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权力视角下研发创新投入对创业板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2018-07-03 06:20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权力模型研究

(西南政法大学 商学院,重庆 401120)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研发创新正逐渐被理论界和实务界认为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和长期发展的关键[1]。而研发创新决策的制定者是企业的CEO,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管理层权力理论,CEO权力可以通过对企业内外部资源配置的影响作用于研发创新决策,从而影响研发投资项目的执行效果,最终影响企业绩效。虽然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研发创新投入的重要作用取得了共识,但我国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强度依然不高,而且企业间的研发创新投入差距也较大。很多学者从企业内部特征、外部环境等多个方面对影响企业研发创新投入强度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继而学者们开始关注如管理层和董事会特征等内部治理因素的影响,而少有研究关注CEO权力这一因素对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CEO在企业的研发创新中起着主导作用,在研发创新投入相同的条件下,CEO权力配置不同,会使企业达到不同的经济效果。

在所有企业中创业企业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新兴群体,其中较多的是高新技术企业,创业企业研发创新投入是否取得良好的绩效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超额利润有很大的影响。鉴于创业企业对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具有的重要作用以及研发创新活动对创业企业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本文选取了2012-2016年的创业板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研发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CEO权力配置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为优化CEO权力配置、促进创业板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提供建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

许多国外学者如Griliches[2],Mairesse和Hall[3],Krishnan和Tadepalli[4],Vanderpal[5]都认为研发创新投入能够提升企业绩效,研发创新是企业盈利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我国关于研发绩效的研究起步较晚,早期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停留在产业层面,无法从微观角度为企业研发创新投入提供决策参考[6,7]。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研发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完善,使得上市公司研发创新投入数据要得容易取得,但由于已有研究在样本选取、绩效指标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研发创新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结果差异较大。同时,由于研发创新活动是一项长期投资,投资回报可能要几年的时间来实现,因此研发创新投入可能存在滞后效应。国内学者罗婷等[8]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发现R&D投入与未来年度利润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与未来一年的股价变动显著正相关 ,而与同期股价变动不相关。Falk[9]的研究也显示研发投入强度与滞后两期的销售增长率显著正相关,但这种正向影响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鉴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H1: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呈时滞性正相关关系。

(二)CEO权力在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随着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企业内外部治理环境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而CEO作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在企业研发创新决策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研发创新具有投入资金多、投资回收期长、风险性高等特征,其投入强度取决于决策者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与CEO个人权力的大小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本文根据 Finkelstein[10]的四维度权力分类法,结合我国国情,按照CEO权力来源不同,将其划分为结构权力、专家权力和所有权权力3个维度,并在不同的CEO权力配置情形下对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做具体分析。

1.CEO结构权力对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

结构权力是基于组织结构和职位层级的影响控制能力,CEO的结构权力越大,对企业的控制力越强。CEO处于科层结构顶端,这种权力使得CEO可以通过控制各种可控资源来管理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11]。在现有的实证研究中,最常见的CEO 结构权力的衡量指标是CEO是否兼任董事长[12-14]。根据代理理论,如果企业CEO兼任董事长,就会造成企业决策权力的过度集中,越容易产生自利行为,偏向于研发创新投入的短期效益;同时也会使董事会的信息处理能力受到限制,缺乏董事会对CEO的有效制约,使其研发决策随意化,企业也很可能因CEO决策失误而陷入困境,从而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

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CEO结构权力对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2.CEO所有权权力对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

牛建波[15]指出随着CEO任职时间的延长,其社会阅历和业务经验都会有大幅度提高,从而CEO管理能力会相应增强。在徐细雄和刘星[16]、卢剑峰和张晓飞[17]等学者的研究中都采用了CEO任期来反映专家权力。CEO任期越长,一方面由于其掌握了更多有关企业内外部的日常经营信息而能够做出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发决策,因此其决策的质量也更高,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研发活动的价值实现。另一方面,CEO专家权力对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还体现在对研发活动的管控上。CEO管理经验越丰富,对研发活动的资源配置能力和过程控制能力越高,越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研发投资绩效。

