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涛(枣庄学院 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山东 枣庄 277160)
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作为师范生培养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场所,能够帮助学生训练提高教学实践技能,开展多种竞赛和创新活动[1-2]。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视,评选了一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个高校也不断加大投入,场地设备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实际运行中原有的管理方法和制度,会出现管理效率低、监管不到位等情况[3],需要研究制定更为高效的开放管理制度。
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主要面向全校师范类专业,以培养教育教学技能为主要方向。以枣庄学院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为例,承担着学前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实验中心共有实验分室80间,包括40间钢琴室、4间电钢琴实训室和3间舞蹈训练实训室以及录播微格、蒙氏、奥尔夫、书法、绘画、手工、团体辅导、心理测量、摄影摄像、多媒体机房等实验实训室。同时还不定期承担全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小学教师培训等教学任务。可见实验室类别跨度大、数量多,工作内容繁杂是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的普遍特点(见表1)。
表1 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近3年来的基本情况
新建实验中心实验管理员少且大多缺少相关专业背景[4],基本由专任教师、教辅人员转岗而来。以中心为例,现有专职实验管理人员3名,管理着4 100多m2的实验大楼,面向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和初等教育学院2 489名同学,提供服务。早期采用纯人工管理的方式,管理员必须每天提前30 min到校,取钥匙查课表开门,课后还要及时断电关门,长此以往,遇到特殊天气等情况,很容易出现教学事故。由于公共实验室多,专任教师流动性大,依靠专任教师协助进行实验室管理的难度很大。因此只能调动部分学生协助管理,帮助其申请勤工助学岗,但勤工助学学生人数少,协助进行实验室晚间和周末的管理,也会出现人手少、工作时间长、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
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主要执行教学计划安排的实验教学课程,由于个别场地使用频繁,晚上也正常安排上课。同时还对学生个人或团体活动开放,鼓励学生利用个人的课外时间,自由选择舞蹈、钢琴、计算机等技能项目加强训练,这就要求实验室必须每周7 d每天16 h运行。而长时间的开放,容易形成更多的安全隐患,比如在实验室吃饭、进入舞蹈房不换舞鞋、不注意保护场地和设备、晚间不关电源和门窗、在实验室做无关的事情、不注意保持实验室卫生等等,对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由于缺少实验管理经验,实验室管理早期采用纯人工的方式,从实验室开关门、预约使用、卫生管理、安全巡查等,都需要实验管理员来落实处理,但学生人数多,很难及时处理。由于监管不到位,管理制度容易形成一纸空文,学生违犯纪律的多,巡查处罚的少,久而久之制度对学生失去约束力。同时实验室专用、公共实验室混杂,也要求对管理方式要区别对待,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
创新发展作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一些本科院校办学定位脱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促进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教育部引导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以满足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现在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增加更多的应用、创新类课程,实验实训课时的显著增加,提升了实验工作的重要性,也对实验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6]。要加强实验室的场地和设备建设、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提高管理效率,以满足课外学习、科学实验研究、实践技能训练和学科竞赛以及创新创业活动的需要。
