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继伍
表达技巧的作用赏析,在现代文文学类阅读中经常会考查,答题的难点主要在于同学们对表达技巧下各种术语的概念模糊,难以判断。
上面这张表,基本可以将表达技巧的各种术语区分开。如何赏析这些表达技巧的作用?根据题目涉及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局部设题和全局设题两大类来讨论。
2016年高考语文上海卷里有这样一道题:“第①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局部题,明确要求赏析文章第①段中的比喻修辞。
但是,关于表达技巧的大多数题目,命题不会这么单一明确,也不一定会问“表达技巧是什么”,有时候问的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题时先要对照“常见表达技巧”中的四个方面去判断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再来分析其作用。
对于文章局部表达技巧的判断,可以侧重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两个角度思考,如果有,就一一指出。然后结合句子内容,指出通过这些技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突出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等。
比如2016年高考语文山东卷考查了裘山山的小说《琴声何来》,第20题分设了两个小题,其中第二问要求“分析画线②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第二问在文中的相关语段是:
“他走过去,帮吴秋明把用过的毛巾搓干净,一一晾在铁丝上,转过身时,②看见一个头发湿漉漉的女孩子正趴在吴秋明的怀里,左右摇晃,半个脸埋在她怀里,半个脸沐浴在阳光下。另一个小男孩儿跑过来说,还有我,还有我,吴妈妈!吴秋明伸出另外一个胳膊搂住了他。”
画线句子没有修辞,“趴”“摇晃”“埋”等动词从表达方式看是细节描写。从内容上看,描绘了主人公吴秋明和女孩相互偎依的场景,整个画面温馨和谐而惬意,充满温情,令人感动,既突出了主人公吴秋明对孩子的爱,也突出了女孩对吴秋明的信赖、依恋和爱。
因此,答案可以归纳为:细节描写,用“趴”“摇晃”“埋”等动词,描写出一个充满母爱光辉的温馨而圣洁的画面,体现女孩子对吴秋明深深的依恋和吴秋明对孩子浓浓的爱意。
对全文表达技巧的赏析,比局部表达技巧赏析难,因为答题必须建立在对整篇文章有所把握的基础上。
答题时,首先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三方面入手,看看作者有没有使用其中的技巧。另外,还需要思考文章的语言风格。
2017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Ⅲ卷的现代文阅读,选择了李娟的《我们的裁缝店》(见本刊42—43页),第6题是:“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这是比较典型的全局设题,好在考查方向比较明确——文章的语言风格,答题时只要调出关于语言风格的知识储备即可。
题目明确告诉我们“语言充满生活气息”,生活气息指什么?应该是作品传达给读者的生活的氛围和信息。表现在语言上,首先是口语化、生活化,让人觉得很亲切、很自然。比如,文中有“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等句子,都特别有生活气息。
其次是人物语言的地域色彩。作品的背景是西北的少数民族游牧地区,文中写库尔马罕的儿媳妇,开口就是“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氣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婆婆嘛,好得很嘛!”“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人物语言带上了浓浓的地方印记。
第三,是风趣率真的语言风格。比如文中写到裁缝养金鱼,是为了便于讲价钱,“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如果把为生存而奋斗的裁缝故意往情趣高雅上拔高,反倒显得不真实了。而当帕孜依拉来做衬衣的时候,“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正让大家担心的时候,“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后来,居然“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了。在俏皮的语言背后还包含着“我们”对裁缝职业的深情,可谓声情并茂。
因此,答案可以按内容分条归纳出三点: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②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③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
我们的裁缝店
李 娟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的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捏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件、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缲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染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轉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
B. 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C. 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D. 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5.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6. 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