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1897—1971),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1.出生于浙江宁海的潘天寿,是20世纪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齐名的“中国画四大家”之一。
2.因家境清寒,潘天寿自童年起,就帮助家中砍柴、放牛、车水、耕田。
3.有时候,他和小伙伴们在西山的雷婆头峰听长辈讲故事,寻找雷婆头的脚印。母亲也会给他讲故事,教他背诗文、剪纸、做灯笼。
4.潘天寿在村私塾“养金斋”读书时,便喜爱写字、画画。14岁那年,他在县城读书时,偶然在街上看到一本残破的《芥子园画谱》。他咬了咬牙,用攒了几个月的零花钱把它买下。
5.《芥子园画谱》成了潘天寿学画的无言老師。他不断临摹学习,开始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原理。他还经常到县城的画店里观摩前辈的作品,受益不少。
6.三门湾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诱发了潘天寿对大自然的热爱。每逢假日,他便跋山涉水去写生,常置身于千山万水之中。
7.潘天寿不忘故乡的养育之恩,在他中期至晚期的画作中,都署名“三门湾人”“雷婆头峰寿者”。
8.19岁那年,潘天寿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浙江省立第一师范。他勤奋好学,得到了李叔同的赏识。
9.24岁毕业后,他回到宁海教书两年。他一面坚持学习研究我国古代的画史、画论,临摹古画,一面利用假期去欣赏天台山和雁荡山的奇峰异石、飞瀑湍流。
10.27岁时,他到上海美专任教,得到了80岁高龄的艺术大师吴昌硕的指点。名师的教导,环境的影响,修养的提高,使他的绘画艺术提升到了新的境界与高度。
《记写雁荡山花》
【赏析】这幅作品是潘老把岩石和野花作为主体的很有代表性的大幅杰作。画上爬在岩石上的两只青蛙很为别致,它们的出现加强了画面的动感和生气。真实地表现了荒野山景中大自然有声有色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