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君 王宇萌
2018年5月3日,肇东市昌五镇金安村贫困户孙殿和从合作社如期领取了这个月的780元“工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一年前,孙殿和把17亩土地流转到村集体领办的种植专业合作社,除了每月领取的保底收入外,年底每亩地还有200多元的收益分红,既省心省力,又有了稳定的收入保障。
在肇东,越来越多像孙殿和这样的贫困户享受到了村集体引领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近年来,在肇东市委的统筹规划下,各级党组织认真部署、严格落实,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一股强劲动能。
选好“能人”,激活一池春水
在肇东镇石坚村,提起高东,党员群众赞不绝口。
高东曾在外打工多年,系统学习过食用菌生产管理技术,2010年返乡后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利用过硬的技术,建起了食用菌示范基地。2018年,基地规模已达160余亩,村集体每年因土地发包获利10万元。此外,还带动220户村民从事食用菌生产,人均年增收3000元,既“壮”了村,又富了民。
而像高东这样的带头人,正是肇东市委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选育的“能人”典型。
“‘能人手里有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他们头脑灵、想法活,还有反哺故土、回报家乡的愿望。”肇东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义介绍说,早在2012年,肇东市委就提出“能人强乡兴村”战略,积极为“能人”投身乡村振兴搭建平台,将想干事、能干事的乡土人才选出来,用起来,全面提升“能人”的典型引带作用。
此外,肇东市委还给各乡镇、村定下了硬性指标:每个乡镇培育2个以上产业党建示范村,每个村培养1至2个产业党建示范屯和10名以上党员示范户。在典型的示范带动下,各村“能人”辈出。
2012年,昌五镇金安村党员王福成创办了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使金安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白菜专业村。2014年,王福成高票当选金安村党总支书记后,带动农户发展有机白菜种植,探索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流转土地6200亩,带动村集体年收入20万元,一年两茬的白菜种植技术,还让村民户均增收3000元。
在有些村,“能人”带来的效应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黎明镇民主村党总支书记肖茂臣便是其中一例。
2015年,肖茂臣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大力发展旅游型经济,将本村南苇塘湿地资源进行整合打捆招商,引进哈尔滨白玉泡和太阳岛风景区两个旅游度假公司,投资2.9亿元建成千鹤岛湿地公园。2017年,他们又与哈尔滨市旅游业协会、江苏造船厂合作,引进20艘画舫船,并投资200万元建设水上小筑,拓展开发生态观光旅游产业。
目前,千鹤岛湿地公园已接待游客12万人,村集体每年增收23万元,吸纳本村183名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劳务收入102万元。不仅如此,该项目还拉动了周边9个村屯沿路经济迅猛发展,先后辐射带动农家乐12家,推动沿路西瓜、香瓜种植面积突破3500亩,沿线农民每年共增收1100多万元。
……
据肇東市委组织部统计,近年来肇东共挖掘各类“能人”10 880名,各类“能人”牵头发展乡村种养产业55个,领办创办各类种养殖示范基地、园区127个,产值累计达19.62亿元。“用一个能人、兴一个产业、活一个村庄、富一方百姓”的农村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入股项目,形成多元合力
2018年立夏这天,在里木店镇永丰村种植联合社的加工厂内,社员们正在忙着包装金黄色的小米,称重、装袋、打包,一气呵成。装车后,这一肇东特产将被陆续销往上海、广东、湖北等南方省市。
而在2009年,这个联合社还只是一个由十多户村民自发组成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变化肇始于2013年——在村集体入股后,联合社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形成包括米业公司、农作物种植加工合作社、建筑公司在内的“1+9”产业发展模式。联合社年销售各类有机大米、杂粮、黏豆包等绿色优质农产品22万多箱,村集体分红达25万元。
“有了村集体的入股参与,不仅解决了融资难题,也提高了村民的信任度,有助于解决生产中的各种矛盾。”刘义介绍说,“这种入股方式,既能保证‘统的功能,又能调动‘分的积极性,进而实现村集体收入长期稳定。”
在肇东,有些村集体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入股,而是探索更深层次的合作模式。2013年年末,黎明镇长富村党总支牵头成立了由村集体入股的复合社,通过村党总支牵头、村委会组织、合作社经营、农户参与的形式,形成了村集体控股51%、现金入社农户共同持股49%的复合社模式。如今,复合社经营规模已达756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86%,有效解决了动员农户入社、集中连片调整地块、健全利益分配等制约规模经营的瓶颈问题。2018年,该社农户总收入预计达280.1万元,村集体则可以分红78.7万元。
除了以村集体为基础的复合社,探索种养结合、多元发展也成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方向。
2014年年初,海城乡长兴村通过村集体入股合作社,实行农民合作社、农民、龙头企业及三产融合的经营模式,采用“畜禽粪便+秸秆+消碱”技术,蹚出了一条高效生态循环的农业发展之路。如今,合作社土地面积已达22 370亩,社员每年每亩保底收入600元,村集体每年可以分红23万元。
“近年来,肇东市为鼓励村集体入股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土地经营权流转、入股、托管、合作等多种方式,建立完善保底分红、合作共享等利益机制,使土地经营权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集中。”肇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谢福友介绍说,目前,肇东市已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3588个,村集体每年的收入有了稳定保障。
管好“三资”,扩大增收渠道
在五站镇东安村,村集体建立的出租蔬菜产业园区、收取承包费赢利模式已经持续6年。该村党总支书记于艳波介绍说,园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406户贫困户入股园区,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仅2017年,村集体就收取承包费74万元。
“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是基础,经营管理是关键。”肇东市委书记张伟志认为,“每个村或多或少有一些集体资产,如果管理不善,就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所以,我们鼓励各村集体开发利用既有土地、山林、水面、旅游资源,强化经营管理,采取自主经营、作价入股、租赁发包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为此,肇东市积极规范“三资”管理,建立台账管理、资产评估、资源拍卖、合同管理等制度,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过去,涝洲镇安业村因为地势低,养鱼户数量少、规模小,经济效益始终提高不起来。2010年,该村党总支将村集体土地中的低洼地块及原有水面改造成46个标准化鱼池,引进优良鱼种进行驯化精养,发展绿色水产养殖,放养面积达1990亩。2018年,养鱼水面已达2500亩,不少人想花高价买断,但村党总支始终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对到期鱼池一律实行公开竞价发包,确保了村集体每年收入都在100万元以上。
管好资源、深挖潜力,无疑已成为肇东广大农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选项,而像东安村、安业村这种可借鉴、可复制的发展模式也给其他村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8年5月,昌五镇昌盛村利用肇东市林业局的绿化项目政策,买来4种果树苗——大苗6000棵,小苗27 000棵,免费发给村民栽种在自家小园,然后由村里统一组织施肥、剪枝、施药,产果收益归村民,而村民每年只需交每棵20元的维护费,三年后便可享有丰收果实。按此预期,村集体每年就能增收66万元。
2017年,肇东全市186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达到2016.89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收入在5至10万元的村有24个,超过10万元的达到47个,而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则达到15 028元。
接下来,按照肇东市委的谋划,将进一步提升村级党组织引领发展的能力,推出更多更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措施,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