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CEO专家权力对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3.CEO所有权权力对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

陶文杰和金占明[18]指出,在以所有权权力为中心的代理关系中,所有权是权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拥有所有权的CEO权力更大,更有能力决定企业的成长方向。当对CEO进行股权激励后,CEO既是管理者又是股东,拥有了与股东分享研发成功所带来股价上涨收益的机会,促使其倾向于和股东一样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加大企业研发创新投入,积极管理研发活动的全过程,提高研发创新的效率与效果,最终实现改善企业未来绩效的目标[19]。

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CEO所有权权力对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

本文选取了2012-2016年创业板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其中样本经过以下筛选程序:1.剔除ST、*ST企业;2.剔除金融类企业;3.剔除创业板企业CEO当年发生变更的样本观测值;4.剔除有关数据缺失的样本。此外,为了保证满足计量方法的需要以及考虑研发绩效滞后性的测度问题,本文进一步剔除只有一年观测值的企业,最终选取了317家创业板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本文中的研发创新投入数据来自于巨潮资讯网,通过对上市公司年报的编码而获取,其他数据来自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为了避免极端值的影响,本文所有连续变量在1%的水平上进行缩尾处理。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本文以净资产收益率(Roe)来衡量企业绩效,考虑到研发创新投入可能存在滞后效应,参考陶文杰和金占明[18]的做法,选取滞后一期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

2.解释变量

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本文选取研发投入/营业收入这一相对值来衡量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R&D),研发创新投入强度可以消除企业规模的影响,从研发创新的相对强度来检验企业的创新绩效[19-21]。

3.调节变量

Finkelstein[10]的权力四分类模型将CEO权力分为结构权力、专家权力、所有权权力和声望权力。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参考Park等[22]的测量方法,将CEO权力指标分为:结构权力(Power1),选取CEO是否兼任董事长予以衡量;专家权力(Power2),选取CEO任期予以衡量;所有权权力(Power3),选取CEO持股比例予以衡量。

4.控制变量

本文在借鉴解维敏和唐清泉[23]、胡明霞[24],Han等[25]文献基础上,控制了资产负债率(Lev)、企业规模(Size)、股权集中度(Equity_con)、股权制衡度(Equity_bal)、企业成长性(Growth)、高管薪酬(Compensation)、现金流动性(Cashflow)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同时还控制了行业(Industry)和年份(Year)。本文各变量的具体定义见表1所示。

(三)模型构建

根据上文的分析构建研发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以及CEO权力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的模型如下:

Roei,t=α0+α1R&Di,t+α2Poweri,t+α3Poweri,t×R&Di,t+α4Levi,t+α5ln(Size)i,t+α6Equity_coni,t+α7Equity_bali,t+α8Growthi,t+α9Compensationi,t+α10Cashflowi,t+α11Industry-dummies++α12Year-dummies+δ

本文釆用了层次回归的方法验证了研发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作用。共分为三个步骤:其一,先做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回归;其二,引入CEO权力变量;其三,引入CEO权力与研发创新投入的乘积项。在实际操作中将CEO权力分别用CEO结构权力(Power1)、CEO专家权力(Power2)、CEO所有权权力(Power3)进行替换分析。这样,共产生了7个回归模型,模型(1)考察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检验H1;模型(2)、(4)、(6)检验CEO的不同权力配置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模型(3)、(5)、(7)用来检验CEO的不同权力配置的调节效应,以检验以检验H2a、H2b、H2c。

