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競喆,胡 琼
(1. 绍兴文理学院 元培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2. 浙江理工大学 服装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及文化水平的提高,服装需求已逐渐向个性化方向发展,设计创新已成为当今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品牌服装企业来说,设计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日趋成熟的品牌服装设计管理体系为服装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已成为服装企业创新发展的强有力手段,使企业有计划、有步骤、讲实效地走上了创新发展之路[1]。
1965年英国皇家艺术协会首次提出了“设计管理”一词。从1966年Michael Farr提出“设计管理是在界定设计问题,寻找合适设计师,且尽可能地使设计师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解决设计问题”[1],到1990年Corb提出设计管理是“一种对设计资源有效配置的行为”,再到2002年Holins提出设计管理是“企业设计全新服务和产品的一个过程”,设计管理经历了设计作为一种设计技巧、设计作为一种组织行为、设计作为一种商业手段的三个阶段的研究,应用范围从早期的仅限于设计项目的管理不断扩大到包括企业战略等更广泛的层面,越来越重视分布式资源管理、协同、迭代的工作方式以及发散的思维模式[2]。
经过50多年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设计,设计管理的概念也不断被凝练、强化,从最初侧重设计为导向,发展为设计与管理并重的“设计作为商业资源的语境下对设计及其过程从宏观到微观进行规划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实践”[3]。设计管理的关注焦点从如何将设计用于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转向到如何将设计作为企业创新的战略工具[4]。
品牌服装设计管理是品牌服装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品牌服装特性,从服装研发、生产到终端销售整个环节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活动。广义而言,就是围绕服装设计产生的对人和事的有效物化管理,涵盖对公司、品牌和产品的设计管理。决定如何在公司人事组织结构、经济财务结构和产品结构框架内开展设计活动[5],合理规范和约束设计活动开始、过程、结束的每个环节。
品牌服装设计管理的核心目标是设计创新。当今企业应用服装设计管理不仅对产品进行创新,获得设计上的突破和提升,而且对技术、制度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创造新业务,提高设计创新相关活动的质量与效率,打造品牌与企业文化,以谋求最优的设计效能和最大的经济效益。
依据相关研究,服装设计管理活动内容大致可划分为设计流程管理、设计资源管理、设计目标管理、设计质量管理、设计系统管理,由它们构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品牌服装设计管理体系的理想模式。如图1所示,品牌服装设计管理体系包括设计任务与设计体制两大模块。设计任务模块主要包括设计流程管理和设计资源管理,是管理实施设计相关事宜的主要模块;设计体制模块主要包括设计质量管理、设计目标管理和设计系统管理,是管理设计相关人员和任务达成效果的主要模块,是实施设计任务的工具与结构,也是实施设计任务的保障。设计目标的管理影响其他几个管理的实施;设计流程管理是对设计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与控制,以确保设计的进度;设计资源管理是设计工作开展的保证,对设计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和协调,是设计机制正常运转的保证;设计质量管理是设计质量的保证,同时对设计质量起到了提高、监督与控制,优化设计形象。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形成统一一致的内在逻辑规律关系。
图1 品牌服装设计管理体系[4]
现代服装企业的设计管理体系是构建在企业管理战略层次上的体系,是企业整体管理战略有效实施的保障。设计任务和设计体制两个模块柔性组合,能够满足企业经营的个性化需要。企业或品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细化某一个模块,或调整模块下的组合,创造一个良好的设计氛围和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产品创新设计的涌现,加强不同领域的合作,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服务市场、创造新市场,有利于建立稳定的设计团队,创造独特的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5]。
品牌服装设计管理体系是服装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服装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个指导、管理服装设计工作的大体系,实际上就是以设计创新为目的,以设计师为核心并协调其与设计、客户、文化和市场关系等的行为系统,也是指导服装企业实际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方法[1]。品牌服装设计管理体系是当今品牌服装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新业务、打造品牌与企业文化、谋求最优设计效能和最大经济效益的战略工具,因此将其引入到服装专业教学中,既有理论依据又有现实指导意义。