学分制改革要求提高实验室开放教学的水平,设立开放实验课程,允许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学习,传统的班级制管理方式不再适用,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实验课程安排以及配套管理方式[7]。实验课程安排需要根据每学期的开设课程以及选课学生人数和名单进行制定,要杜绝时间地点课程人员的冲突。同时,学生在开放实验室完成的实践成绩,也要汇总给教务系统,如果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也容易出现冲突或错误,这就需要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综合教务以及实验信息,进行协调处理。
为了提高建设效益,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在建立之初整合了两个学院的实验教学资源,本着共建共用的精神,达到节约设备和经费投入,提高设备场地使用率的目的,因此在使用上也需要合理的平衡分配,防止出现独占时间、场地的情况,这就更需要基于学生的需求出发,利用预约机制,保证有真正学习需求的学生有充足的机会[8],从而树立优良的学风。同时对实验设备的开放和有偿使用,也需要利用信息系统做详细记录,单纯依靠纸质文件记录,不利于信息的查询和整理,也容易出现统计不及时和丢失的情况。
因为实验室数量以及课时数和学生数的大幅增加,单纯依靠实验员人工管理会使实验员忙于开门关门等琐碎事务,长此以往不利于实验员的专业发展[9-10]。实验员作为实验室的管理者,更多的应该从事实验室建设方案编制、实验教学准备和解决技术问题、实验设备维护整理和新设备的安装验收、实验室卫生及规章制度、实验室安全工作、实验资产耗材和账目管理、实验室开放与管理、实验室信息统计和档案记录、实验教学和科研等工作。可以看出实验室工作千头万绪,如果不能从繁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势必会影响其他工作,更难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对工作进行思考总结和提高。
实验室预约管理系统主要由监控系统、门禁系统、预约系统组成(见图1)。整套系统基于B/S模式建构[11],并接入互联网,方便学生和教师随时随地使用。
图1 实验室预约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
(1) 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实验室开放的保障,主要由摄像头、麦克风、音箱、存储服务器、液晶拼接屏、可视对讲呼叫终端以及监控管理软件组成。需要为每一间实验室和公共走廊、楼梯、出入大门安装摄像头。要根据实验室数量、面积和分布位置,进行合理规划,争取用最少的摄像头数量全部覆盖,同时也要考虑隐私、光线强度等问题,尽量使摄像头相互对照,当出现摄像头被破坏时方便取证。摄像头可选用400万像素的高清型号,保证视频的清新度。经费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选择带云台的型号。
监控视频的存储,要尽量大,因现在摄像头大多具有高像素大码流的特点,更需要较大的存储空间,以存储更长的时间。一般可以设计为存储20~30 d,以存储20 d为例,130个高清摄像头3 MB码流的情况下,需要存储空间接近120T。传输网络需选用1 000 MB网络。存储服务器及其他服务器,需要放置在背阴面的房间,方便散热。
在实验管理室可配备液晶拼显示接屏,将全部监控信号集中显示,有利于实验管理员快速掌握实验室的整体情况。同时安装可视对讲呼叫终端,方便管理员快速与某一个摄像区域内的人员进行语音沟通,免去楼上楼下奔波之苦。
监控管理软件可以方便的对监控进行查询和导出,同时还具有报警功能,可设定对某一特定区域进行检测,当发现有人违规进入特定区域时,比如翻窗时,可以自动发出报警信息,帮助管理员快速定位违规区域信息。
(2) 门禁系统。门禁系统是实验室开放的基础,只有管理好准入规则,才能进行有效开放。实验室门禁分为走廊大门门禁、专用实验室门禁、公用实验室门禁,对不同的类型实行不同的准入条件。如走廊大门门禁:可以对相应学院的学生和老师开放,避免无关人员的进入;专用实验室门禁:因专用实验室内有大量的贵重仪器设备,一般不对全体开放,可以分配给专用的老师或学生,方便落实安全责任制,提高实验师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公共实验室门禁:一般是对大部分学生开放的实验室门禁,需要根据课程安排和预约情况,指导师生按时进出。
门禁系统由梯口机、门禁设备、门禁管理服务器、门禁管理软件组成。梯口机可以支持密码、刷卡、声波、人脸识别等多种开锁方式。考虑到管理方便和安全性,目前只开放了刷卡方式。门禁设备采用磁吸式门禁,当出现停电等特殊情况时,可以自动解锁,方便人员快速撤离。同时对大教室应设置多个门禁,方便学生在短时间内的集中进出。门禁管理服务器和门禁管理软件需要管理所有的梯口机等电源设备,负责所有门禁的开关,和门禁权限的管理,也可以通过网络连接电源控制箱,对独立的仪器设备进行供电控制,方便对设备的管理。
