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必须讲政德

2018-07-01 17:04鄯爱红李淑英
红旗文稿 2018年10期
关键词:政德私德公德

鄯爱红 李淑英

2018年3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中华民族向来倡导做人要有道德,为官要讲政德。所谓政德,就是领导干部在政治生活、公共管理以及个人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领导干部群体应当具备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操守。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党员干部的政德既要体现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的要求,也要包含行使公共权力、履行公共职责所必须遵行的职业道德规范,还应包括领导干部个体的人格和品德修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古往今来,政德都是对为政者最为核心的素质要求。今天,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政德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要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保障。

我们党历来重视政德建设,重视以德治党。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早在延安时期,《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以及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是中央党校高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提出了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员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两学一做”“三严三实”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印发了《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关于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程的意见》,这一系列举措都是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重要步骤。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突出了政德作为整个社会道德建设风向标的重要价值。

加强政德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需要。共产党的政德,反映的是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和价值追求,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与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體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领导干部加强政德修养,就是要明大德,铸牢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守公德,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严私德,加强自身的德行修为,坚守道德人格与道德定力。三德之中,“明大德”是根本,“守公德”是关键,“严私德”是基础和底线,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辩证统一。

加强政德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筑牢反腐败堤坝的重要基石。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增强领导干部“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个从强力治标到标本兼治、从外在约束到内在自觉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各级干部:“各种诱惑、算计都冲着你来,各种讨好、捧杀都对着你去,往往会成为‘围猎的对象。”领导干部只有加强自律,才能抵制各种诱惑,防止被“围猎”。领导干部加强自律的关键是“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这四个方面的定力共同构筑了“不想腐”堤坝的重要内容。其中,道德定力就是政德修养,是构筑“不想腐”堤坝的基石。

加强政德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领导干部增强执政本领的保障。十九大报告结合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八大执政本领”,包括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八大执政本领”全面诠释了新时代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各方面素质与能力。“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中国共产党和各级领导干部执政本领的练就,都需要以政德修养为基础,即所谓“厚德载物”。失去了政德,执政本领就失去了依托和基础。从组织领导力建设而言,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德治与法治相统一的执政基础建设,强调德治对于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性。从对领导干部个体的要求上来讲,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强调领导干部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

道德是人类对人与人之间应然关系的自觉认知。政德是从政者基于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基础上所确立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之本。从其构成要素来讲,政德包括从政者的政治道德、公共道德和思想品德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论述,深刻阐释了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核心要义,对领导干部立政德提出了明确要求,为领导干部加强自身政德修为指明了方向。

明大德。具体地说,大德就是政治品质,指党员干部的政治信仰与政治忠诚。政治品质在政德规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并起主导作用。领导干部“明大德”,就是要严把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坚持修养党性,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强化对党组织的政治忠诚。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坚定的立场和信念取得了胜利,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今天,在领导中国人民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路上,依然需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专一专心。在革命时期,很容易辨别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知道要坚持什么。在和平时期,由于敌我界限并不分明,双方之间是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因此,要分清是非,辨明方向,坚定立场,就变得更为艰难,也因此显得更为重要。面对新时代、新征程,领导干部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和动摇,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党员干部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自觉坚定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与核心。

守公德。公德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生活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作为政德的“公德”是指领导干部在公共生活中的德行,更具体地说,是管理公共事务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在公共事务活动中,领导干部的政德要求就是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道德与法律发挥作用的机制不同,其最大的特点不是通过强制的手段来约束,而是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实现约束。这种约束机制虽然不是强制的,却是根本的。“得民心者得天下。”为政者要懂得理解民众的需求,获得民众情感的认同,而不是靠权力和武力强行让人们服从。要得到民众的支持,关键是要得到人民内心的认同,而要得到人们内心的认同,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人民。新时代的领导应当是以守公德而确立自己威望的权威型领导,而不应是以强大的国家机器为后盾的权力型领导。在人们的自主性和个性不断增强的时代,建立在公信力基础上的领导力才是真正持久、有力量的领导力。对于执政党和领导干部而言,在公共生活中坚守道德,做道德的表率既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也是新时代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的必然要求。

