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焰新: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地球科学作贡献

2018-07-04 11:14陈华文
检察风云 2018年12期
关键词:资源发展

陈华文

当前,伴随着党和国家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地学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成为一门极具潜力的学科体系。对于法律界的读者来说,了解各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内容框架,整合跨界合作,实施有效法律服务,是势在必行的大趋势。

《检察风云》:作为一项新兴学科领域的教育专家,您能否先简单介绍下“地球科学”的主攻方向、应用领域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王焰新: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科学也将会是一个永恒的科学,因为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地球奥秘的探索。我认为,在新时代地球科学肩负着四大重要使命,这也决定了地球科学的永久性地位。一是探索地球奥秘。即对地球系统的结构组成、过程耦合和演化规律的认识;二是寻找和可持续利用地球资源。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所有资源都来源于地球,包括矿产能源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资源等等,这为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物质保障,如何可持续地利用这些资源是全人类的重要使命;三是保护地球环境,包括生态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污染防治等任务;四是管控人地关系,就是如何处理人和地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一个学科的发展,其根本的驱动力仍然来源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作为地球科学来说,在地矿行业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调整期后,在助推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方面仍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国目前正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提出了要实施“七大战略”和打赢“三大攻坚战”。这些工作里面地球科学都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支撑,地热、非传统油气资源、核能等新能源的发展也离不开地质工作的支持;再比如,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大氣、水、土壤的污染防治工作等,都需要大量的地球科学工作者的加入,需要地球科学做出贡献。

结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我认为地球科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地球系统科学方兴未艾,跨学科研究正在全力推动地球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创新;二是地球科学本身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创新,尤其是在高精度、多尺度、大数据的观测探测和模拟技术等领域;三是地球科学在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作用越来越凸显。

《检察风云》:地球科学和目前全社会关注的环境科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联?

王焰新:在新时代,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都离不开能源资源的保障。因此,我认为地质勘查工作尤其是矿产勘查工作不但不应该被削弱,还应该加强。我们一定要摸清资源家底,尤其是关系到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些战略性的矿产资源家底一定要摸清,关系到生态保护和环境承载力的家底一定要摸清。人类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是刚需,尤其是对于我们国家而言。我们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家的实体经济建设、工业化进程仍然在不断推进,因此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一直存在。

在实施矿产勘查的过程中,也要更加重视将自然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的勘查规划。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深入,下一步地质勘查工作将更加关注山水林田湖草资源的调查和环境资源的调查。而且,地球科学本身就与环境科学密切相关,地球科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也十分重要。可以说,这也为地矿领域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检察风云》: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跨界合作成了新兴热词。作为行业特色高校,是否有在教育体系上向多学科齐头并进整合拓展的考量?

王焰新:作为高校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我认为,高等教育的质量决定着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重点高校,不仅是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同时也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以中国地质大学等为代表的行业特色高校,是整个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国家的改革发展中,地学高等教育提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也是非常重要的。改革开放以来,很多有地学类背景的高校都经历了从行业性向多科性发展的改革过程,这里面不乏成功的例证,不仅保留了特色学科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多学科齐头并进的格局也已形成。

《检察风云》:要将贵校建设成地球科学领域的世界一流大学,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有所作为?

王焰新:当前,地学高等教育既肩负着为祖国培养综合型地质人才的重任,也要满足国家近期、中期和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做好这项工作。一是强化特色。对于任何一个高校来说,特色是安身立命之本,特色的内涵也非常丰富。比如在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作“三光荣”精神就已经成为了我们行业独有的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了“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这种特色文化和精神不断推动着学校事业发展。二是注重合作。对于地学高等教育来说,国家和行业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因此要坚定不移地为行业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这一点绝不能动摇。要与行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也应加大对地学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还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好。三是勇于创新。对于地学高等教育而言,创新的内涵非常丰富。比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创新首先是加强战略管理,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最终目标是要将学校建设成为地球科学领域的世界一流大学,这对于学校核心竞争力和核心综合实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检察风云》:新时代地学高等教育应该如何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王焰新:对于地矿行业来说,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基础理论强的综合型人才。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正是地学高等教育中要牢牢抓住的“牛鼻子”和核心。一是要打造实践平台。实践平台是地学高等教育重要的教学实践平台,地学类专业的大学生只有在实践平台中开展专业实习、专业历练,才能真正地增长专业本领。二是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地矿行业急需的人才,必须围绕地矿行业,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选拔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三是要在科技平台建设方面加大创新。一个高水平的科技平台的建设,不单单是提升一所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还需围绕学科博士点建设和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更多地培育一批面向地学人才培养和地学创新的高水平实验室、研发中心等。

《检察风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形成“产学研用协同”的融合创新的格局。那么,该从哪些方面去创新和突破呢?

王焰新:“产学研用协同”不仅是地学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对于全国所有高校都是一个需要创新和突破的问题。如何去构建产学研用合作体制机制,是非常值得去探索的。一方面是人才层面的合作,地学高等教育机构在不断给地矿油行业输送优秀人才的同时,也承担了地矿油行业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回炉”再教育的职责,通过开展短期的培训班或授予学位,提升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是科技合作,高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从项目层面必须开展多方面的合作。比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探寻实现双导师制度,将地学高等教育领域的导师和行业优秀的专家联合起来合作培养人才,不仅有利于人才培养,也可以促进双方专家的合作;在承担国家科技项目方面,应该建立更好的合作机制,无论是高校牵头还是企事业单位牵头,应该扩大参与面,相互都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地矿油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和技术创新成果,包括地质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在运用到资源勘查、地质环境保护等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障碍。解决这个问题,也需要探索建设一些合作平台,推进协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此,我也呼吁,基于地质工作的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的特点,政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倘若能够为搭建相关平台提供更多的政策引导和必要的资金支持,这对于行业转型升级和改革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编辑:黄灵

猜你喜欢
资源发展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