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学
摘 要: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古诗词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并在充分把握诗歌固有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快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9-012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9.080
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由于具有文字美、韵律美及对称美等特点,比较易于学生接受,因而受到学生的喜欢。但由于古诗词距离现在年代久远,学生往往感到比较陌生和艰涩,因而又让学生感到理解困难,容易失去兴趣,使教学变得比较被动。因此,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徜徉于古诗词的诗情画意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提高教学效率。为此,笔者以快乐教学法为突破口,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以下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预习,让学生感受自主学习的快乐
任何一首古诗词的诞生,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无论是积极乐观,歌颂赞美,还是愤世嫉俗,针砭时弊,都烙着时代的印记。因此,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让学生利用网络,或到图书馆中查阅古诗词的写作背景,不仅有利于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还能让学生感受自主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诗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上浏览,了解盛唐时代诗歌发展的情况:由于社会安定,国强民富,诗歌高度繁荣,由此诞生了一大批成就卓越的伟大诗人。除了家喻户晓的李白和杜甫以外,还出现了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人等。这个时期的诗歌,主流基本上是乐观、自信与友情。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岑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这样,学生既有兴趣,又可以了解到盛唐时代的诗歌创作特色,为以后学习本时期的古诗词打下了基础。
又如,在教学杜甫的诗歌时,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杜甫也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为什么他的诗歌多是反映民间疾苦呢?通过网上查询,学生会了解到:由于杜甫既目睹了唐朝的繁荣,又经历了社会的动乱。因此,他的诗篇主要反映了安史之乱及唐王朝逐渐衰落的社会面貌。这样,就可以将其与李白等盛唐时代的诗歌区别开来,扫除了学生认识上的疑惑,为以后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享受趣味教学的快乐
情境教学是一条基本的教学原则,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立足诗词的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享受趣味学习的快乐。具体来说,教师可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发挥音乐的作用。音乐是学生都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现在的古诗词大多都配有乐曲,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诗词的背景音乐。例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李商隐的《无题》等时,教师就可以抛弃过去那种语言描述的教学方式,通过播放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同时,教师应告诉学生,这些歌曲都是在古诗词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可以在课余时间去听听。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而且一定程度上还能促进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二是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一体的特点,可以把诗词的内容变得直观化、形象化,因而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促使学生快乐学习。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课的教学,教师可先播放一段伤感而悲戚的轻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然后,在背景音乐中,以幻灯片的形式,显示第一幅图,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萧条凄凉的氛围:黄昏中,一棵只有枝干的枯树,缠绕着几根同样枯干的藤蔓,在一片茫茫的沙漠中独自伫立着;树上悬挂着一个鸟巢,几只即将归巢的乌鸦空中盘旋着。接着展示第二张图片,让人心中泛起归家的愿望:一条明亮的小溪中,流动着清澈的河水。远处,袅袅的炊烟正在从农家小院的屋顶上升起。第三幅图,展示游子对归家的迫切愿望:一个寂寞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没有尽头的古道上踽踽前行。这样的情境,可有效地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诗词中的意象,从而产生想象力,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感受学习古诗词的乐趣。
三、加强诵读,让学生体验自由朗读的快乐
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在诵读上下工夫。通过诵读,可以体会古诗词的意境,达到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目的。
诵读的方法很多,除了教师的范读外,还有学生自读、齐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这些基本的诵读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例如,“教师范读”这种形式,不但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教师强烈的爱憎情感,学习一些朗读技巧,而且还能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而“小组赛读”这种形式,既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同组内合作学习的乐趣,又能体验到组与组之间开展竞争的快乐。
在诵读的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例如,如何把握停顿与节奏、重读与语气、体会感情等。以《观沧海》为例,一般断字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在断句后,再次让学生朗读,分析与第一次朗读的区别,有利于在比较中提高诵读能力。
四、丰富课外生活,让学生体味学以致用的快乐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讓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知识。只有做到学以致用,才能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为此,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古诗词的能力。在这方面,“演、唱、写、编”等手段,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使课堂教学得到有效拓展和延伸,使课堂教学成果得到巩固和加强。
综上所述,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应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在充分把握诗歌固有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灵活选用可行的办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的兴趣。只要做到这一点,就一定能改变古诗词教学的被动局面,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活力的诗歌乐园,让课堂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 马慧芳.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品读古诗词作品[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3).
[2] 佟金凤.让古诗词成为促进学生心灵成长的力量——谈谈初中语文古诗词的背诵技巧[J].教育教学论坛,2012(39).
[责任编辑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