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幼有所育”的时代命题

2018-07-04 16:39陈文静
湖南教育·A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幼师幼儿园幼儿

陈文静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民心民意做出的重要决策,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战略重点。

按照十九大制定的蓝图,到本世纪中叶,现在的学龄前儿童将成为明天国家建设的生力军。今天,我们该给他们怎样的学前教育?这是新时代我们要实现幼有所育需要仔细思考的命题。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本刊记者专访了长沙市人大代表,天心区书院幼儿园、黄兴幼儿园园长向奇。

把幼有所育当成一种责任

记者:去年,幼有所育、办好学前教育第一次被写进党的报告。您是长沙市人大代表,同时在幼教行业深耕多年,现在还是天心区两所幼儿园的园长,对此有何感受?

向奇: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第一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关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可以说,学前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提出办好学前教育,而且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强调要从娃娃抓起,更将幼有所育作为七项民生与社会事业之首,并强调要“不断取得新进展”……幼有所育作为一个时代新命题,全社会都应该给予关注和重视。对于我们这些在幼教行业从业多年的人来说,回答好这个命题,是挑战,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记者:的确如此。在去年的“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毫不回避地一一点明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三个“硬骨头”,其中第一个“硬骨头”是学前教育。而老百姓也普遍认为“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您认为学前教育面临哪些困境?

向奇:从国家层面看,学前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依然严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底子薄、历史“欠账”多,可以说要“实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0%”这两个指标有难度。即使这两个指标达到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还不能根本解决。二是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和“全面二孩”的实施,家长对学前教育在数量和质量方面有了更高的需求。

“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现象主要出现在城市,在农村地区,幼儿教育更不容乐观:园舍短缺、师资短缺、运转困难、保教质量不高等问题突出,甚至还有不少民办幼儿园处于作坊式校舍、看护式教学阶段,教育质量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幼有优育,关键是师资

记者:2017年11月,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引发舆论关注,更牵动着社会敏感的神经。这不难看出,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之前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要实现幼有所育,关键在哪里?

向奇: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虽是个案,却反映出幼师生态更深层次的问题,把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摆在全社会面前。

严惩虐童幼师,与关心幼师待遇和培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从问题出发,针对“幼师真穷、幼教真苦、托幼真难”的现实情况,有必要设定幼师收入补偿制度,有必要弥补幼师心理落差以增强职业认同感,有必要通过职称评定等方式将幼师纳入统一管理,有必要对幼师上岗进行资格审查、定期考核、不定期淘汰……或许,这样才能让真正爱孩子的人从事培育“祖国花朵”的工作,才能讓孩子在健康温馨的学前教育中免受无谓的伤害、形成完整的人格。

因此,提升幼师待遇,让其劳有所得,是保障幼师有尊严、体面生活的最基本方式,更是实现幼有所育的根本之举。

记者:毋庸置疑,我国学前教育“欠账”过多,师资问题的解决也绝非一日之功。

向奇:目前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是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待遇偏低,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要求,全日制幼儿园每班要配备2名专任教师、1名保育员(或配备3名专任教师),保教人员与幼儿比达到1∶7至1∶9。但在现实中,落地情况并不理想,“一两名老师管一大片”现象依旧普遍,特别在情况紧急的状态下,很多地方在落实过程中出现了“拾到篮子都是菜”“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

为此,我非常看重教师队伍建设,用精神成长与专业成长来打造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一方面,我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位,开展了一系列的师德学习实践活动,让每位教师对这份职业有敬畏感。比如,在广大教师中营造争做“以德育人”楷模的良好风尚,开展“爱与责任”师德故事演讲活动。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实例,声情并茂地讲述对幼教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另一方面,我们实行分层培养,以“抓骨干,带一片”的工作策略,鼓励骨干教师争当教学典型,积极创新,以榜样、模范的教学行为带动幼儿园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以身边的教师作为榜样,动员其他教师向他们学习,采取随机听课的方法,从身边学起,对比和检验自己的教学工作。同时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在原有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了个人五年专业发展规划,让老师们找准位置,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发展要求,认真记录和填写个人成长的足迹,体现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孩子,和孩子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亲近和爱。这就是从事幼儿教育这一工作的基础。

幼儿园要成为“儿童世界”

记者:曾经有媒体报道,一对父母为了让两岁半的儿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能考上知名幼儿园,给孩子报了5个培训班,结果孩子压力太大,出现斑秃,“聪明绝顶”了。近年来,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愈演愈烈,“抢跑”引发“剧场效应”,您对此如何看待?