表1:变量及其定义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变量描述性统计

根据表2所示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我国创业板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8.4%,这对于有着高成长性的创业板来说是较低的。我国创业板企业2012-2016年的平均研发创新投入强度(R&D)为7.5%,而2010-2013年创业板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为7.2%[26],说明创业板研发创新强度整体有所提升,这反映了企业对研发创新投入越来越重视。CEO结构权力(Power1)的平均值为0.48,反映出创业板两职分离的企业数量略多。CEO专家权力(Power2)比较集中,CEO任期跨度较大。所有权权力(Power3)平均值为0.139,这与陈琴[27]发现2012-2014年创业板企业CEO持股比例为14%相近。资产负债率(Lev)平均为28.4%,说明我国创业板企业更多依靠内部盈余进行融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Equity_con)的平均值为32.3%,表明“一股独大”的现象有所缓解;而股权制衡度(Equity_bal)的均值为91.6%,表明我国创业板企业的股东之间具有一定的制衡度。

表3:主要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

(二)相关性分析

表3检验了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发创新投入(R&D)与企业绩效(Roe)在1%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初步验证了假设H1。CEO结构权力(Power1)和专家权力(Power2)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和所有权权力(Power3)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控制变量方面,资产负债率(Lev)、企业规模(Size)、股权制衡度(Equity_bal)、公司成长性(Growth)、高管薪酬(Compensation)和现金流动性(Cashflow)都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股权集中度(Equity_con)与企业绩效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可看出,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三)多元回归分析

表4中模型(1)到模型(7)展示了研发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CEO权力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所有回归方程的F值均在1%的统计上显著,表明回归模型的整体效果均显著。回归结果显示,在模型(1)中,企业研发创新投入(R&D)的回归系数为0.148,且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为正,t值为4.587,这表明研发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提升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假设H1得到支持。

表4:变量回归分析结果

根据模型(2)和模型(3)的回归结果,CEO结构权力与研发创新投入的乘积项Power1×R&D在系数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CEO结构权力负向显著调节了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假设H2a成立。这意味着在企业CEO兼任董事长的情形下,削弱了董事会的独立性使其不能有效发挥监督职能,造成企业研发创新决策的随意化,CEO结构权力的膨胀加大了研发活动中的代理成本,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进程。

模型(4)中CEO专家权力(Power2)本身对企业绩效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在引入CEO专家权力与研发创新投入乘积项的模型(5)中,Power2×R&D乘积项的回归系数为0.145,在10%的水平上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CEO专家权力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假设H2b未得到验证。这可能是由于随着CEO任期的延长,尤其是当CEO已临近卸任或退休时,他们难以从研发创新投入中获得好处,因此CEO就可能会逐渐表现出不思进取的心理及行为特征,从而减少甚至放弃高风险的研发投资决策,削弱了研发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

模型(6)加入CEO所有权权力(Power3)后,调整后的R2由0.173显著提高到0.189,模型整体的拟合度明显上升。模型(7)中CEO所有权权力和研发创新投入乘积项Power3×R&D与企业绩效的回归系数为0.108,达到了5%的显著性水平,且为正,假设H2c得到验证。这一结果表明,对CEO实施股权激励后,能够将CEO和股东的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促使CEO作出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研发决策,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得到加强。

(四)稳健性检验

为检验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稳健性测试:采用总资产收益率(Roa)作为企业绩效的替代变量,研发投入/总资产作为研发投入替代变量,其他变量保持不变,对模型重新进行回归,回归结果的符号和显著性与前文研究结论没有实质性差异,表明本文结论较稳健。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以2012-2016年创业板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基于CEO权力视角,探讨了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强度将有利于促进创业板企业绩效的提升;第二,在CEO的不同权力配置对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中,CEO结构权力对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起着负向调节作用,CEO所有权权力对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起着正向调节作用,而CEO专家权力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无调节作用,并且随着CEO任职时间的延长,CEO专家权力加大将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明确CEO权力的不同来源,合理配置CEO权力。企业应该侧重于董事长与CEO的两职分设,避免研发决策权和监督权在同一个人的手中,使董事会与CEO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同时,由于研发项目具有收入跨期性和高风险性的特点,实行股权激励这种长期激励计划,能够将CEO的收益与企业的长期收益结合起来,因此企业应加快完善CEO的股权激励计划,并合理安排CEO的任期年限。第二,企业应该尽量合理地增加股权集中度,构建大股东多元化、股权相互制衡的治理机制,兼顾合理的股权结构与研发投资决策的协调,有利于企业研发活动的良好运行。第三,我国上市公司尤其是高科技上市公司仍然需要提高研发投入的力度,企业CEO应该从战略层面制定研发创新策略,对研发活动进行全流程管理,提高企业研发的绩效产出效率,进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JS

