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一凡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 400074)
经详勘查明,本项目走线范围内自上而下揭露的地
层为:①素填土②砂质泥岩③砂岩。具体描述如下:填土(Q4ml):杂色,稍湿,成份以砂、泥岩碎块及粘性土组成,部分由厂区地面修建回填、公路人行道回填,极少数由少量建筑垃圾组成;结构为稍密~中密;孔顶高程为
221.46~257.88m,顶层厚为19.95~56.65m;该层在沿线分布较均匀。②砂质泥岩(J2s): 紫红色,粉砂泥质结构,主要由粘矿物组成,中厚层状构造,上部强风化较破碎,下部岩体完整,层厚为0.80~45.30m。③砂岩(J2s):
灰色,少数青灰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主要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成分组成,层厚为
1.10~34.00m。
岩体受应力作用相对微弱,岩体层面结合较差,岩体受应力作用相对微弱,岩体层面结合较差,场区位于强风化带,中风化带处,岩层呈单斜产出,砂泥岩界面(层面)结合较差,为软弱结构面。地内斜坡地带岩土界面较陡,倾角在15°~40°之间。且勘察区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具雨量充沛的特点。因此暴雨时节极易发生滑坡现象,在设计施工中应做好监测和防护,确保施工安全。
工程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构造上属川东弧形褶皱带,位于龙王洞背斜东翼,原始地貌为构造剥蚀斜坡地貌。岩质较软,岩体较完整,岩体层面结合较差。由于地处城市地带,人类工程活动对地形和地貌都有较大的改变。部分场区坡度较陡,易发生崩塌现象。在设计中应加强监控和防护,要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填土:处于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侏罗纪中统沙溪庙组区域,场地属强风化带和中风化带,根据钻孔勘测资料反馈,其岩芯较破碎,地层主要由砂、泥岩碎块和粘土组成,岩质较软。根据资料可知回填时间也大于5~10年。符合填土特征。
拟建区间分为高架段、明挖段、路基段及暗挖段,暗挖部分的围岩基本分级按《铁路隧道设计规范》J449-2005附录A执行,围岩基本分级由围岩坚硬程度(饱和抗压强度)和岩体完整程度(岩体纵波速值)确定。根据岩石物理力学测试成果及声波测试成果资料,砂岩围岩基本分级为Ⅲ级,砂质泥岩围岩基本分级为Ⅳ级,由于本车站的围岩以砂质泥岩为主,基本分级主要为Ⅳ级,局部为Ⅲ级。在进行围岩定级时,主要考虑通道起拱线以上至拱顶2倍或2.5倍压力拱高范围内的岩体特征和地下水地应力的状态,给出一个修正后的围岩分级值,但对于施工期间的人为因素(如施工爆破)则未考虑。
深埋通道与浅埋通道的划分原则:根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43-2005, IV~VI级围岩原则上按2.5倍洞顶岩石塌落高度为划分标准;对I~III级围岩原则上按2倍洞顶岩石塌落高度为划分标准,围岩压力计算高度h按下式计算:
i——以B=5m的围岩垂直均布压力为准,B每增减1m时的围岩压力增减率,当B>5m,取i=0.1。隧道宽度B=22.4m,i取0.1;隧道宽度:出入通道B=7.02~7.40m,i取0.1。
S——围岩基本级别;
ω——宽度影响系数,ω=1+i(B-5);
B——隧道宽度(m)。
拟建工程场地附近存在滑坡的可能,岩层呈单斜产出,泥岩与砂岩层面结合较差,是软弱结构面,滑体的滑动对滑床中隧道顶部的围岩产生挤压和牵引作用,隧道上方的滑面对隧道偏压受力存在相当大的影响,当出现暴雨或者地震等工况,将导致滑坡面软化,滑坡发展,作用在衬砌上的压力显著增加。在滑体范围内,隧道山墙和靠山侧拱腰出现纵向裂缝和斜向裂缝;根据沿线地质测绘调查,基岩内裂隙较发育,岩体呈块状结构,沿线未发现断层通过可能出现危岩落石的不良地质现象。通过斜坡地段的隧道,洞口边坡和进口段围岩受外界干扰大,节理裂隙较发育,在施工过程中易出现边坡失稳等病害,在施工过程中应着重注意;构造上属川东弧形褶皱带,位于龙王洞背斜东翼,地貌形态较好,场地稳定性总体一般。需注意避开滑坡及不稳定边坡造成的的影响。
根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安全等级、岩土构成、地震基本烈度等因素综合平键场地建筑适宜性为适宜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