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性癫痫患者血清和脑脊液P-糖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8-07-04 12:23:06黄华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8年3期
关键词:糖蛋白脑脊液耐药性

黄华

癫痫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大部分癫痫患者经合理的用药治疗基本可以控制发作,但仍有约1/3的患者对抗癫痫药物发生耐药,最终不能终止其发作而发展成耐药性癫痫[1-2]。该病的诊治是临床神经内科公认的一大难题,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3]。耐药性癫痫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认为P-糖蛋白(P-pg)和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异常可能是耐药性癫痫患者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们均属于多药耐药转运体,具有药物外排泵功能,可以将细胞内药物泵出细胞外,降低细胞内的药物浓度,从而产生耐药[4-5]。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耐药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癫痫患者外周血以及脑脊液中多药耐药基因-1、P-糖蛋白水平进行检测,以探讨这两项指标与癫痫多药耐药的关系,为癫痫患者耐药发生机制的研究以及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耐药性癫痫患者85例作为耐药性癫痫组,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癫痫发作史及脑电图表现,并符合难治性癫痫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6例,女39例,年龄16~51岁,平均年龄(35.1±10.2)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5.1±3.2)年,部分性发作3例,全面强直痉挛发作15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强直9例,2种或2种以上发作形式18例;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抗癫痫药物治疗控制良好的癫痫患者45例作为治疗有效组,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7~53岁,平均年龄(35.7±11.1)岁,病程3~9年,平均病程(4.8±2.9)年,部分性发作2例,全面强直痉挛发作17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强直10例,2种或2种以上发作形式16例。另选取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34.9±10.4)岁,所有人员各项体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均无癫痫发作史和癫痫药物暴露史。研究均是在所有受试人员知情并同意情况下进行。

1.2 纳入标准[6]

耐药性癫痫组患者纳入标准为(1)符合耐药性癫痫的诊断标准,即无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疾病或占位性病变,应用2种以上一线抗癫痫药正规治疗2年以上且药物血浓度在有效范围内,仍不能控制且影响日常生活;(2)除癫痫外,无神经系统疾病病史和家族史;(3)无肝、肾、心脏等重要器官及全身系统性疾病;(4)近半年未应用激素和其他影响免疫的药物。

1.3 P-糖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P-糖蛋白表达水平,检测方法如下:(1)所有受试者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 mL,同时采集耐药性癫痫组和治疗有效组患者脑脊液2 mL,离心后分别取静脉血和脑脊液上清液,用包被液分别按1∶160和1∶40两种比例稀释,加入到酶标板中,每点2孔,同一板上设阴性对照(加抗原不加一抗),37 ℃ 3 h或4 ℃过夜,甩去孔中液体;(2)用95%乙醇固定10 min,用洗涤液(0.02 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0.05%吐温缓冲液)洗涤3次,每次5 min,甩去孔中液体,每孔加入100 uL非免疫血清封闭,室温放置30 min后弃去上清液,P-GP抗体用稀释液按1∶100稀释,每孔加入100 uL;(3)37 ℃ 1 h或4 ℃过夜,甩去孔中液体,用洗涤液洗涤3次,每次5 min,每孔加入100 μL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4)室温30 min后甩去孔中液体,每孔加入100 uL链霉素抗生素蛋白-过氧化酶溶液;(5)室温30 min,甩去上清液,用洗涤液洗涤3次,每次5 min,每孔加入OPD底物(邻苯二胺、柠檬酸缓冲液、双氧水),20 min后立即加2 mol/L H2SO4终止反应;(6)将培养板放在Dynatech MR 4000型ELISA读数仪上测OD值,参考波长570 nm,检测波长490 nm。

