价格有所上涨的猪肉。
十点不到,大巴车停在了老人们下榻的酒店停车场,简短的休息过后,老人们于十点半前往餐厅,准备用午餐。
午餐过后,真正的游玩才算开始。张大妈等人乘车前往了嘉兴著名的南湖景区。景区的门票为60元,旅游组织方收取了年龄在60岁以上老人的身份证,用于购买半价票以及获取更大的优惠。售票点偌大的公告牌上清清楚楚地写着: 60周岁~70周岁老年人,凭有效证件享受票价30元,70周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享受票价20元。这样的优惠随团旅游的老人们当然也知道,几个70岁以上的老人抱怨道,“我们门票明明比别人便宜,还要收我们200元一个人!”
旅游的内容以散步为主,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态有所差异,旅游组织方尽量选择平缓易走的道路带团游玩。
下午四点,随团的大巴载着老人们返回居住的酒店,晚餐在酒店内解决。用过晚餐,老人们喝茶聊天,精力好的一起打起了扑克牌,欢声笑语,乐趣无穷。
第二天的“游玩”同样从中午开始。健康是老人们永远绕不开的话题,旅游组织方把张大妈等人带到了一个名为“我的健康我做主”的主题活动现场。活动中,一位号称某某医学院教授的江医生给老人们大讲养生之道,从头疼到癌症,这位江医生似乎无不通达。将近一个小时的演讲过后,江医生开始替老人们的疑难杂症排忧解惑,现场气氛热烈。张大妈身体历来不错,虽没有参与咨询,但同样听得十分认真。
现场解答过后,江医生开始介绍起一款氨糖软骨素加钙片,他声称此款氨糖软骨素加钙片是由某某医学院与旅游组织方所属的蜂胶公司联合开发的高科技保健品,服用过后对老年人骨质改善有诸多好处,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增加老年人骨密度等等,每瓶售价350元,买三瓶送一瓶。一番介绍过后,老人们纷纷购买,张大妈也不例外,花了1050元购买了三瓶氨糖软骨素加钙片,当然到手四瓶。
活动结束后,张大妈等人便踏上了返途。
张大妈苏州人,今年52岁退休两年,儿子一家在北京工作。“这是我第三次参加类似的旅游了,都是他们组织的。因为我之前买过他们公司的蜂胶,这也算是一种感恩活动吧,毕竟旅游收取的费用非常低。”张大妈向《检察风云》记者表示,“我还挺喜欢参加这样的旅游的。毕竟现在退休了,说实话每天都挺无聊的,儿子又不在苏州,能够以这么低廉的价格参加短途旅游,我还是挺喜欢的。而且这样的旅游一同的参加者也都是老人,大家在一起也比较聊得来,组织方也会照顾我们,选择一些慢节奏的旅游项目,反正就是挺合我意的。”
关于在旅游途中参与健康主题讲座、购买保健品等行为,张大妈表示,“也不是每一次组织旅游都会去参加类似的健康讲座,有时候会带我们去买买土特产啥的,反正一般两天的旅游,第二天都是去买东西。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东西也不算贵,一千块买一些增加骨密度的保健品,我觉得也还行,毕竟老年人了么,肯定是健康最重要。”
老年人生活状态如何,在许多人看来,这似乎是一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当过了为事业燃烧的年龄后,岁月的脚步对老年人似乎只剩下蚕食人生的意义。
张大妈告诉记者,“因为我老公还没有退休,所以平时都是我一个人在家,其实挺寂寞的,我会把电视打开,至少还有些声音热闹热闹。一般来说我每天在家都是烧饭做菜玩手机,偶尔有活动也就是和老姐妹出去唱唱歌喝喝茶,除此之外也没什么其他去处了。”
张大妈在退休之前是一名会计,在原单位工作已十年有余。“有时候真的会情绪非常低落。我以前是一个会计,在单位里干得时间长了,大家都认识我,每天也就有人交流有事可以干。有时候特别羡慕儿女在身边的同龄人,他们白天可以帮儿女照顾自己的第三代,晚上还能盼着儿女回家吃饭,挺幸福的。”
从张大妈的言语中不难发现,退休后的生活似乎并不能让她满意,空余的时间过多反而成为了张大妈的一种负担,究其根本,乃是无法言说的孤独。当然,人是有能动性的。张大妈在老年旅游团中寻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即便在我们看来,200元的低价团费不过是个幌子,让老人们花钱购买价格不菲的保健品才是旅游组织方的司马昭之心。
