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5月4日,北京大学举行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北大校长林建华发表主题为“大学是通向未来的桥”的讲话。在讲话中,林建华将“鸿鹄”的“鹄”念成“hao”,引发广泛关注。之后,林建华在北大未名BBS上发表致歉信。(央视网)
学问无止境。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读错字,这本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尤其是对于林建华这一代人来说,特殊的历史背景造成他们小时候饱受贫穷和饥饿摧残,读书的时候更是时断时续,很多人接受的教育是不完整、不系统的。正如他在道歉信中所言,“上中小學时,正赶上‘文革,教育几乎停滞了。开始的几年没有课本,后来有了课本,也非常简单。我接受的基础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系统。”
因此,在校庆上读错字也情有可原。再者,即便是出生在新世纪,接受过完整教育的人,读错字也在所难免。因此,林建华读错字,与他北大校长的身份并没有太大关系,不必上纲上线,过度解读。
最为重要的,不是读错字而是读错字后的态度。为了一个错字,北大校长发文道歉,言辞诚恳、直面错误,承认自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这不仅是对文化的尊重,也体现出教育的担当。换言之,出现错误后不回避,不推卸责任、勇于道歉,不仅展现出良好的个人素养,也体现出教育的谦逊姿态。
犯了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北大校长为读错一个字道歉,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示范。这启示同学们,一方面,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学问水平,避免错误;另一方面,一旦出现错误要积极面对、勇于担责、诚恳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