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云,孙振亚
(阳谷县人民医院骨外科,山东谷阳2523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是老年骨质疏松人群的多发病、常见病。近年来,CT定位引导下PKP手术已较多地应用于OVCF治疗中,与传统X线透视相比,CT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且有较好的后处理重建优势,可更为清晰、完整地显示伤椎结构[1],保障PKP手术疗效。为进一步对比CT引导与传统C臂机X线透视引导下PKP手术的疗效,本研究分别采用上述两种引导方式行PKP手术治疗80例OVCF患者,进行组间疗效对比,报告如下。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07-2015-07收治的80例OVCF患者,均予以PKP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术中予以CT定位引导下PKP手术;对照组40例术中予以C臂机X线透视引导。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至手术时间、伤椎分布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内容。
表1 两组OVCF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进行。观察组:患者俯卧于CT手术床,局麻后,在CT引导下,加大穿刺针的外展角度,将穿刺针经椎弓根入路穿刺进入椎体,CT透视见穿刺针位置良好后,置入球囊穿刺针(进针位置:横突与上关节突的交点;进针后外展角约20°,穿刺针的插入深度以距离椎体前缘1 cm为宜)。套入工作套管,将通道扩大,将球囊置入椎体前中部。注入造影剂,经CT透视见椎体内囊状的高密度影,球囊扩张后,注意观察其压力与伤椎的支撑形状,当伤椎高度恢复满意、压力达球囊上限后,取出球囊,经CT透视下将拉丝期骨水泥注入,见骨水泥弥散至椎体后缘时立即停止注入(图1)。骨水泥注入量平均每个椎体3 ml为宜,若未见明显的渗漏迹象,应尽可能多地注入骨水泥以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拔出骨水泥注射装置、缝合切口,术毕。对照组采用常规C臂机透视下PKP手术。
患者术后2 d可下床活动,术后均予以抗骨质疏松药物(维生素D3+钙剂+阿伦磷酸钠片)治疗2年以上。
图1 术中CT引导下PKP手术的进针监测情况。A为左右进针的角度与深度;B为进针深度
(1)采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2)影像学指标:于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进行X线、CT及MRI检查,测量其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及后凸角变化情况;(3)术后并发症情况。其中,伤椎前缘相对高度=伤椎前缘高度/上、下相邻椎体前缘高度的平均值。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得17-29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
两组患者术后7 d、1年和末次随访时,其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相比,术前两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 d、1年和末次随访时,观察组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2。
两组患者术后7 d、1年和末次随访时,其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显著升高、后凸Cobb角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相比,术前两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 d、1年和末次随访时,观察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后凸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3。
表2 两组OVCF患者行PKP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变化情况
组间术后并发症相比,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及邻近节段骨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所示。
在常规PKP手术过程中,仍采用X线透视进行穿刺引导,术中骨水泥注射亦依赖于X线透视进行监测。但在临床实践中,X线透视有诸多不足:(1)清晰度较差,C臂机所采集的图像均为二维图像,椎体与附件相互重叠,层次性不清晰,使得对定位的准确性判断受到影响[2];(2)对软组织结构不能良好分辨,易引起术中辨识困难,影响了手术效果;(3)骨水泥注入时,其动态监测能力有限[3];(4)术中需反复变换正侧位进行透视,操作繁琐;手术医生需反复接受X线辐射,有明显的健康隐患。
表3 两组OVCF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和后凸Cobb角对比
表4 两组OVCF患者行PKP术后并发症对比[n(%)]
而与之相比,CT系统则有明显的以下优势:(1)可通过多角度进行伤椎重建,从三维层面进行准确定位,更为精准地判断穿刺针位置和角度,控制穿刺针精准到达靶点位置[4]。(2)在骨水泥注入时,CT可多角度实时监测观察骨水泥的弥散情况,从而降低骨水泥渗漏率[5]。本研究中,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仅为2.5%,对照组高达17.5%,有显著性组间差异(P<0.05)。(3)由于CT引导下PKP手术是在CT专用手术室开展,术者不接触X线,避免了X线辐射造成的伤害。(4)由于CT断层显像避免了X线二维显示的局限性,其适用范围更大。
本研究中,观察组40例患者予以CT引导下PKP手术,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C臂机透视引导下PKP手术。组间对比发现,虽然术后均取得良好疗效,VAS评分和ODI指数显著降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和后凸Cobb角均显著改善(P<0.05);但术后7 d、1年和末次随访时,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手术安全性方面,观察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亦显著降低(仅为2.5%),4例随访时出现邻近节段骨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我们分析其原因,与术中CT扫描使得手术操作更为精确有关,CT可更为清晰地显示椎骨结构和解剖位置,更好地观察伤椎矫正程度,把握最佳的骨水泥弥散效果和注入量[6],同时避免出现渗漏。
对于具备CT手术室条件的临床科室,可考虑优先选择这一手术方式。
[1]Chen D,An ZQ,Song S,et al.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compared with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hron painful osteoporotic spinal fractures[J].J Clin Neurosci,2014,21(3):473-477.
[2]Li Y,Hai Y,Li L,et al.Early effects of vertebroplasty or kyphoplasty versu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in elderly polytrauma patients[J].Archives of orthopaedic and trauma surgery,2015,135(12):1633-1636.
[3]Suh SP,Kim CW,Jo YH,et al.Height Restoration after Balloon Kyphoplasty in Rheumatoid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J].Asian spine journal,2015,9(4):581-586.
[4]李程,张怀成,陈国斌,等.CT引导下PKP手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2):1106-1108.
[5]马德全,王涛,张伟,等.CT引导脊椎骨折PKP手术与C型臂透视下手术效果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7,23(5):441-444.
[6]熊小明,宋偲茂,万趸,等.CT影像数据指导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22):2035-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