1.4 MDR1-mRNA表达水平检测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MDR1-mRNA表达水平。(1)将3 mL全血及脑脊液用 EDTA抗凝,提取白细胞,在白细胞沉淀中加入l mL RNA抽提试剂(Trizol液),用带针头的注射器反复吹打直至打碎;(2)室温静置5 min后加入氯仿200 uL,用力振摇离心管,于室温放置3 min,13000转/min高速离心15 min,小心移取上层水液500 uL至1.5 mL离心管中;(3)加入500 uL异丙醇彻底混匀,室温放置10 min,使RNA沉淀,13000转/min 4 ℃高速离心15 min,弃去上层液体;(4)向沉淀中加入DEPC处理的75%乙醇l mL,将沉淀吹打悬浮,13000转/min 4 ℃高速离心5 min,弃去上层液体;加入75%乙醇1 mL再次洗涤,再次离心5 min,弃上清液;(5)在无菌室中倒掉乙醇溶液,空气中自然干燥,20 uL DEPC水溶解;(6)参照美国产逆转录试剂盒标准进行cDNA合成,逆转录所得cDNA用作PCR反应的模板,-20 ℃保存备用;(7)引物合成。MDR1基因引物和荧光探针设计为Primer1:5’-GAT ACA TGG TTT TCC GAT CCA TG-3’;Primer2:5’-CAG TGG TGT TTT TTA GGG TCA TCA A-3’;MGB probe:5’-FAM-CAACTCACATCCTGTCTGA-MGB-3’,产物全长69 bp,跨过2个内含子,包括探针结合序列;(8)用HiFi-MMLV cDNA第一链合成试剂盒进行反转录,实验操作按产品说明书进行,PCR反应体积为30 uL,反应体系10×buffer 3 μL,MgCl21.5 mmol/L,dNTP 0.1 mmol/L,上下游引物、荧光探针各0.5 μmol/L,Tag DNA聚合酶1.0 U,cDNA模板3 μL。PCR反应条件为93 ℃ 2 min预变性,然后按93 ℃ 30 s、60 ℃60 s在PE7300荧光定量PCR分析仪上共行40个循环,由电脑自动分析计算MDR1-mRNA表达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耐药性癫痫组、治疗有效组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及脑脊液中P-糖蛋白表达水平

耐药性癫痫组:共85例,血清P-糖蛋白OD值为1.93±0.17,脑脊液P-糖蛋白OD值为2.11±0.38;治疗有效组:共45例,血清P-糖蛋白OD值为0.56±0.08,脑脊液P-糖蛋白OD值为0.74±0.15;健康对照组:共85例,血清P-糖蛋白OD值为0.50±0.11。耐药性癫痫组与治疗有效组、健康对照组比较,耐药性癫痫组患者血清P-糖蛋白表达水平较其他2组均明显增高(P<0.05,P<0.01),治疗有效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P-糖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耐药性癫痫组与治疗有效组比较,脑脊液P-糖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表1)。

表1 3组血清及脑脊液中P-糖蛋白表达水平,OD)

注:与耐药性癫痫组比较,*P<0.05,△P<0.01

2.2 耐药性癫痫组、治疗有效组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及脑脊液中MDR1-mRNA表达水平

耐药性癫痫组:共85例,血清MDR1-mRNA表达水平为(2.21±2.42)×106;脑脊液MDR1-mRNA表达水平为(8.62±9.25)×104,治疗有效组:共85例,血清MDR1-mRNA表达水平为(7.92±8.11)×104,脑脊液MDR1-mRNA表达水平为(9.32±9.75)×102,健康对照组:共85例,血清MDR1-mRNA表达水平为(1.21±2.54)×104。耐药性癫痫组与治疗有效组、健康对照组比较,耐药性癫痫组患者血清MDR1-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P<0.01),治疗有效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MDR1-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耐药性癫痫组与治疗有效组比较,脑脊液MDR1-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表2)。

表2 3组血清及脑脊液中MDR1-mRNA表达水平,copies/mL)

注:与耐药性癫痫组比较,*P<0.05,△P<0.01

2.3 耐药性癫痫组中不同发作类型患者血清MDR1-mRNA、P-糖蛋白表达水平

耐药性癫痫组中不同发作类型患者血清MDR1-mRNA、P-糖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3)。

表3 难治性癫痫组中不同发作类型患者血清MDR1-mRNA、P-糖蛋白表达水平)

