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振锾
[摘要]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教师应把数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新课标;构建;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80043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需要学校培养出无数有慧心、有灵气、会学习、能创新的人才。长期以来,数学教师习惯于例题的分析,却没有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有的甚至还挤占学生课余的休息时间,让学生反复练习各种习题,这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入手,构建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
一、有效研读教材
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知识体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数学课本上的插图变得多了起来,文字内容相对少了许多,不少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这样才能找准学生的學习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以生活素材设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说明求知欲往往是从疑问产生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入新课时如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而且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教学“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时,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入新课:(1)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几个?(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几个?(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几个?(4)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或四个小朋友,又该怎样分呢?学生对前面两个问题能很快地进行回答,但对于问题(3)和问题(4)却无从下手。通过这样的生活素材引入新课,不仅沟通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在学生认识1/2、1/3、1/4之后,教师继续问学生:“通过新课的学习,现在你知道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3个、4个小朋友时,该怎样分了吗?”……这样教学,既使学生明白该如何解决问题,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
三、设计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式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这说明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实践活动,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如教学“三角形”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用三根小棒能不能围成三角形。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尽可能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交流,这样学生才能总结出正确的结论:三角形任意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另外,在数学课堂中发现很多教师只注重自己的动手演示,不注重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如有的教师执教“升和毫升”一课时,一节课下来,没有出示任何容器让学生观察,更不用说让学生动手操作了。如果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1升或1毫升的水到底有多少,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再与其他的容器进行比较,学生就能准确地知道升和毫升的实际大小。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四、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和交流的机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后,教师可创设模拟商店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购物中学习怎样付钱、找钱;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教师可让学生计算这样的问题“如果给自己班的教室铺地砖,要买多少块地砖”;教学“认识方向”后,教师可让学生到校园去实际体验,明确其他建筑物所在的位置……
总之,教师应把数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