高校培养的服装专业人才要满足服装产业的需求,就必须清晰了解服装产业发展的真正需求,因此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对有效教学至关重要。如何科学合理地把专业教学目标明确化、具体化,并引导规划服装专业各课程教学的目标制定,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时效性、相关性,是服装专业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根据服装设计管理体系中的设计目标管理、设计流程管理和设计资源管理的具体要求,构建如图2所示的服装专业教学目标定位模型。
图2 服装专业教学目标定位模型
(1) 实施设计流程管理,调研社会发展需求和服装产业动态,及时搜集最新资讯。创新创业、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当下服装产业发展对服装人才的需求要素,并且服装产业对创业的要求不仅仅是创建新企业,在现有企业的各种经营和组织中开展创新活动都属于创业的范畴[6]。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核心,培养具备就业能力、职业应变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达成的保障。
(2) 实施设计目标管理,紧扣社会需求,进行学情分析,针对服装设计专业人才职能演变和岗位要求,设定如下教学目标:①明确教师和学生的人设目标管理,从设计助理、设计师、设计总监的设计部门组织结构管理的职位目标进行人设教学目标分阶段化设置;②明确教与学的事务目标管理,从服装品牌定位、服装行业细分等设计部门设计管理的不同分类属性(如休闲装、运动服、欧美系列、日韩系列,或女装、男装、童装,或买手、陈列师、设计师等)拟定完成各分类目标的要求,并进行教学目标的分类量化设置。③明确课题目标或项目目标,精确到每阶段所需要达成的时间节点,清晰量化每个阶段目标的指标,进行量化管理。这样的双向教学目标设计定位,既充分保障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动性、发展个性,又保障了师生教学相长的共生性目标的达成,这是创新精神的培养基础。
(3) 通过设计资源管理,整合社会、行业和学校资源,保障教学有效进行,使教学适时、适地、更好地达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
品牌服装设计管理体系作为服装企业的一种柔性管理系统,各设计管理活动之间根据实际需求适度灵活地进行相互合作。产品概念设计、外观设计、品牌包装策划、商业策划等多个环节都是不同领域的跨界设计,各设计间不是简单的独立设计,各设计管理间也不是简单的独立管理,而是跨界整合,这是设计管理体系范畴内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手段。
服装专业教学通过学科跨界,调整课程内容,打破学科间的界限,让原本看似不相关的学科元素相互融合渗透。在课程内容上围绕服装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将一些不与专业内容重叠的相关学科知识融于一体,一方面拓宽专业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增加专业课程深度,使专业课程由单维课程转变为立体课程,形成以学习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延伸的稳定性和前瞻性统一的新型课程[7]。例如“服装材料学”课程与采购跨界融合,设置“服装材料与采购”课程。将设计师采购面辅料样品的工作过程设置为教学内容,按照品牌服装设计流程管理和设计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把面辅料介绍、市场、供应商、价格、性能、成本预算、采购流程、成分识别、质量检测、流行趋势等整合到传统的“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内容中;同时整合相应服装行业新资讯、新工艺、新技术,以及科技发展的新趋势等,扩大知识面,重组相应的教学内容。学生经过这样一个流程的学习,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设计相关工作的深入细节,不仅掌握面辅料的性能特征、质量检测,而且还懂得面辅料的采购管控、信息管理、研发方向等,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设计管理能力。
笔者对2000—2017年中国知网收录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统计,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方法中出现的与品牌服装设计管理体系及管理活动有关的高频词汇有:产品开发项目、互动性、品牌化、虚拟仿真技术、多媒体、模块化、互动探究、工作室、行为导向、慕课、微课等,从检索结果可以看出:
(1) 近18年期间国内期刊发表论文所反映出来的服装设计教学方法的变化和发展。“项目”“模块”“主题”“情境”“工作室”“品牌”“案例”“模拟”“公司制”等词汇在近几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些词汇所涉及的内容正是近些年品牌服装设计管理体系范畴内的设计管理内容,说明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方法正随着服装行业、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2) 近18年期间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方法关注的焦点内容有一定程度的重叠和反复,说明随着品牌服装设计管理体系在服装企业的运用和发展,服装专业教学方法的发现、超越和创新也得到不断优化。①从单纯关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怎么教,发展到研究服装行业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将设计管理的工具,如市场细分与定位、SWOT分析、品牌建设与管理、用户研究与角色、商业模型等[2]整合为教学方法,促进师生双向行为主体化;②从单纯关注服装设计专业领域内教学资源的组合转变为对服装行业领域内外相关设计资源的整合,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逐步形成教学方法设计管理的新系统思维。
