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师建霞
“专注做好一条鱼的事业”是中国云南新海丰水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口号。套用在新海丰集团旗下的云南鸿浩水产有限公司(简称“鸿浩水产”)身上,那就是“专注做好罗非鱼的事业”。正是由位于富宁县新华镇团结社区平桑村的鸿浩水产的龙头企业带动,富宁县依托库区水面资源,围绕罗非鱼养殖,高位推进淡水渔业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构建现代淡水渔业产业体系为目标,通过出台政策鼓励、加强政策引导、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严格养殖场户监管、加大科技开发力度等系列措施,积极发展罗非鱼产业,从而努力打造云南省甚至中国的罗非鱼养殖大县、养殖强县。这是“科技列车云南行”水产养殖专家在富宁调研考察期间得出的初步感受。
5月21日,专家组成员、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李学军教授和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魏珣博士、李红波博士,对富宁县剥隘镇青鑫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该合作社主要进行尼罗罗非鱼、草鱼、团头鲂、锦鲤等鱼类的网箱养殖;随后,又乘船前往富宁县沣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调研,该公司主要进行尼罗罗非鱼的网箱养殖;21日下午,在剥隘镇政府会议室开展了题为“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的技术培训,参加培训的养殖户超过百人,大家积极踊跃,气氛热烈。22日上午,专家一行前往鸿浩水产公司进行调研,该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罗非鱼的加工、养殖和出口等业务。
要谈鸿浩水产,就不能不提新海丰集团。该集团成立于2007年,座落于曲靖市罗平县轻工业开发区,是云南省第一家从事高原生态水产品专业化、国际化、现代化、产业化的企业集团,专门设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云南省水产技术研发中心,拥有一支专业的水产品研发团队。
鸿浩水产是新海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集养殖、加工、出口为一体,注册资金6000万元。依托气候温热的百色水利枢纽富宁库区及文山州境内的黄果树、板蚌等电站水库丰富的渔业养殖资源,公司投资1.3亿元人民币、占地65亩,按照出口欧盟和美国的HACCP体系标准进行设计建造,建设了年加工罗非鱼6万吨、生产鱼片2.4万吨、鱼粉0.7万吨、鱼油0.36万吨的现代化水产品加工企业,是目前云南省现代化程度和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省级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鸿浩水产自2013年投产运营以来,主要从事罗非鱼精深加工。实行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药残微生物符合欧美发达国家标准。将文山的优质罗非鱼产品推出国门,销往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俄罗斯等欧美国家和非洲地区,在国内外消费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该公司的生产加工,辐射带动了富宁县剥隘、谷拉、阿用、广南板蚌和麻栗坡董干等乡镇库区的数百移民和合作社发展水产养殖、增加收入。还直接解决城郊失地农民、下岗职工、退伍军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300多人,在公司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达27人。自2014年开展出口业务以来,鸿浩水产的创汇一直保持在文山州商品出口额第一名,有着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鸿浩水产首先瞄准的是高端国际市场,为了让国外客户认识云南优质的罗非鱼,每年除制作宣传片到国际展会播放、散发大量的宣传资料外,还邀请大量的美、加客户到富宁无污染、良好的库区养殖环境考察,实地参观当地的网箱养殖,让客户品尝深水网箱养殖、肉质密实、无泥腥味,认可当地较高的优质水产品价格。
鸿浩水产化验室。
提起对富宁水产业发展的需求和建议,鸿浩水产总经理邓发东首先想起的是为“罗非鱼”打CALL。他说,罗非鱼是“不需要蛋白质生产的蛋白质”,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当作“21世纪之鱼”,用作消除世界贫困和营养不良的秘密武器,在发展中国家大力推广。
2006年以来,在云南省、文山州党委、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富宁县为解决库区移民生产生活问题,大力开展库区渔业养殖,基本实现了移民向渔民的转变。根据《百色水利枢纽富宁库区渔业发展规划》和《百色水利枢纽富宁库区渔业水域滩涂规划》,富宁县从水域、交通、劳动力等方面进行了布局,对13个交通便利、水域宽阔、离城镇较近、劳动力富余的村组规划发展网箱养鱼,共涉及水域面积4万亩;对10个交通相对落后、水域狭窄、离城镇较远的村组规划发展捕捞业,共涉及水域面积2.6万亩。由富宁县渔业工作站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县有渔业养殖户1190户,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19家,社员560人,注册资金4010万元。2017年完成罗非鱼养殖面积400亩,带动渔民增收542元/人。
罗非鱼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在国内宣传力度不够,过于依赖出口,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太大;二是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对外竞相压价,同时压低原料收购价,使得广大养殖户无利可图,伤害了渔民的积极性;三是病害防空难度不断加大,特别是高温季节罗非鱼链球菌造成罗非鱼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
针对富宁县的水产养殖现状,他认为:一、加大罗非鱼的宣传力度,让广大消费者科学认识罗非鱼,接受罗非鱼,通过餐企引导消费,扩大罗非鱼的内需;二、对云南的电站水库网箱养殖的高品质罗非鱼,政府先入为主,做好规划,严格限制养殖密度,在保护好环境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养殖,不要无序发展,等到环境受到破坏了再来“一刀切”;三、加快罗非鱼病害防控的科技投入,加快链球菌等疫苗的研发使用和推广,加快鱼用疫苗口服或浸泡的方式替代注射研究,有助于减轻规模化生产当中的健康养殖,避免滥用抗生素,保证食品安全,减少养殖户损失;四、加大农业龙头加工企业的扶持,增强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脱贫的能力。
在2018年富宁县的科技示范推广计划中,罗非鱼标准化养殖示范面积完成115亩,产量6006吨。其中:池塘养殖示范面积15亩,产量6吨,单产400公斤;网箱养殖示范面积100亩,产量6000吨,单产60吨/亩。
然而,发展总会有变数。身处其中的富宁县渔业工作站负责人分析认为,近年来该县的罗非鱼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库区养殖户过于分散,行业管理难度大,技术指导力量不足,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二是渔业养殖户养殖技术不高,鱼病防治能力不强,大规模发展养殖后,疫病防控压力大,罗非鱼链球病菌广泛传播和感染。三是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鱼苗供应、饲料供应等产业链还没有建立。
在“科技列车云南行”水产养殖专家李学军教授看来,剥隘镇青鑫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富宁县沣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均位于富宁县剥隘镇百色水利枢纽库区的驮娘江,库区水质清澈,饵料资源丰富,主要进行尼罗罗非鱼、草鱼、团头鲂、锦鲤、鳙鱼、鲢鱼、斑点叉尾 、黄颡鱼等鱼类的网箱养殖。目前,库区网箱养殖面积约500亩,总产量达到2.3万吨,单产达到70公斤/立方米。水产业已成为富宁县农村经济发展四大特色产业之一。
针对调研情况,李学军教授却对富宁县“专注做一条鱼的事业”的思路提出了隐忧。他认为,当地水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养殖模式单一,主要以网箱养殖成鱼为主,存在较大的政策风险;(2)养殖品种单一,主要养殖罗非鱼。而且产品主要销售本地市场或加工企业,市场容量有限,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3)技术力量薄弱,本地缺乏苗种供应单位,新的养殖技术、养殖装备和养殖设施应用较少,产业提升后劲不足。
李学军教授考察鸿浩水产。
对此,他提出的建议是:加快新的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建设本地苗种繁育基地,提高苗种供应的自给力,增强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协作,提升行业技术层次,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