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莉 祝方方 李莹莹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安徽 蚌埠 233000)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且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1。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是不需要建立有创气道的机械通气治疗方式。使用前需要调节吸气压和呼气压,可以这可以提高使用无创呼吸机的依从性2,改善舒适度,减少呼吸机对抗,且操作简单,撤机方便。在施行无创通气期间,实施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营养支持并发症护理等护理干预的研究,来提高患者依从性及预防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BIPAP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收住我院的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挑除昏迷、休克、肺大泡等年龄52~87岁,平均62.45 62.23岁,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干预组)50例,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50例。而且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病程与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控制感染,纠正酸碱平衡加强营养等常规治疗。同时使用BIPAP呼吸机通气模式采用 同步/时间模式(S/T)经口(鼻)面罩起始负气压为(0~12cmH2O)呼吸相压力5cmH2O,呼吸频率10~16次/分钟,进行无创正压通气。
1.2.1 护理干预组给予心理护理 首先给予疾病知识宣教,告知患者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知道患者正确的配合方法使用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必要时可以用病房配合比较好的患者做榜样,增加病友之间的技巧沟通,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并积极配合治疗。配合较好的给予表扬及鼓励,并且指导患者家属以做到对患者的监督与鼓励。查连接点有无漏气,无菌蒸馏水进行湿化,调节合适的温湿度,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依从性。
1.2.2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病情予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干硬、油炸刺激性食物。病情较重者,必要时给以肠外营养,以维持足够的营养,减轻呼吸肌疲劳。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利于疾病恢复。
1.2.3 选择合适的面(鼻)罩,固定松紧以不漏气为标准,并定时放松固定带以放松受压处皮肤,减轻压迫部位皮肤损伤。
1.2.4 长期应用BIPAP 特别是张口呼吸的患者容易出现肠胃胀气,知道患者正确呼吸方法:用鼻吸气,用口呼气。病情允许的可以取高枕卧位或半卧位,以减轻患者腹胀。一旦出现腹胀者可进行肠胃减压,肛管排气,按摩腹部。
1.2.5 人机不同步 患者因焦虑、紧张等疾病心理影响,会导致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步同步,耗氧量增加,导致患者喘、憋、甚至拒绝治疗3。出现这种情况需要耐心指导患者与呼吸机的协调,教会患者深慢节奏性呼吸技巧。
1.2.6 撤机后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肌的功能锻炼 训练缩唇呼吸,增加肺活量。撤机后应及时调节正常的氧流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以便及时处理。
1.3 评估方法:表1对两组患者PH值,PO,PCO2治疗前后进行监测。表舒适度评定:1~10进行评分,如果患者每天耐受时间在2小时以下为不耐受[4]。
2.1 两组治疗后PH、PCO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2、PCO2改善明显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
2.2 舒适度比较,干预组舒适度明显优对照组2组患者的舒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组患者舒适度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t值=2.15,x2值=4.145P<0.05
无创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患者通气,防止和改善CO2潴留快速纠正缺氧是目前呼吸内科常用的治疗手段[5],但无创机械通气实施的有效需要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并且让患者和家属充分了解治疗目的和过程十分重要,这可以直接产生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正面效果,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实施的一些护理干预措施后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护理干预的方法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舒适度。
[参 考 文 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7年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4)254-261.
[2]王雯,黄云娟,吴小庆.慢性心力衰竭伴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无创机械通气的应用及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6 24(11)91-93.
[3]王曙红,蒋冬梅.机械通气舒适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6.21(13)77.
[4]罗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J].华西医学,2010.25(8)1563-1564.
[5]邹玉兰.心理干预对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 12 49(34)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