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倚天抽宝剑
——重读《国家命运》有感

2018-07-02 08:39
国防科技工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钱三强人造卫星氢弹

王 进

“两弹一星”最初指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后来将原子弹和氢弹合称核弹,另一弹则是指早期研发的导弹,因此“两弹一星”现在一般指的是导弹、核弹和人造卫星。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就是说,仅仅十年功夫,在党中央的坚定支持下,以钱三强、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克服种种困难,以惊人的智慧与毅力,先后完成发射导弹,试爆原子弹、氢弹,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等伟大壮举,开创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丰功伟业。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2011年11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军旅作家陶纯和陈怀国合著的长篇纪实作品《国家命运:中国“两弹一星”的秘密历程》。该书叙述了我国“两弹一星”工程,从艰难的起步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终于取得重大成就的整个历史过程。全书气势磅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各具神采,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我国国防战线的史诗性巨著。2012年10月,该书被拍成29集电视连续剧在央视频道首播,收视率同期夺冠。

当时我是怀着激动而崇敬的心情,一口气追完该剧又一口气读完该书的。今年4月,有感于美英法突然入侵叙利亚,有感于我国高科技公司遭美国制裁,我又找出了这本书,静静地读了起来。作为一名在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工作近20年的干部,书中描写的有些场所,因工作关系我也曾荣幸地参观学习过。时空穿越,抚今追昔,那些人那些事恍如昨日才发生,读起来禁不住让人心情澎湃、热泪盈眶。

对文艺作品的阅读欣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喜好,但国家利益和民族精神却可以超越一切,适合所有人。它直抵读者的灵魂深处,不仅滋养心灵,而且催人奋进!《国家命运》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它让每个中国人牢牢记住那个特殊的年代,记住那些为中华民族的强大而做出不朽贡献的人们。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不能也不应忘记!

我们不应忘记共和国缔造者们决策之果断坚定;不应忘记以钱三强、钱学森为代表的广大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以身许国;不应忘记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等无数无名英雄;特别不应忘记23位“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钱学森、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墀、彭桓武、朱光亚、黄纬禄、王大珩、屠守锷、陈能宽、任新民、程开甲、王希季、孙家栋、周光召、于敏。

当然,还要感谢当年苏联的核讹诈和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对我们的鞭策和激励!与美苏英法相比,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苏联用了3年零11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6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苏联第一颗卫星重83.46公斤;美国的第一颗卫星8.22公斤,还是哑巴;中国的卫星重173公斤,“看得见,听得见”。

这一切的一切,最终凝铸成了一种伟大的精神,那就是“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改革开放以来,国防科技工业接续前行,捷报频传。载人航天、月球探测、航母入列、蛟龙潜海等,中华民族已进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相信“两弹一星”精神不但不会过时,反而会更加彪炳史册,光耀千古,激励一代代中国人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国防科技工业局财务与审计司)

猜你喜欢
钱三强人造卫星氢弹
钱三强的“偏心”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我国人造卫星工程的开拓者之一——闵桂荣
钱三强的遗憾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
——于敏
氢弹,不过如此
钱三强与父亲钱玄同
例析人造卫星的圆周运动及变轨问题
人造卫星变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