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珂
(重庆日报,重庆 400010)
做好全国两会报道对于党报来说是一年工作中的“重头戏”,这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宣传任务,也是全面提升党报“四力”的重要契机。
2018年3月,全国两会胜利召开,选举出了新一届国家领导机构,举世瞩目。会议期间,中央媒体和地方省级党报使出了“十八般武艺”,从报道内容、形式、媒体融合等方面全方位发力,为宣传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
本文通过重庆日报和几家省级党报的2018年全国两会报道,梳理出“稳、巧、新”三个关键字,总结了地方党报编辑工作中的一些经验。稳,指增强“四个意识”,确保报道不出差错、稳妥安全;巧,即巧选报道角度,提炼新闻信息,展现新闻价值;新,即注重创新创造,新闻策划结合地方党报特点,突出重点亮点。
对党报编辑的工作来说,确保报道从内容到形式稳妥安全、不出差错,这是首要要求,报道全国两会尤为如此。编辑工作如何做到稳妥安全,概括起来就是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关注、对标对表。
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每天会播发领导活动、会场内外、代表委员建议、政策解读等大量稿件,这些稿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新华社和本地记者采访组是地方党报获取两会信息的两个重要渠道。
选稿前,编辑要提前了解两会议程和每天的会议内容,对选稿做到“心中有数”。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及时掌握最新的会议动态,实时关注新华社的重要稿件预告和目录,从中选出当天中央主要领导活动、会议议程、社论等稿。同时,与本报前方采访组保持实时联系,掌握本地代表委员活动、报道重点等,不漏发重要信息。
选稿后,编辑从政治导向、新闻价值、文本表述等方面对稿件进行编审把关,重点关注文中的一些重要提法。例如,领导人名单、修订的法律法规名称、引用领导人表述等内容,编辑采取点读式审稿,逐字审校核对,不清楚的情况与记者沟通再次核实,并通过查阅对照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的报道,确保内容准确无差错。
运用版面语言表现稿件的重要性,将每条稿件安排在版面合适的位置上同样是编辑在两会报道中要考虑的问题。对于两会要闻版的编排,既要参考本报往年的惯例,也要对标《人民日报》当天的版面。两会期间,各家地方党报处理新华社重要稿件时,都会与人民日报编辑部取得联系,询问当天的版面安排情况,以相应地调整自己的版面。
2018年,《重庆日报》报道全国政协会议和人大会议开闭幕消息时,既参照了往年版面安排情况,同时也对照《人民日报》的版面进行了调整。与往年相比变化较大的是,《重庆日报》3月21日头版刊登人大会议闭幕的版面借鉴了《人民日报》的版面安排,除了报眼有习近平同莫迪通电话的消息外,正版只有会议闭幕消息和两张照片,而往年头版刊登的人民日报社论放到了二版,这为人大会议闭幕消息腾出整版的版面,体现出消息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全国两会召开前,重庆日报编辑出版中心组织召开三次专题会议,研究往年的报道经验、版面安排、防错机制等。会议期间,编辑出版中心在防差错、审内容、堵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圆满完成两会报道任务,没有出现一起政治性差错。
两会期间,各地党报的许多消息和通讯来自新华社的供稿和图片,地方党报编辑在选稿、编排方面应多用一些“巧”劲儿,从不同的侧重点对内容进行“加工”,才能做出各家两会报道不同的“味道”。
从2018年两会报道可以看出,各地省级党报在选编新华社稿件时,在内容编排、观点提炼、形式创新等方面都比往年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以2018年3月5日新华社受权发布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当日新华社还播发了代表委员讨论、专家解读等丰富的稿件和图表内容。从各地省级党报的版面来看,编辑对政府工作报告报道的侧重点不同,可以说是各取所需,各有所长。
《重庆日报》将重点放在5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开创新局面、5年来政府主要做的工作、2018年发展预期目标和对政府工作的建议、十大民生亮点等方面,展现了政府工作报告的丰富内容,整个跨版以图表为主,配以简短的文字内容,使版面逻辑清晰、形式活泼、便于阅读。
《北京日报》同样采取跨版形式,报道重点则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发展实体经济上,围绕如何发展实体经济展开,主题鲜明、报道深入。《解放日报》则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梳理出对过去5年工作的总结、今年工作中的改革、经济、民生、攻坚战等内容进行摘登,并配以建筑图形装饰版面。《南方日报》侧重于民生角度,以“民生大红包,惠及你我他”为标题,用图表的形式表现了2018年政府的重点工作……
主题内容相同,各家报纸呈现出的效果却截然不同,这就是编辑巧思后,对新闻进行选择、加工的结果。根据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实情,地方党报编辑从不同的角度选择报道重点,运用编辑手段突出内容特色与报纸风格,让新闻更加丰富多元,传播更加精准有效。
作为宣传工作的重头戏,地方党报的全国两会报道如何才能做得出新出彩、有声有色,编辑应注重发挥策划的作用,探索更多具有新意的报道。
2018年,《重庆日报》推出两会特刊版面129个,报道规模超过往年,一些好策划、新栏目的涌现提升了传播效果,使日报报道多次获得中宣部表扬、市领导肯定。
新闻策划是媒体赢得竞争的利器。3月5日是全国第55个“学雷锋日”,《重庆日报》策划了特刊版《身边“尹明”请代表委员捎个话》(注:“尹明”为化名,是一位坚持资助贫困学生的好心人,如今成为重庆市道德模范的代名词)。该版采访了5位重庆道德模范代表,就“四点半课堂”、社区建立老人食堂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话题提出建议,5位在京参会的代表委员对此一一作出回应。这种两地隔空对话互动的形式,将基层呼声直接传递给代表委员,也将京渝两地、会场内外联系起来,增强读者对两会的关注,成为报道中的亮点。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这是《重庆日报》2018年两会报道的重中之重。11日,《重庆日报》头版充分报道了总书记下团活动,并策划推出11个特刊版,整组报道浓墨重彩,有气势有新意。
其中,《向总书记汇报 请总书记放心》通过回访发言代表,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场景; 《把自豪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重庆工作新局面》等报道,反映出重庆代表委员以及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和推动各项事业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的决心与信心。随后,《重庆日报》还策划推出了《总书记提到的这些“重庆宝贝”已成为群众致富的“摇钱树”》《关键词系列报道》等,这些重要报道成了两会新闻的“爆款”,被新华网、新浪、澎湃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广泛转发。
在栏目设置上,《重庆日报》开设了《北京传真》《京渝互动》《重庆回声》等新栏目,优化了《重报圆桌会》《两会好声音》《现场直击》等传统栏目,通过新老栏目组合将丰盛的两会“大餐”第一时间传递给读者。
在全国两会报道中,地方党报编辑既要增强“四个意识”,从内容到形式稳妥处理重要稿件,也要结合地方特点,围绕提案议案、代表委员活动、热点焦点话题等重要内容开展策划,通过更多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报道,发挥出党报在舆论阵地中的重要职责和积极作用。
(注:后附重庆日报、四川日报、解放日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两会特刊版面)
图1 重庆日报
图2 四川日报
图3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