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忠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调动激活学生思维和丰富学生想象的因素,引领学生积极思考、观察、想象、操作、合作、交流,形成空间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空间想象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8004001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一、引领观察,生动想象,形成空间意识
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空间观念薄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依赖于对物体表象的感知。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积极思维、主动想象,建立生动直观的形象,从而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意识。
例如,教学“认识图形(二)”一课时,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并学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出示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然后出示一个《熊出没》的长方形拼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通过观察,学生纷纷说道:“它有四条边。”“它有四个角。”“它一边长,一边短。”……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一小部分,让学生大胆猜一猜这可能是谁留下的“脚印”。这样教学,使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根据观察联想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主要特征,在腦海里构建相应图形的表象,形成空间意识。
二、实践操作,积极想象,发展空间思维
实践操作是强化认知,深化理解,发展思维,提升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让学生单纯地进行观察、模仿、记忆,而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体验、动手操作,使学生的思维、想象和操作并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例如,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教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质正方体和剪刀,试着沿某些棱剪开,看看可以得到哪些图形。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探究:“若用6个正方形,可以拼成哪些不同的图形?”
生1:可以先连排拼四个正方形,然后将另外两个正方形放在它的两侧或旁边。
生2:可以先连排拼三个正方形,然后错出位置将两个正方形并排放在下面,另外一个正方形放在上面三个位置中的任何一个位置上。
生3:可以先连排拼三个正方形,再排拼三个正方形,但是前面两个位置要错出。
生4:可以先连排拼两个正方形,然后错出一个位置继续排拼另外两个正方形,接着再错出一个位置排拼最后两个正方形。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不错。按照同学们的说法,大家动手试一试,看看可以拼成多少种不同的图形?
……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得出:正方体有十一种展开图。通过实践操作、积极想象,既深化了学生对空间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又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协同作用,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三、数形结合,推动想象,提升空间能力
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将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以化抽象为生动、化复杂为简单,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弱,教师若一味地用以往机械重复的模式开展教学,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师不妨巧借数形结合,引领学生想象、推理、探究。
例如,教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准确换算,教师可借助数形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合情推理。首先,教师画出一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并提问:“边长1分米还可以怎样说?”生:“10厘米。”接着,教师将正方形的边长平均分成10份,引导学生利用公式进行换算,由于10×10=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中包含了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即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然后教师让学生动手画图和列算式,推导出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为10,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100。这样教学,通过数形结合,化抽象为直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想象,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和探索创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调动激活学生思维和丰富学生想象的因素,引领学生积极思考、观察、想象、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