只是和张大妈一样的老人们不会在乎这些,他们只关心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乐趣与社会关注。种种老年旅游团也正是利用老人们的这一点,明低价旅游,暗高价推销。当然,如若一切都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这样的营销方式也无可厚非,毕竟购买行为本身就包含了购买产品与购买服务两种类型。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些企业用自己的服务,化解了老年人在退休之后身份与社会地位突然变化所带来的焦虑。
必须引起关注的是,老年人这种身份失位,非常容易被一些图谋不轨的不法分子所利用。《京華时报》此前就有报道,某作案团伙通过在超市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聚餐聚会、召开客户推介会等方式,非法吸收240余人7700余万元,其中的受害者多为60岁以上;另外,各种社区内为老人免费体检借机推销保健品的营销行为,同样爆出过所售卖产品均为三无产品等恶性事件;更有甚者,不怀好意地故意接近老人,与老人套近乎并假借高收益提出帮老人理财等等令人大跌眼镜的要求,最后把老人的钱骗到自己手里……目前看来,社会上比较常见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段有:理财陷阱、保健品、药品、医疗器械推销、电话诈骗、廉价旅游、网络通信诈骗、中奖诈骗、电视、电话欠费诈骗、祛病消灾骗局。
上述种种并不少见,其根源都在于老年人的孤独与身份失位。那么老年人群究竟应该如何在退休后找到自己应有的身份与生活呢?
张大妈说,羡慕那些可以帮助子女照顾自己第三代的同龄人。在张大妈眼中,帮助自己的儿女从事一些家务工作,仿佛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所有的孤独以及焦虑似乎都能迎刃而解了。
在如此的定义之下,仿佛老年人的生活始终需要由他人来安排,儿女提供给老年人照顾下一代的机会,老年人的生活就有了意义;旅游主办方提供给老年人廉价的旅游机会,老年人的生活就有了意义……
無可厚非,每个人都有选择如何度过自己人生的自由与权利,许多老人认为帮助子女照顾第三代能让自己充实起来,并寻得人生意义,当然也是完全可以理解。只是此间存在一个主动选择与被动接受的分野,如若一位老人主动有照顾小孩的兴趣,与孩童相伴能让他找到极大的乐趣,那当然是充满了意义;但若是老人毫无方向,生活谈不上闲适而是实实在在的无聊,仅仅是需要被动接受某些事物来填满自己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不免显得有些可悲。
可惜的是这类思想在我们的社会中可谓根深蒂固,多少人大半辈子为了票子而活,晚年时为了晚辈而活,终其一生,似乎只为完成一个早已计划好的宏伟工程。
每个人生活的意义以及身份定位都应该由其本身来定义。当人们处于工作状态时,我们可以很简单地告诉别人,自己是一个老师、一个工人、一个店主等等。但是当结束职业生涯之后,人们怎样去诉说以及展现自己的身份,这似乎成为了老年人的一个难题。
记得曾经看到过一个新闻,法国某家公司主动为雇佣的员工提供一笔价值不菲的补贴,但该笔补贴只可用于在下班后选择并参与员工喜爱的兴趣班学习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艺术类项目、体育类项目、文化类项目。
试想一下,当一个人拥有了明确且长期坚持的兴趣,在他结束职业生涯之后,一定会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自己的兴趣之中,其生活也许因为可以更多地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而变得更为充实,这恰恰与我们所面临的现状相反。我们在日夜忙碌的工作中似乎迷失了自我,寻找与自己兴趣相符合的工作更是太过奢求,就连业余为自己培养起在日后可以充实自己的兴趣也变得遥不可及。
兴趣是生活的良药,是治愈自身陷于无聊的可悲境地的最好处方。也许我们可以试着换一个角度,不再期待生活会为我们带来什么,试着思考,我们可以把生活过成什么样?要记住,我们都很努力地活在这个世界中,但终究应该是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