随着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情境设计中对学生主体与服装企业实际工作内容的关注不断增强,从组织和引导创设单一工作情境到开发引入更为丰富的多维动态工作情境。如面对大量库存,服装设计师要如何开展设计活动,解决产品更新组合;如何利用销售数据变化在新一季产品开发中进行设计;消费趋势引导下的品牌服装设计怎么进行等。从不同角度、不同设计层次创新教学情境,使学生参与多方面、多角度设计工作,体验实际工作中设计管理的价值所在。了解企业需求,获得行业前沿技术信息、时装界动态、消费趋势、最时尚的设计思潮,同时获得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品牌服装设计管理体系是围绕品牌展开的行为系统。以品牌意识贯穿服装专业教学,形成服装设计、制作、展示三位一体的教学行为系统。例如在“针织服装设计”课程中导入品牌意识,让学生分组寻找各自的目标品牌,师生协同分析各组目标消费者定位、市场定位、品牌风格定位、产品定位、销售渠道定位等,确定本课程此次各组产品的设计方向,围绕定位展开讨论,组织针织服装设计、制作、展示,最后以是否契合目标品牌定位需求来检验设计的效果。
如“服装画技法”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样能以品牌为核心,学生分组寻找各自的目标品牌,收集目标品牌的服装款式与服饰品,在春夏秋冬装、棉麻毛纺等外观结构视觉特征分类认知的基础上,开始细节绘图、结构绘图、着装效果绘图等技法学习。教师提出品牌与风格、风格与服装画等依次拉近本课程的相关品牌问题,围绕品牌服装款式进行单品、系列的绘图,制作效果图画册,进行符合目标品牌风格定位的陈列展示,并以是否能表现目标品牌的风格定位来评定服装画技法的掌握程度。通过服装设计、制作、展示一体化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服装画技能,又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品牌服装设计管理体系是工具、思路和方法。品牌一体化教学体现了作为品牌服装设计管理思维下的教学策略,可以使教师的指导、师生之间沟通的流畅性和讨论的指向性得以实现,可以使单一课程或者课程群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大小教学目标更加具有指向性和目标达成的评定性,以及课程或者课程之间的教学活动实现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而这种联系基于设计管理下的共同计划、任务与目标[8]。因此, 品牌意识始终成为一条贯穿教学过程的管
理线索,在整个服装专业教育过程中,师生共同围绕相应目标品牌对“教”与“学”进行教学资源间、学科间、课程间的统一协调与整合,确保教学过程中各组学生具体、离散的设计任务与活动始终有一个中心,设计创新有的放矢,强化学生的设计管理意识。
品牌服装设计管理体系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师生协同创新、综合素养相互提升的过程,不仅是设计表现手法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多维动态仿真模拟的教学活动中,更是对沟通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创意思维、观察力、丰富想象力、独立性与创新性、职业道德素养和事业责任感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促进师生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增长,这在现代服装专业教育中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刘晓洁.品牌服装设计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5:1-35.
[2] 张立群.设计管理的方法体系[J].装饰,2014(4):15-20.
[3] ERLHOFF Michael, MARSHALL Tim. Design dictionary: Perspectives on design terminology[M]. Birkhauser Verlag AG, 2008:119-121.
[4] 卞向阳,孙静.论服装设计管理的理念和模式[J].艺术设计研究,2009(3):39-43.
[5] 李越.浅析设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J].科技与管理,2009,11(5):82-84.
[6] 刘琼.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6(7Z):23-26.
[7] 张蕾.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结构困境研究[D].喀什:喀什大学,2016:5.
[8] KAJSA Ellegard,张艳,蒋晨,等.复杂情境中的日常活动可视化与应用研究[J].人文地理,2016(5):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