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课堂”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与探索

2018-07-03 11:50林碧航
名师在线 2018年13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写作能力教学内容

林碧航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江东中心小学,福建莆田 351100)

引 言

小学语文素养不仅包括简单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流,还包括句篇的积累、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甚至是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与视野、情感态度等。因此,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这个生活节奏快速的年代里,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亲自去弄懂、悟透,才是快速提高其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1]。

一、“慢课堂”的特点与要求

“慢课堂”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内拖拉怠慢,而是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情况下,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和品味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感受人文和人性之美。

(一)“慢课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教育是学生最关键的学习生活阶段,对学生奠定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与基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教学群体,由于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同,小学生之间的人文素养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不足。其次,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事物关注持续时间较短,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在此背景下,只有将教学过程放慢,让学生带着兴趣“慢慢”理解教学内容,才能在课程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进而引导学生去阅读、理解、体验。

(二)“慢课堂”是由语文素养的培养特点决定的

语文素养包含的内容较多,也涉及许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但是对于不符合小学生年龄认知的知识要予以减少。具体来说,就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语文知识和素养培养的重点上,将更多的时间应用到学生细读慢品、斟字酌句的地方[2]。在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教学重点进行引导,看似减慢了课堂的节奏,但可以让学生真正地感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慢课堂”是学生成长的要求

小学是学生打基础、培养学习兴趣的阶段,如果教师教学过程中过于急躁,期望在短时间内将文化知识灌输给学生,反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将课堂教学节奏慢下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感受文学知识的魅力,享受学习和认知的快乐。这对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慢课堂”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中的实践与探索

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引入“慢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求以“慢”的节奏,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节奏,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学习方法,树立健康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

(一)根据语文素养的内容,精选教学内容

人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学生人文精神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因此,要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学情和教材来选择少而精的教学内容。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进行教学和评价的依据,课程标准与内容也符合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因此,我们要将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效地贯彻到各个学期甚至各个阶段与学时里。其次,要结合学生的学情(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学习能力等),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3]。例如,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除了培养其学习能力之外,还可以引导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以全面提升其思维和学习能力。最后,对于教学环节要进行精心的设计,课堂节奏要慢,扩大课堂容量,以学生能接受、有收获为前提。

(二)让课堂慢下来,促进学生深入阅读

阅读能力和认知能力是语文素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阅读训练”也是长期以来总结的宝贵教学经验。谚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深入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大有裨益。深入阅读能够促进学生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地投入文学作品中,去体会作品中的人、情、物和真、善、美。而且语感、词语也是在大量阅读、大声朗诵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因此,让课堂慢下来,在精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引导学生去深入阅读。例如,在开展新的课程教学前,可以在课堂上抽出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先对内容进行深入阅读,并在阅读后谈谈自己的理解,这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让课堂慢下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构建开放且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但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经常会将应试思维渗入课堂当中。例如,针对分值较高的阅读理解题,在教学中就会将标准化的词语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背诵下来,如果考试中遇到就能直接应用。虽然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也导致学生丧失了思考能力,限制了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因此,让课堂慢下来,针对课程和教学目标设置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其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并在讨论后将学生思考出的结果和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汇总,由教师进行点拨释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

(四)让课堂慢下来,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写

写作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至关重要。写作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丰富的积累、不断的练习才能得以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扩大小学生的阅读面,以实现由“量”到“质”的积累,这样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另外,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写作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例如,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甚至一本书、一部电影的观后感,都是培养和形成良好写作习惯的重要方法。学生的作文也最能呈现学生的内心世界,最能折射学生的人格,最能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指导,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所选作品进行深入研读和分析,将作者表达思想的方式、作品的结构讲解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结 语

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首先要适应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慢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要根据语文素养的内容,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积极写作,从而实现小学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

[1] 高维公.让“慢课堂”成就孩子的学习素养[J].教育文汇,2015,(04):32-33.

[2] 王珏.美国的“慢”课堂[J].上海教育,2016,(02):54-55.

[3] 包亚娟.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五大途径[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09):16-17.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写作能力教学内容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探索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探讨如何通过课外阅读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