3 讨 论

耐药性癫痫临床上又称顽固性癫痫,通常指无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疾病或占位性病变,但经2年以上正规抗癫痫治疗,抗癫痫药达到患者能耐受最大剂量,血药浓度达到有效范围,每月仍有4次以上发作,则判断为耐药性癫痫[7-9]。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的研究还没有能够提出一种明确的药理学机制,但耐药性癫痫患者通常对若干种抗癫痫药物都发生耐药,而不是选择性地对某种特殊类型的抗癫痫药不敏感, 这一现象使人们不难推测,在该病的发病机制中存在一种共同的机制[10-12]。借鉴于肿瘤学耐药的研究,人们发现ABC转运蛋白超家族的成员多药耐药基因-1和P-糖蛋白在癫痫患者耐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均属于跨膜药物转运蛋白,具有药物外排泵的功能,可以减少药物在细胞间隙、细胞质和细胞器的聚集[13-14]。P-糖蛋白是多药耐药基因-1的编码产物,在正常人组织中广泛表达,但机体在病理状态下会表达过度,泵出多种达到或已经进入细胞内的药物,使靶细胞内药物浓度降低[15]。本研究结果显示,耐药性癫痫组与治疗有效组、健康对照组比较,耐药性癫痫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P-糖蛋白及MDR1-mRNA表达水平较其他2组均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P-糖蛋白及MDR1-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这进一步证实多药耐药基因-1和P-糖蛋白与耐药性癫痫患者的耐药存在一定关联。由此提示,外周血及脑脊液中多药耐药基因-1、P-糖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癫痫耐药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癫痫患者用药期间要定期检查患者多药耐药基因-1和P-糖蛋白的表达水平,若治疗过程中发现两者表达逐渐升高,则提示要注意耐药的发生,则需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针对性地选择治疗药物,防止因联合用药本身诱导难治性癫痫的产生,降低耐药性癫痫的发生概率。但由于本研究所选样本数量有限,仅为本地区的部分患者,还应在以后的有关研究中扩大选取范围,增加研究样本,以便得到更加科学的实验结果。

综上所述,外周血及脑脊液中多药耐药基因-1、P-糖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癫痫耐药的重要指标。

[1] 林志刚,冯建华,潘慧.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或全面性癫痫19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4):608-609.

[2] 田元元,黄希顺,陈晨,等.左乙拉西坦治疗部分性发作癫痫持续状态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9(3):265-266.

[3] 谢娜,邓建中,申长发,等.加巴喷丁胶囊单药治疗癫痫感觉性部分发作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7):187-188.

[4] 吴广德,王树军,高明忠.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儿童和成人癫痫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2):159-160.

[5] Zhang H.Lamotrigine combined with Sodium valproate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J].clinical study of epilepsy of the China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2016,32(12):1085-1087.

[6] 陈凤民,邢燕,任纯明.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8):828-829.

[7] 王磊,陈建权,王晋朝,等.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26例儿童难治性癫痫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7):722-723.

[8] Zhang LW,Sun T,Shi,et al.Effect of Sodium valproate and lamotrigine on serum sex hormone level of female rat epilepsy[J].Journal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2013,35(1):18-22.

[9] 黄东红,郑金瓯,党超.广西百色地区部分农村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5):863-865.

[10] Deepa D,Vikas A.Effect of reduction of antiepileptic drugs in patients with drug-refractory epilepsy[J]. Seizure,2015,27:25-29.

[11] 孟曙庆,张洪.难治性癫痫的治疗进展[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2(15):7115-7119.

[12] 陈卫碧,宿英英,高冉,等.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3,13(3):240-243.

[13] 温春丽,蔚洪恩,胡风云,等.难治性癫(痫)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及与预后的临床研究[J].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3,22(5):267-270.

[14] 王友慧,钟建国,陈红兰,等.心理治疗对癫痫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5,12(8):971-972.

[15] 李振光,王净净.从“痰瘀同治”论治难治性癫痫[J].中医学报,2013,28(6):832-834.

猜你喜欢
糖蛋白脑脊液耐药性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4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 07:25:10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制川乌、白芍配伍对大鼠海马区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3:56
天然海藻色素糖蛋白诱导Hela细胞凋亡作用
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 07:20:20
尿al-酸性糖蛋白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中外医疗(2015年11期)2016-01-04 03:58:43
PC-MRI对脑脊液循环的研究价值
脑脊液流式细胞术在检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