参考文献:

[1]屈海涛,赵息.CEO权力结构与研发强度——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投资研究,2015(11):42-52.

[2]Griliches Z., Productivity, R & D, & Basic Research at the Firm Level in the 1970's [R]. Working Paper,1986:141- 154.

[3]Mairesse J.,Hall B. Estimating the Productivity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 Exploration of GMM Methods Using Data on French & United States Manufacturing Firms[J].Asia-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1996,4(2):95-126.

[4]Krishnan H.A.,Tadepalli R., Park D. R&D Intensity, Marketing Intensity,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2009,21(2):232-244.

[5]Vanderpal G.A. Impact of R&D Expenses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 Finance,2015,15(7):135-149.

[6]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38-45.

[7]吴延兵.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8):51-64.

[8]罗婷,朱青,李丹.解析R&D投入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J].金融研究,2009(6):100-110.

[9]Falk M.Quantile estimates of the impact of R&D intensity on firm performance[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2,39(1):19-37.

[10]Finkelstein S.Power in top management teams: dimensions, measurement, and valid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1992,35: 505-538.

[11]权小锋,吴世农.CEO权力强度、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业绩的波动性——基于深交所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4):142-153.

[12]Finkelstein S.,Hambrick D.C.,Cannella A.A.Strategic leadership : theory and research on executives, top management teams, and boards[M].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2009.

[13]Lewellyn K.B.,Muller MI-Kahle.CEO Power and Risk Taking: Evidence from the Subprime Lending Industry[J]. 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12 , 20 (3) :289-307.

[14]陈守明,冉毅,陶兴慧.R&D强度与企业价值——股权性质和两职合一的调节作用[J].科学学研究,2012(3):441-448.

[15]牛建波.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与总经理长期激励——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C].中国第三届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4:537-546.

[16]徐细雄,刘星.放权改革、薪酬管制与企业高管腐败[J].管理世界,2013(3):119-132.

[17]卢剑峰,张晓飞.CEO权力、投资决策与民营企业价值[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10),102-112.

[18]陶文杰,金占明.CEO权力、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的关系[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1354-1360.

[19]吴云端.高管持股、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来自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15(33):41-44.

[20]Connolly R.A.,Hirschey M. Firm size and the effect of R&D on Tobin's q[J].R&D Management,2005,35(2):217-223.

[21]张其秀,冉毅,陈守明,王桂.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股权制衡还是股权集中?——基于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7):126-132.

[22]Park J.H.,Kim C.,Chang Y.K.,Lee D.H.,Sung Y.D.CEO Hubris and Firm Performance: Exploring the Moderating Roles of CEO Power and Board Vigil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5, (2): 1-15.

[23]解维敏,唐清泉.企业研发投入与实际绩效:破题A股上市公司[J].改革,2011(3):100-107.

[24]胡明霞.管理层权力、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8):140-149.

[25]Han S., Vanda VK., Silveri S. CEO Power and Firm Performance under Pressure[J].Financial Management,2016 , 45 (2) :369-400.

[26]王楠,苏杰,黄静.CEO权力异质性视角下政府资助对创业板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7(8):1199-1207.

[27]陈琴.CEO政治关联与持股对公司创业导向的影响——基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6(11):142-145.

猜你喜欢
权力模型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FLUKA几何模型到CAD几何模型转换方法初步研究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