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多媒体阅读时代的特点

2018-07-03 09:14朱慧峰
新闻采编 2018年3期
关键词:装帧艺术化无纸化

◇ 朱慧峰

出版业的每一次飞跃都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网络等媒体的不断兴起,为现代出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网络出版的出现,甚至可以让我们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传统出版从写作、编辑、制版、印刷等多个环节,我们不得不承认,出版的“无纸化”时代已经初露端倪。纸媒出版作为传统业态,已经越来越多地感觉到新兴的电子出版、网络出版所带来的压力。

无纸化:全民阅读时代即将到来

大量电子出版物的出现,尤其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而实现的网络出版,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开始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屏幕开始逐步取代纸张,成为出版物内容的重要呈现方式。与此同时,网上的阅读与浏览已经逐步成为人们业已成型的生活习惯。甚至有人认为,随着在现实工作中无纸化办公的实践与普及,阅读的“无纸化”时代也将很快到来。面对日益严峻的现实,作为传统业态的纸媒出版,人们更多地习惯于站在传统出版业态的立场上,把新兴的出版业态作为传统业态的对立面加以对待。出版业的“无纸化”似乎只是作为传统出版业态的“终结者”而出现的。

实际上历史地来看,事实远非如此。从文字的出现到纸张的发明,从抄写到雕版印刷,再从活字印刷到激光照排……在这一进程中,每一次技术进步给人类带来的无不是文化传播效率的提高。换言之,随着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是人类文化传播成本的降低。这也就意味着可以有更多的人,以更加方便而廉价的方式获取信息、获得知识。“无纸化”将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廉价的方式来实现纸媒阅读所可以做到的一切。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文化传播成本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大量在纸媒时代的非阅读群体加入阅读群体中,大大扩张了整个社会的阅读人数,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与此同时,原有的阅读群体发生了分化,面对多元的阅读选择,许多原来的纸媒读者开始放弃“读书”,成为“网民”以及其他电子出版物的受众群。这所有的一切都在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民阅读时代”即将到来。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将新兴出版业态与传统业态对立起来。肇始于新技术而兴起的新兴出版业态,是通过吸纳大量原属非阅读群体而实现扩张的。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多元化的阅读选择确实将大量原属传统阅读群体的“读书人”带入到新阅读者的行列,从而大大削减了传统出版业态的市场份额。但如果经过冷静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分“去读书化”的读书人与原先的非阅读群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注意到,电子出版物的快捷便利与纸质出版物宜于深度阅读之间,并不存在本质矛盾。电子与纸质出版物同时存在,更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要。

产业化:满足多元化的阅读需求

面对新兴业态的电子出版、网络出版,我们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它给人们带来的快捷与便利,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兴业态的发展,由技术变革而兴起的“出版革命”,将对人们的阅读习惯以至于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原本更多地作为发展性消费出现的阅读,开始向生存性和享受性消费分化。新兴业态所能给人们提供的海量信息,使得越来越多的阅读成为一种生存性需要。浏览网络、使用网络以及其他电子出版物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每天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很多人依靠这些新兴业态所生产的海量信息来“谋生”。另一方面,传统业态的纸质出版物开始出现艺术化趋向,有越来越多的书籍从内容、版式、装帧乃至于印制开始选择艺术化的操作路径。纸媒书籍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品味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纸媒阅读更多地成为一种文化享受。这样一来,原本基于人们发展需要的单一学习性阅读逐步分化,大量的生存性乃至于享受性阅读开始扩大其在社会阅读总量中的份额。这样一来,随着阅读需要的转变,相应的出版业态也做出了及时反映。新兴出版业态的引入,促进了出版作为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阅读从发展性消费向生存性、享受性消费的分化,相应地促使出版业由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的转化。阅读需要的多元化发展,促使出版业放弃原有的事业性业态发展模式,转而选择较之于事业性业态发展更为灵活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化治理格局,利用市场化经营模式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资源配置,最终通过产业化实现行业的发展。

面对新兴出版业态的发展给传统业态带来的压力与机遇,谋求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的共同发展成为出版业未来发展的不二选择。通过集团化经营,在发展传统业态的同时,开发并实现新兴业态的发展,这也成为现时下中国出版企业普遍采取的发展模式。新、旧业态共生发展,共担风险,通过不同种类的优质产品来打动读者,从而在满足读者需要的同时,发展自己,已经成为许多中国出版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成功法宝。

品味化:适应多极化的阅读市场

阅读需要的多元化趋势,其最直接结果即造成了阅读市场的多极化。由传统意义上单一学习性消费而培养起来的学生教材、教辅出版,目前仍是中国,尤其是地方出版企业最大的收入来源。这样的现状就要求我们,在巩固基本盘的同时,想办法克服目前单纯依靠教材、教辅为生的出版社盈利模式缺陷。基于此,开展研究型出版,深化和优化出版产品的质量及学术水平,并最终通过“走出去”,与世界市场接轨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出版发展的基本思路。

作为各图书品种中最为“学术化”的古籍整理类图书,如何“走出去”成为该类图书研究型出版成败的关键。目前国内各出版企业对此类图书出版的关注,是开展研究型出版的一大亮点,主要体现在“域外汉籍”及“海外中国学研究”图书的出版方面。辽海出版社影印出版了日本竹添光鸿注本《左传会笺》(底本为日本帝国图书馆藏本,并申请了国家古籍补贴)及上海古籍出版社“早期中国研究丛书”(日本汉学研究)等图书的出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走出去”并不是仅仅将我们做的书卖出去,更重要的是“开门办社”,从组稿、编校、装帧设计、出版印刷直至最终的发行销售全方位立体化地“走出去”,真正做到“用而不养”进而实现本社利益的最大化。

面对琳琅满目的排架书品,图书装帧设计的“艺术化”趋势日渐明显。面对海量的图书出版与读者日益多元的阅读需要,多元化、艺术化的图书装帧成为吸引眼球、巩固市场的“制胜法宝”。在这一方面,上海的同行先行一步,上海人民出版社针对女性读者的审美心理,量身打造的个性化阅读书品在展会上十分抢眼。唯美的装帧使图书更多地成为都市人把玩的“艺术品”,品味阅读成为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女性、儿童、老年群体等特殊审美心理量身打造书品,是成功营销的必要前提。值得注意的是,内文的装帧设计作为图书装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艺术化装帧整体效果的实现,意义愈加凸显。

从编书到做书,我们关注的并不仅仅是细节的精致化,我们所要追求的是真正做到从编辑到出版人的转型。

参考文献:

柳斌杰.加快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与发展[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05-30(005)

猜你喜欢
装帧艺术化无纸化
地铁车站装饰装修的艺术化设计与应用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大力推进
无纸化入学报名多多益善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艺术化 可否成为乡村的未来
不规则抽象
韩剧《坏男人》艺术化叙事策略浅析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基于线性视觉流程的出版装帧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