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县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

2018-07-04 11:39刘倩
西部论丛 2018年3期
关键词:风貌村落文化遗产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村落正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历程,尤其是农耕文明的最佳见证,不仅在物质形态上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和建造技术,更延续和传承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神。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等四部局牵头,组织国内专家学者对传统村落进行有步骤的普查和评审,公布了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经过5年努力,目前已有4批4153个村落列入国家级“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陕北地区先后共27个村落被评为传统村落,其中,榆林市米脂县有9个,在所在地区县里数量占到最多。开展对陕北米脂县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研究利于我们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地方特色,从而将传统村落纳入良性发展之中。

陕北黄土高原形成于第四纪,总面貌为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基本地貌类型是黄土塬、峁、梁、沟,北部为风沙丘陵区。自然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自然的形态,经过了长期的自然雕琢而成,对于该地区而言,是最适合的,也是最自然的。米脂地区地理发展变化史研究表明,两千多年前,较现在温暖、湿润,在后来的时代推移中冷暖变幅剧烈。人们在长期的农事活动中积累经验,恰当的安排农活,预防病虫害,发展养殖业。陕北地区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聚集地,所以传统文化所透露出的人文构成与当地人民的审美情趣、价值尺度、物质环境、思想观念、认知方式等都紧密相连,表达了陕北人民对生活的期望,对未来的愿望,记忆情感的诉求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与生产生活相关。

米脂县独有的自然、人文环境为传统村落的孕育创造了独特的环境。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及更多的外部文化不断对村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米脂县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增加了经济收入,更带来了城市现代建筑和文化观念。不可否认,米脂县传统村落确实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出行、舒适度不够等客观问题,米脂县窑洞形式的建筑,虽然具有冬暖夏凉的天然优势,但是受到整体住房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多数的中青年农民还是坚决的选择了到城镇购房定居,也有不少虽没有迁居到城镇,但选择在村上交通相对便捷的地带建盖新房,传统村落内或红砖或水泥的房屋现已屡见不鲜,而这些房屋的整体风貌并无体现出地域的特色。主要展现村落风貌的石头路面被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水泥,这些现象都表明现代化的生活正在蚕食着传统村落。面对这一普遍现象,不能为保持传统文化遗产而阻止村民追求现代生活也不宜简单地采取激进措施以急速彻底消灭村落。一方面,现代化为提高传统村落中民居的生活水平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另一方面,传统村落中形成的情感联系,生活习俗仍然对人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进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现代化进入乡村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乡村的消亡,相反的应该探寻一种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服务的更好的形式。村庄记忆的中断将是村落文化传统断裂的一种体现和标志。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首先需要充分认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意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传统村路是浓缩的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传统村落一旦损毁与消失,就会失去农耕文明与乡土文化的根基,摧毁华夏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势必造成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断裂。

村落自然环境、整体格局风貌、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等得到科学保护,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村落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得到彰显。在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先行的政策时,务必强调文化遗产所体现的生活真实性与区域空间布局完整性以及其传承的可持续性。对传统建筑的特色风貌与既有形式维持原样,对濒危建筑物及构筑物及时抢救性修缮,对破坏传统村落综合风貌的建设项目明令禁止,强调传统村落的科学化布局以及维持周边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系统化的保护策略,禁止一切破坏活动的产生,如若产生破坏活动,要及时在短期内复原。强调以村民为主体的文化遗产所有者权益,积极组织并鼓励村民定期开展乡土文娱项目,并维护相关的区域特色活动场所、特有的物质载体以及特色的生产及生活资料。大力完善乡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鼓励和教育引导为主,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提高整体环境,使村民主动开展传统建筑的创新节能与创新改造活动。建立良性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村民物质生活条件之间的可化解矛盾关系,在严格按照保护规划执行的基础上,提升传统村落的公共服務基础设施基数,加强对乡村居民的建筑知识学习引导,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环境质量。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与不断改善,这也要求传统村落中的生活水平要与时俱进,不能仍然停留在过去,否则就会自然被淘汰。因此,传统村落的发展要与提高村落居民的生活质量结合起来。村落人均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和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正确处理传统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和发挥传统文化遗产资源价值,在延续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适度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民收入。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源提出合理的利用方式和措施,,禁止大拆大建。注重传统村落的系统性保护,主要是要注重营造传统村落的独特文化气质风貌,传统村落所产生与展现的文化遗产包涵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这些遗产又是深深植根于这个传统村落形成的特定文化生态环境中,系统性保护要求对整个街区的相关物质化的遗产进行分层,分阶段的保护。因此,对传统村落的保护绝不能只关注表面的保护,更应该注重对文化和社会生活环境的维护。加强对传统村落生态居住环境的建设,包括传统文化的生态传承,让传统村落的周边环境也体现出与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和协调的整体风貌,形成系统的展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风貌的整体历史文化环境。

村落是同历史一起发展起来的。一个村落,大到整个村子的地理位置、格局风貌、小到每家每户的院落布局乃至建筑的营造,村民的衣食住行,都绝非偶然产生,而是被打上了历史的烙印。村落的发展变化,都有着不同时期的历史痕迹,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对村落某一时期的研究,也是对这一时期历史的研究。因而,我们今天对米脂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研究也对这一地区历史更好地挖掘。

作者简介:刘倩(1993.07~06),女,籍贯(河南平顶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学历(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猜你喜欢
风貌村落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包裹的一切
油画《村落》
Tough Nut to Crack
引发海啸(下)
库车城市风貌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新休闲主义风貌
泥火的实验和表达理念的个人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