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纬陶
(烟台市博物馆,山东 烟台 264000)
2012年11月,一处北宋时期的壁画墓在莱州市文昌路街道南五里村被发现。该墓室甬道壁上标有明确的纪年,是一座宋代壁画墓。“墓室壁画的发现,比较全面地呈现了长期世俗绘画艺术的发展面貌。”[1]
这幅壁画的主体部分主要分为两大块:东壁的饮食制作场景和西壁的器乐演奏场景。这系列壁画采用传统的散点透视方法,以勾线填色为主要表现方式,通过人物群像的描绘来表现贵族豪华生活的内容。绘画语言简洁,环境的描绘几乎略去,只交待人物与厨内物品,使得主题更加突出。壁画中,家庭人物的形象主要是妇女、乐师和仆人,显示死者威严的题材退居次要地位了[2]。整幅作品共计17个人物,皆为女性。观其构图及布局方式,似乎受到唐代侍女题材绘画的影响。如同《捣练图》从捣练、理线、缝制、熨练等几个方面描写贵族妇女的细微动作和心情[3]一样,该壁画构图松散、人物安排错落有致,人物间的联系依靠分工、动作、神态等方面表达。具体来看,东壁的这一组主要表现厨内劳作。除了最左边持扇的侍女外,其余7人各有分工,再现了千年前的庖厨劳作场景。西壁是一幅乐队仪仗场景,不算障扇侍女一共8人。由于画面损毁严重,且大部色彩已失原貌,只能从构图和线条入手窥其一二。构图方面,就拿庖厨部分中央方桌的最上一排的三个侍女来说,三人面朝同一方向,姿势几乎一样,如果不加以区别、找出变化,三人则成一排雕塑,使得画面呆板、僵死,毫无生气。如果是普通画匠,不会在意这些细节,会重复地安排人物,这样既省时又省力。但是作者注意到了这一点,可见该画作者有相对较高的艺术修养。首先,作者有意区别了三人间的距离。最中间的左手持长条物、目光平视的妇人,与右边女子的距离要大于与其左边的女子。这样,在人物布局上便不再单调,有了节奏感。其次,在人物的动作上,作者也特别加以区分。最左一人双手托一物,中间者单手执物,最右一人一手放于案上。这样,三人动作虽相近但却不同,使画面节奏和变化更加丰富,激活了气氛。再次,作者不仅在动作上有所调整,而且对人物表情做了处理:最左边一人双眉上扬,嘴角微提,似有喜事;中间女子眉头紧锁、双目微闭,难掩苦楚;最右边的妇人表情安详、神态放松,若有所思。尽管三人身体姿态几乎一样,但是作者通过独到的面部表情处理,既表现出了三位妇人的共性,又刻画出了她们的个性,可谓精妙。同样,西壁也有这样的三人,她们的姿势、动作近似,面部神态迥异。她们手中分别持音锤、拍板和竽。但与东壁不同的是此三人的布局安排:这三人都位于乐队人群的右下,却是呈上一下二排列。如此三角形布局给人以稳定、有序之感,同时与东壁的一字布局相对比、呼应。较东壁的三女子细微的表情差别来说,西壁的人物神态差异显著:上方右手握音锤者挑目看向远处,有点心不在焉;左下持拍板者表情淡然、目光下视,看上去对手头工作毫无兴致;右下吹竽者两眼微闭、双眉上扬,好像正沉醉于这乐曲之中。
虽然壁画残损严重,东壁方桌前双手捧物的两位女子面容已失,但我们依然能通过二人残存的脖子和身体的姿势,依稀听到她们的对话:左边手捧一罐状物的侍女,下身前倾而上身后收,头部微微下垂,貌似有些羞赧;右边的妇女迈步向前,但又回身转头,对着左侧的女子,看样子是有事嘱咐。
东壁壁画
西壁壁画
东壁最右下角扶颊持扇侍女面露忧伤,双眉紧锁,眼神迷离,表情凝重。西壁最上排一箫一笛间的一奏一合是那么欢畅,二人双目相对,欣悦浮于脸上。还有西壁最左端的弹琵琶女子,端庄沉稳,颇有大家风范。简单的一幕后厨劳作之景和乐队演奏仪仗,作者不仅勾画出了人人劳作的场景,而且把众多的喜怒哀乐浓缩在了这方寸之间,可谓精哉妙哉。由于受到墓室壁画功用的限制,该画在人物和场景安排上也做了许多妥协,不讲形式的话,东西两幅作品都是不错的场景绘画,正是主题需要的缘故,东西两壁不得已加上了毫不相干的青龙白虎和两位障扇侍女。但作者并没有让这一不利因素影响整个画面。首先,二位侍女虽都持障扇,但两人的服饰、发饰各不相同,东壁者华丽,西壁者朴素。这装扮的一艳一素,就避免了呆板的对称,找到了一定的变化,丰富了画面表现。其次,二人的神态、姿势有所区别。东壁的侍女看向劳作的众人,而西壁的侍女看向观众,这视线的一侧一正让二人从动态上错开了单调对称,让场景更显真实。再次,障扇侍女的站位作者也下了一番工夫:东壁的女子虽然看向人群,但是距离其他侍女有一定的空间;西壁的女子心思不在旁边众人上,却站在人群之中,与其前后侍女都有遮挡叠压的关系。这位置的一离一靠,强化了画面的疏密变化,凸显了构图布局的节奏感,让整组画更具韵味。最后,青龙和白虎被作者拉向两旁,远离中心人物群,淡化与人物场景间的关系,从而减少了对场景的影响,保证了两组壁画作为纯绘画的相对独立性。可见,作者在这一系列细小的安排上做得是多么谨慎细心。
所以,该画的作者在大的构图布局及任务安排上很有造诣。但其线条勾勒不够流畅,远无行云流水之意,且粗细浓淡毫不讲究,部分衣纹组织欠妥,结构单调,缺乏美感,与同时代的名家高手相差太远。所以,该画作者出自民间无疑,作者的技法虽然不算上乘,但是其绘画修养绝非小辈。在技法不足的前提下,作者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在其他方面下足了工夫。这种敬业求精的精神在浮躁之气盛行的今天,值得我们深思。■
[1]金维诺.墓室壁画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J].美术研究,1997(2).
[2]杨新.中国绘画三千年[M].北京:中国外文出版社,1997.
[3]李福顺.中国美术史(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