(3) 预约系统。预约系统是实验室开放的核心,主要由预约机、预约管理服务器、预约管理软件组成。预约机负责承担学生的自主预约,使用液晶触摸一体机,方便学生操作,但预约机数量较少,一般一层楼配置1台,更多的预约操作是通过学生的手机进行,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预约。预约管理软件由学生端和管理端组成。学生端可以通过浏览器或APP访问,主要完成实验室的预约、查询、密码修改以及通知公告的功能。方便学生掌握实验室的使用情况以及个人的预约状态,也可以提前取消时间还未发生的预约记录。管理端可以完成各项实验室开放管理功能,方便管理员进行操作。预约管理软件所涉及的学院、教师、班级、学生等基础数据,与校园一卡通系统相连,每天定时进行数据同步。
借助使用实验室预约管理系统,相关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要向着高效的方向进行调整。
(1) 巡查管理。预约系统能为实验管理员巡查提供所需要的全部实验室的实时运行数据,包括地点、当前课程和班级信息、当前预约人、当前预约人数、当前在用人数等信息。管理员可以在实验管理室大屏幕上对照状态监控信息与监控视频,对不符合预约状态的学生进行询问并进行处理;同时也可以在巡检过程中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查询,方便快速判定实验室预约状态。
(2) 课程管理。预约系统能为课程管理提供学期管理、作息时间管理、课程安排管理等功能[12]。每学期开学前,由管理员建立学期信息和作息时间信息,导入教务系统中本学期的实验课程安排表,系统可自动按时对上课人员赋予开门权限,不需要人工干预,提高了效率。如遇假期或教师请假调整课时,也可以在课程安排管理中进行变更。
(3) 预约管理。预约系统为预约管理提供包括预约审批、预约查询、违约记录查询等功能[13]。学生个人预约由学生自主预约,系统默认通过审核;对学生团体预约或班级预约,因为涉及人数多,设备场地少,为防止影响其他预约,需要活动负责人建立活动小组进行预约,由管理员进行预约审批。同时可以对学生的每日可预约次数、可预约期限和时间进行系统设定,防止出现恶意抢占预约的情况。系统对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约信息进行记录,当违约次数超过设定阈值,就会锁定该用户,不允许继续预约,由管理员进行处理。迟到和早退都设有缓冲时间,防止因课间时间短、学生人数多,出现拥挤情况。违约管理也达到了考勤的作用,督促同学按时上课。相关信息也可以反馈给学生管理部门,进行量化考核。
(4) 信息统计。实验管理员每年都需要填报各种统计信息表格,因为数据量大、时间长,传统的统计大多由人工完成,统计时间长,信息不够准确。利用系统的信息统计功能,可以统计包括实验室使用率、课堂到位率、学期个人或团体到位率、实验室预约到位率、开放实验情况、毕业设计使用情况、实验教师课时统计等信息,方便管理员填报相关数据。同时系统数据的积累,也可以为实验大数据分析提供可能,帮助管理员分析实验室的状态,为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5) 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开放管理的重中之重[14],每个实验室都需要落实责任人,管理员要每天巡查一遍所负责的实验室,检查各实验室的场地、设备、人员的运行状态,并对相关的检查信息和档案文件做好记录。预约系统也设定了相关功能,通过刷卡记录查询,可以很方便的定位人员信息,方便落实责任主体;通过学生钢琴座位管理,为每一位学生分配1台专属钢琴,防止出现使用混乱的情况;通过用户设备权限管理,为不同的用户设定不同的设备权限,方便对实验室管理员、实验教师、门卫物业、卫生值日生、勤工助学人员的权限管理。勤工助学人员的加入对实验室开放起到了有益的补充,针对晚上和周末实验管理员下班的时段,协助做好实验室检查及晚间关灯、关电、关窗、关门等管理工作,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汇报和处理。
(6) 卫生管理。引入实验室预约管理系统后,卫生管理方式也需要进行调整。本着谁使用谁负责、相对公平的原则,专用实验室上课班级和人数单一的情况,安排由上课班级负责卫生;公共实验室上课班级多,课时安排紧密的情况,则安排上课班级轮流打扫。同时对违约次数过多和违反管理制度的同学,给予3次义务劳动处罚,防止出现因违纪不处理,而形成不良风气,同时也补充了实验室工作所需的人手。对有值日工作的人员,发放一张卫生值日门禁卡轮流使用,方便值日同学进出实验室,同时也方便管理员通过查询卫生值日卡的刷卡记录检查值日考勤。
通过1年的运行,实验室开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具体体现在:
(1) 管理效率提升。将实验管理员从繁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2016学年实验室共安排实验课程51门、项目528个、20万人时数。其中实验开放任务27 922人时数,实验室承担教学和开放工作量逐步加大。
(2) 学生预约量提升。从2个学期的预约数据来看,学生预约次数、预约人数、累计预约时间、实际利用时间都逐步增加,学生逐步适应系统的运行(见图2)。从预约时间来看,基本呈现每学期两边高、中间低的态势,特别是临近学期末学生预约量显著增加(见图3)。
图2 2016学年实验室开放预约情况统计
图3 2016~2017年第二学期各月份预约次数
(3) 管理制度不断健全。预约系统的运行需要管理制度的不断跟进[15],每个实验室都制定了相应的使用制度并进行张贴,同时管理员职责和任务分配也更
加清晰。