严私德。“私德”是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作为政德的“私德”是相对于公共生活中的公德而言的,是指领导干部个人的操守和行为。如果说社会对普通人私德的约束越来越宽松,更多地依靠个人的内在信念和良知来维系的话,那么,对于党员干部来讲,互联网时代对于个人私德的要求和约束却是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具有强制性了。中国古代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坚信一切皆以修身为本,只有内圣才可能外王。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也认为治理国家的哲学王应当具备高尚的德行。在道德价值多元化的今天,西方国家在领导人竞选时,个人的道德言行也是党派之间互相攻击的重要方面。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领导者个人的价值追求、品德情趣必然会对公共事务产生影响,因而也很难说是私人之事。互联网时代,私德的范围越来越缩小,个人言行的公开性越来越强,透明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廉洁修身,重视个人私德修养,慎独、慎私、慎微、慎初。

领导干部讲政德,要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也给出了具体而明确的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新时代领导干部加强政德修养,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中汲取养分,需要从典型人物那里吸取经验与教训,需要加强制度建設,实现自律与他律的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道德营养和道德力量,学习和掌握其中的思想道德精华,对于领导干部加强政德修养很有益处。首先,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淡泊明志、崇尚气节的精神。中国传统道德中有很多涉及如何对待富贵贫穷、生死福祸、荣辱功名、权位爵禄以及待人待己等方面的内容,包括“立志”“弘毅”“德操”“大节”等内容,其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处世必以仁德,守身必从大义,为人重在大节。这些都对领导干部认识修身与治国的关系、培养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其次,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学习修身先修心、修身先修志的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历代政治家的理想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表达的是困境中坚守定力和信仰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表达的是不论身处何种地位,都要担当起为国尽责的使命。历朝历代志士仁人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章句,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品格,为领导干部修养政德提供了深厚丰富的养分。第三,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以民为本、造福于民的政治情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对今天领导干部认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心向民众、以民为本的价值观,修养政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加强领导干部的政德修养,要注意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正反典型中吸取经验与教训。一方面,领导干部要见贤思齐,向道德榜样学习。道德榜样身上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和道德情操,能够对领导干部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无数坚守道德气节的榜样。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道德榜样的塑造与学习,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在革命和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塑造的张思德、刘胡兰、董存瑞等英雄榜样,对于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政德榜样为今天的领导干部判断是非、善恶和荣辱提供了标杆。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还要见不贤而内自省,要从政德败坏的官员身上吸取教训。作为反面典型,中国历史上的贪官污吏以及当代反腐败大潮中落马的官员都为领导干部修养政德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反面典型的作用就是要让领导干部知敬畏、明底线、受警醒,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领导干部讲政德,除了要强化自身的修养外,还需要从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和制度建设入手,建立起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机制。首先,要优化政治生态,建立起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组织文化。道德的一个重要的约束机制是社会风俗,政德的重要约束机制就是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组织文化必然对于个体的政德修养发挥重要的塑造作用,相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潜规则盛行的组织文化必然会败坏政德。其次,要建立起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制度做支撑。具体地说,切实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落在实处,科学制定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标准和流程,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明确领导干部大德、公德和私德各个领域的具体要求,将其细化为可操作性的标准,与领导干部的选拔、培养与晋升相联系。不断完善对领导干部的道德教育、监督与制约机制,建立起公正公平的政德激励和惩治机制,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老实人不吃亏”“投机者占不到便宜”。

(作者:北京市委党校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

猜你喜欢
政德私德公德
以私德的培育促公德的成长
新时代习近平政德观的践行路径探析
雷云:基于四种类型公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习近平政德观探析
寓言
——刘政德雕塑艺术展作品选
私德教育
太没公德
“公德”与“私德”
公德与私德的“先后”
大学生公德意识培养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