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教学

2018-07-03 07:34周玉娟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8年6期
关键词:音乐课程合唱教学

周玉娟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不受重视,且教材缺乏系统性和渐进性,是广大音乐教师较为烦恼的课型。要解决学生不会合唱的问题,充分发挥合唱教学的作用,教师需对自身、教材和学生进行系统分析,树立阶段目标,运用游戏法进行合唱教学,使学生克服对合唱的畏难情绪,感受合唱的魅力。

[关键词]合唱教学;音乐课程;梳理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8006502

合唱教学是一个比较尴尬的话题,虽然音乐教材中涵盖了合唱歌曲,但是音乐教师一般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不深入教学。事实上,合唱教学不容忽视。《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以及协调、合作能力;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演唱中享受到美的愉悦、有趣,受到美的熏陶。”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合唱具有独唱、齐唱无可比拟的艺术魅力,不仅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而且能培养学生谦让、和谐共处的品质以及音乐学习能力与艺术表现能力。合唱对整个班级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凝聚力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也大有益处。这是合唱教学特有的育人价值,也是合唱教学这一课型成立的前提。它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要求音乐教师整体把握这一课型独特的育人价值,以及其对学生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的提升价值。

一、现状分析

1.学生

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一看、想一想,就会发现学生的音乐素养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甚至分不清齐唱和合唱的不同,在欣赏和听辨合唱歌曲、齐唱歌曲的时候经常出错。合唱是一种群众演唱艺术,它面向的是群体,但在生活和学习中,学生缺乏聆听和演唱优秀合唱歌曲的机会。学校组织的音乐社团活动面向的是优秀学生,不是全体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合唱的兴趣。

2.教材

从教材来看,合唱曲目难度偏大,教学内容没有进行梯度设计。例如,第二册教材出现轮唱,第七册教材出现合唱,而到了高年段,合唱曲目的二声部难度加大,学生往往跟不上教材安排的节奏。合唱歌曲的一声部通常是主旋律,曲调比较流畅,音区又较高,学生易听、易唱、易记,而二声部却与此相反,学生基础薄弱,这就使合唱常常因二声部唱不好而失败。

3.教师

教师往往规避合唱教学板块,不重视,不教学。要真正发挥合唱教学的作用,教师必须正视它的作用,了解班级合唱的现状,降低自己的期待值,重视学生合唱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要为学生的合唱活动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针对性练习,以降低教学难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对音乐形成自己的感受和判断,控制好自己的音色,将自己的声音融入集体之中。

二、策略研究

1.教材梳理

若细细梳理教材,教师不难发现音乐教材中点、线、面的铺展情况(如下表)。

从表格中,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合唱歌曲的编排缺乏系统性和渐进性。针对这一情况,在对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进行阶段化、类型化、系统化梳理的基础上,教师可增加趣味化的梳理。如新版的一年级、二年级教材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儿歌和节奏片段,教师就可以适当对教材进行改编,给二部的字母符桿谱加入柯尔文手势。对中、高年段的教材,教师可根据学情对教材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好其他歌曲的基础上,侧重一两首有趣的合唱歌曲的学习。这样教学的益处是显著的,既能让学生“吃饱、吃好、吃透”,以点带面突破合唱教学的瓶颈,又可以将常态化的积累渗透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演唱、合作、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渗透在常规积累中,所以小学阶段合唱教学“有趣”的定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

2.目标定位

教师要采用新颖的合唱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多声部合唱的兴趣,让合唱的种子植根于学生的心中,使其热爱歌唱、乐于歌唱,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调、合作能力。

年段总目标:

(1)低年段。

用有趣的内容和方式让学生热爱歌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能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明白合唱的意义,掌握合唱的演唱形式,会欣赏合唱歌曲,会进行简单的和声练习,初步尝试合唱。

(2)中年段。

继续培养学生对合唱艺术的热爱和兴趣,初步尝试简单的合唱曲目的演唱,声音统一,和谐自然,声部之间稳定独立;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逐渐养成,为进入高年段学习合唱歌曲打下扎实的基础。

(3)高年段。

能够演唱多声部的合唱曲目,对声音有较强的控制能力,能表现音乐的情感和歌曲的内涵,有感情地演唱;让学生在合唱教学中感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功能,使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3.方法

合唱的训练是需要方法的,应先把中声区的声音练扎实,再解决高音区的挤压问题,然后拓展到音区的通透统一和音准、节奏、咬字、吐字、气息等的科学练习上。

(1)从低年级开始,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聆听、模唱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要用有趣的方式激起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让学生能从儿歌的接口诵读过渡到能用卡农的方式诵读儿歌。教师还可以设计“听音找音”的游戏:用乐器演奏一个长音,让学生寻找这个长音在歌曲的哪个部分,使学生熟练掌握乐谱。另外,教师要加强学生对自然放松的真声演唱的练习,在欣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唱、和声意识的培养。

(2)到了中年级,教师应逐步加强音准的训练。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多声部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训练。如帮助学生寻找共鸣位置,进行扩大音域的胸音训练、头音训练,以及连唱、跳唱、强而有弹性、不连不跳的演唱方法的训练。此外,教师在设计节奏、音高等游戏时,可渗透多声听觉训练,在歌曲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多声部的实践。

(3)高年段的学生慢慢脱离乐器的帮助,逐步形成清唱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要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的问题,做到合唱声音协调、统一。合唱教学不仅仅是要学生唱好一首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倾听、演唱、合作、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这些能力训练渗透在常规积累中。

当然,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教师要根据课堂生成的情况,善于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为合唱做准备。同时,教师应启发学生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使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合唱的快乐和魅力,克服对合唱的畏难情绪。

(特约编辑木清)

猜你喜欢
音乐课程合唱教学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