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群英
去年,我跟随德育工作者素质提升培训班学员赴山东学习,期间到淄博市参观了华侨城小学和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在这两所学校参观学习后,我感触颇深。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创建各级各类文明校园,然而真正要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淄博之行让我全面感受到了文明校园创建的巨大魅力和深远影响,自己也对文明校园创建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文明校园创建成滴水不漏之体系
走进淄博的每一所校园,都会看到校园中用大块的宣传栏展示文明校园创建网络图。在这个网络图中,囊括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脉络清晰、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学校把各项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归入文明校园创建的网络,无非是告诉学校的每一位师生,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在为文明校园创建贡献力量。在文明校园创建网络图的分支中,又有三个小体系来支撑。
1.德育体系凸重点。德育工作千头万绪,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就会导致德育的随意性。同时德育工作不仅仅是靠品德课来进行,还依靠各学科的渗透、各学段的衔接、课内外的融合等,涵盖和辐射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全过程。淄博各学校根据山东省的统一要求,按照德育课程、学科育人、社会实践、传统文化“四位一体”模式,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进行德育课程一体化整体设计、系统推进。全市中小学建立起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德育体系,解决了德育工作随意、重复、低效的问题。
2.文化体系显底蕴。首先,淄博各学校围绕“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命题,集思广益,构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教育局通过举办校训论坛和特色校训展示活动,开展校旗校徽校歌评选活动,展现了每所学校独特的精神气质。“滴水不成河,一燕不成春”,这是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的校训之一,旨在推动“整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文明就是力量”的价值观建设。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礼信雅正、乐学求新的现代中学生”。校园中行政楼附近,有一个“山水池”,“山水池”寓意着要把男孩子培养得像山一样沉稳执着、刚正大气、自强不息,把女孩子培养得像水一样温婉纯净、聪慧灵秀、厚德载物。校长李传英1965年5月出生,并不年轻。李校长有近30年的工作经历,其中12年在教学一线工作,17年在市教研室从事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她工作经验多,阅历丰富,令人佩服。
其次,学校开好了《传统文化》地方必修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确保每学期安排16课时,普通高中一二年级每学期安排18课时。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儒学经典比例不低于60%的前提下,坚持有机融入“齐文化”“聊斋文化”等淄博地方优秀文化,突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本土特色。地方傳统文化能够增强孩子们的地方自豪感,让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
3.活动体系明载体。淄博各学校构建了以“百灵”艺术节、“布谷”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为主体的校园活动体系。组织开展“我学习、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将党史国史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我的中国梦、“三爱”教育、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普法教育等9大类30余项道德实践活动贯穿其中;连续4年举办“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连续12年举办“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诗歌朗诵会。活动以固有形式确定下来,有延续性。开展活动不难,难能可贵的是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
二、借助外力成共同关注之氛围
1.借互联网的力。网络是把双刃剑,如果利用好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将带给教育巨大的力量。淄博市各学校率先抢占网络高地,推进“互联网+家校共育”,以教学、学习、测验、评价和管理五个方面作为家校共育着力点,探索运用大数据理论构建家校共育新机制;借助信息化平台,引导家长多渠道、多形式地参与“教学测评管”的整个过程。全国首创全员化教育满意度测评,充分尊重家长对学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借助移动终端,组织中小学教育满意度测评,评价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科,有力地促进了家校沟通和学校健康和谐发展,对提高教育满意度和学校文明程度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探索“互联网+德育”新模式,借助移动终端开展感恩教育、节水教育、向国旗敬礼等主题教育活动。
2.借其他部门的力。走进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的行知楼,我被他们的法制教育大厅吸引了。一楼“法治文化长廊”共有三个篇章: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与法同行。通过真实的案例、生动的漫画、通俗的言语分别介绍了关于法律法规、反邪教、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等知识。展板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实际上,法制教育大厅是和其他部门联合建设而成的。现在淄博市教育局与其他部门联合命名包括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农业生态文明教育等各类社会实践基地368处。有些联合场馆建设在校内,校外活动实践基地17处,保证义务段学生每年一周的校外实践活动。
3.借乡村少年宫的力。乡村学校少年宫创建经验起源于淄博。淄博市围绕推进教育资源均衡这一目标,统一活动标准,全面实施乡村学校少年宫“三个一”标准化提升工程,使广大青少年普遍掌握一门文艺特长,拥有一项体育技能,传承一项文化项目,让每所乡村少年宫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细节入手成“爱的教育”之理念
1.始业课程有温度。每所学校从新生入学的始业课程就开设“爱的教育”,让学生对老师、同学和学校产生“亲情”。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的始业课程更具整体性:“我爱祖国”篇章,有传统军训以及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我爱我校”篇章,组织新生参观学校行知文化中心、各功能室,学习践行一日常规中“六好标准”课程,倡导学生“睡好觉、穿好衣、吃好饭、走好路、做好操、上好课”;“我爱我班”篇章宣布班规,学唱班歌;“老师爱我”篇章,开展安全教育,师生游戏。
2.“校长有约”有新意。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校长李传英坚持“教育即生长”,通过“校长有约”活动,与孩子交谈,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从而更好地把握学校管理工作的导向。她撰写的《晒晒这两年学校那些感人小事》,运用简单平凡的三个校园生活片段展示了一校之长爱生如子、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博大情怀;同时也展示了老教育工作者的崭新教育理念和寓教于爱的厚重艺术素养;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学生成长的殷切关注和赏识,对孩子们的真情关爱和感动。校长的身体力行也让其他老师始终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有的老师采用《写给学生的小纸条》这种形式引导孩子心灵健康成长。
学习时间很短暂,但淄博创建文明校园的经验已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但愿齐鲁大地的这朵文明之花也能在我们的家乡尽情绽放。(作者单位:韶山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