(4) 安全隐患逐步减少。通过制度约束和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1年来预约管理系统产生违约记录70%左右为旷课,20%左右为早退,10%左右为迟到,反映出学生上课刷卡仍然不够主动,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督促和巡查力度。
(5) 不足。由于实验室预约管理系统是建立在校园网和电力基础上的,校园网的质量对系统的运行起到决定性的影响,遇到网络故障、长时间停电检修、网络安全、系统故障等问题,就会使系统无法登录或运行,从而影响实验室的运行,这就要求做好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遇到故障,需要人工及时干预,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寻找问题根源,及时修复。同时实验室开放管理还需要不断优化,结合使用者的角度,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开放的效率,增加实验室开放项目[16],提高学生的自主预约率。
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是实验室发展的方向,只有强化开放式教育理念,通过加快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建立网络化、智能化的实验室预约信息平台,来解决实验室开放的实际业务需求,不断完善规范化、人性化、以学生为本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共同推动实验室工作向着开放、共享、高效、安全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邢丽波,桂 馨,康九红. 实验室开放与管理[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1(9):252-255.
[2] 贺建武,麻明友,陈 斌,等. 地方高校教学型实验室开放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4):240-242,259.
[3] 张艳芬,刘中成,耿 强,等. 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180-183.
[4] 吴文华,杨 庆,沈新元,等. 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下的实验室开放管理[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72-176,197.
[5] 杨章伟,张婉婉. 开放性实验室的网上预约系统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384-386.
[6] 宋国利,盖功琪,苏冬妹.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91-93+132.
[7] 孙巧妍,陈祥光,高贯祥,等. 基于专业技能标准与学分制融合的实验室开放模式探讨[J/OL].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3):227-231.
[8] 潘信吉. 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9):143-145,154.
[9] 张春平,胡 慧. 教学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OL].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4):232-234.
[10] 李素峰,刘 炜,耿亚飞,等. 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4):242-246,256.
[11] 朱 浩,左志宏,蒲永华,等.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实验预约管理系统[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2):218-221.
[12] 李 强,明 艳. 专业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2):224-226,263.
[13] 王西芳,王西平,杜慧芳,等.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预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5):158-161.
[14] 陶辉锦,尹 健,周 珊,等. 创新人才培养的开放实验室管理实践与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3):25-27.
[15] 荣华伟,钱小明,钱静珠. 关于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2):233-236.
[16] 云中华,李勇峰,姜志峰,等. 信息技术开放实验室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3):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