向奇: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也有它的地位,因此我们要把成人当作成人,把孩子当作孩子。

现在大家都说不输在起跑线上,可起跑线到底在哪儿?可以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愈演愈烈,背后是家长们愈发难掩的集体焦虑,是幼儿园、培训机构为名为利的集体狂欢。

曾经有记者问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回答:“是在幼儿园。”原因就在于幼儿园教会了他分享、多思考、仔细观察大自然等诸多宝贵的品行和习惯。这或许就是发展学前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因此,杜绝学前教育小学化,不应只是政府或学校用力,而应成为全社会共识,真正还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记者:是的,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把孩子培育成一个大写的人,和自己赛跑,要远比提前学大量知识、和他人较劲有意义。

向奇: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回答“学前教育到底要给我们的下一代带去什么”这个问题,从这个问题出发,再来思考我们到底要怎么做,幼儿教育阶段要学什么。

因此,我们幼儿园以儿童发展为本,把办学理念定位为尊重每个孩子所特有的天性,倡导以儿童为主,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在这个“儿童世界”中,教师和家长要做的是协助儿童自我发展,从旁适时给予帮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开动脑筋、挖掘潜力。

孩子在幼儿教育阶段要干什么?我认为有四个方面:一是良好的习惯,在幼儿园里,一日生活皆教育,老师们会在一日流程中教会孩子讲卫生、懂礼貌、不偏食、不挑食、爱运动、早睡早起、有安全意识等良好的习惯,而这些习惯才是奠定孩子未来教育的基石。二是自理能力,自理能力越强的人越能适应新环境,越敢于探索,也越自信。在幼儿园里,孩子自己动手整理床铺、进餐、穿衣、如厕等,都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三是学习能力,3至6岁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最佳时间,幼儿教师会用孩子最感兴趣的游戏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寓教于樂,让孩子在游戏中习得知识,培养能力,为上小学做好准备。四是社交能力,对孩子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小社会,在跟同龄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学会怎样建立友情、怎样保持友谊、出现矛盾时怎样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也会学会帮助别人和感恩别人。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孩子在幼儿园所学的东西会伴随他一生。而幼儿园小学化,就相当于让孩子跳过基础教育阶段,直达小学教育,这样,孩子接受的教育就好比空中楼阁,没有支撑,终会垮塌。

记者:走进书院幼儿园,我们能看见丰富多彩的阅读角、欣欣向荣的种植园地,还有随心所欲的涂鸦墙……这些都让整个幼儿园变成了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

向奇:书院幼儿园一周开展两次的幼儿混龄自主性区域活动,打破年龄和班级的界限,为孩子们提供自然、多元、开放、自主的活动空间,增加了活动的自由度,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习惯与能力,同时实现社会性发展。在这里,通过“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方式,孩子们在游戏中互相交流、帮助、模仿、学习,改变了传统的“你教我学”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将游戏的自主权交给幼儿。比如,允许孩子自由选择和谁玩、在哪玩、玩什么、怎么玩。区域责任教师只负责幼儿现场活动安全和观察记录幼儿的活动表现等。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我们引导孩子们讲感恩、讲包容、讲礼仪、讲分享、讲合作,就是要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但要倾心于孩子的今天,更要着眼于孩子的明天!

猜你喜欢
幼师幼儿园幼儿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男幼师荒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基于心理视角的中职学校男幼师培养的策略和研究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