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 陈雷
摘 要:薄壳山核桃丰产栽培是薄壳山核桃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基础。该文重点介绍了皖北地区薄壳山核桃栽培现状、当前栽培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以及建园要点和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关键词:薄壳山核桃;发展现状;丰产栽培;皖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5-0044-02
薄壳山核桃用途广泛,受益期长(80~100a),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薄壳山核桃作为主要木本油料树种在浙江、云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仅安徽当前栽植面积近1.33万hm2,是目前发展最快、势头最猛、综合利用价值最高、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多用途经济林树种。同时,由于薄壳山核桃在安徽省作为园艺化栽培树种时间较短,栽培技术体系不健全,从业人员认识不足、栽培管理技术不到位等原因,往往出现新建园苗木成活率低下、栽植密度不合理、品种配置不科学,成林园苗木生长迟缓、结果迟、结果少,树形散乱、病虫害危害严重,产量低效益差等现象。
阜阳市林业技术推广站自2011年开展薄壳山核桃良种繁育和示范林建设项目以来,深入研究了薄壳山核桃良种壮苗快速繁育方法和配套技术措施,通过对薄壳山核桃丰产示范园的系统管理和丰产栽培措施的实施,逐步掌握了促进薄壳山核桃早花早果技术措施和肥水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不断健全和完善了适合我市及周边地区薄壳山核桃丰产栽培的技术理论体系。现将皖北地区薄壳山核桃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关键丰产栽培技术汇总如下,以期为广大薄壳山核桃种植户和企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持。
1 产业发展现状
薄壳山核桃作为一个外来引进树种,除少数实生树外,在皖北地区很少见到成年品种大树。实生树树龄多在15~20a左右。由于管理粗放和品种不良等多种原因,其产量较低,果个较小,品质较差,无法达到商品果要求标准。
经过近几年的推广示范,阜阳市已逐步形成了以造林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为支撑,果树种植户和农户广泛参与地规模化发展态势。当前,专业化经营企业已近10家,栽植面积0.1万hm2以上。部分果园管理精细,苗木长势良好。我站示范基地和个别企业园区硕果累累,长势喜人。
2 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规划不合理,栽植成活率低 园区缺乏整体规划,布局不合理。同时,对薄壳山核桃生长习性不够了解,在移栽过程中主根创伤面大、吸收根少,栽植管理不到位,地上水分供应不足,苗木易缺水枯死,造成成活率低下。
2.2 良种应用率低,苗木质量良莠不齐 由于前期对品种认识不足,把关不严,形成了新建果园品种混乱,规格不一,甚至以实生苗代替良种苗匆忙造林。
2.3 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配置不当,授粉率低 由于缺乏对薄壳山核桃结果习性了解,出现了大面积单一品种建园和配置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花期不匹配现象,导致雌花授粉不充分影响产量现象逐渐显现。
2.4 栽培管理粗放,与高产高效目标的技术要求差距明显 当前薄壳山核桃栽培管理技术水平整体上还较为粗放,多借鉴于常规果树栽培经验,致使植株定干高度过低,底层主枝过平、生長势弱,层间距小,透光度差,树体结构不合理。
3 丰产园营建管理技术
3.1 选用良种壮苗造林 打好丰产丰收基础 品种特性决定了坚果获益早晚和坚果价值及后期收益,苗木质量影响造林质量和收益时间。因而,在建园时选用良种壮苗是获得良好收益的基础,是建园成功的保证。因而,建园苗木一定要按照“三证一签”要求调运,并坚持营养钵苗优先选用的原则,缩短缓苗期,促使早花早果早见效。
3.2 确立整体合理规划布局 科学配置区域品种 薄壳山核桃收益期长达上百年,合理的整体布局对后期生产管理影响较大。在规划时,既要考虑道路规划、水利设施布局,也要考虑不同品种的适生区域、建园栽植密度大小、品种搭配以及行间间作等。一般在建园时,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2~4个主栽品种,2~3个授粉品种。各主栽品种能够相互授粉的,可以减少授粉品种数量,如雄先型品种波尼与雌先型韦斯顿能完成相互授粉;亚林35号可作为多数雌先型品种的授粉树。授粉品种一般占苗木数量的10%左右,分散栽植于主栽品种之间。皖北地区,由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苗木生长旺盛,栽植可采用小密度大行距定植。一般采用4m×8m、5m×8m、6m×8m和5m×10m、6m×10m及5m×12m、6m×12m等株行距,1hm2栽苗木135~315株,根据土壤肥力选择适宜密度造林。前期充分利用行间空地,间作农作物、中药材等提高土地利用率,后期减少间作面积,移植过密植株,保持树体个体之间空间结构合理,通风透光良好,促进养分有效积累。
3.3 加强果园田间管理,完善薄壳山核桃丰产栽培技术理论体系 薄壳山核桃作为外来引进栽培的果树品种,有其自身独特的生长结果特性,既不能放任不管任其生长,也不能按照其他果树栽培模式进行复制式栽培管理。
3.3.1 水肥管理 在整个薄壳山核桃生长周期中,要保证园区水肥供应充足,尤其是7月至8月份,皖北地区往往干旱少雨,而此时薄壳山核桃正处于灌浆期和硬核期,对水分需求较为敏感。薄壳山核桃喜水喜肥,肥水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树木生长和结果产量质量。
薄壳山核桃施肥全年分多次进行:发芽前可以根据树体大小,施1次复合肥;5月上中旬结合微肥补给,喷2~3次叶面施肥;6月中下旬,追施1次复合肥;7—8月,结合病虫防治,叶面喷施硫酸锌、尿素、磷酸二氢钾等;9月上中旬,秋施基肥,肥料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基肥施用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在11月底前完成,施后浇水覆土。
3.3.2 丰产树形及促花促果措施 薄壳山核桃树形高大,生长健壮,在实生树上表现尤为突出。采用园艺化栽培的嫁接品种,经过拉枝、整形、控旺等技术手段处理后,结果和收益时间有所提前,但相对于常规果树,其童期较长,进入丰产期相对较晚,成年树树形高大,光照需求强烈。因而,在丰产园营建过程中,除了要加大株行距降低栽植密度外,在树形管理上宜采用主干疏散分层型,培养中干强键、主侧枝分布合理,层间通透良好,结果枝组紧凑的丰产树形。
根据薄壳山核桃生长结果习性,在苗木栽植前1~3a时间,要加大肥水管理力度,促使苗木健壮生长,树形按照下层分枝点高度在1.2~1.5m(有特殊要求的可以定干在1.8~2.0m),1层主枝数3~4个,空间均匀分布。在修剪上,主要短截中干和主侧枝,疏除中干竞争枝,营养枝拉平缓放,缺枝处早春刻芽促发新枝。对角度不当的背上枝及时摘心或拉枝,按照第2层主枝高度要求,选留第2层主枝。
栽植4~6a后,苗木进入初果期。此时要加强第1层主枝的管护,并在1层主枝上选留合适侧枝,培养结果枝组。严格控制上部徒长枝、中干竞争枝及过旺过长2层主枝。对过旺难于控制长势的植株,可以夏秋季带叶修剪,或喷施植物激素进行化学控制。
建园7~8a以后,随着产量的逐步提高,在保证肥水的基础上,要重点保证全园光路畅通,密植园要合理移植,为保留植株提供充分的生长空间和良好采光环境。对个体植株而言,要保持上下阳光通透,背阴面大枝有足够光照,并培养1~2个健壮枝作为3层主枝,对3层以上的中干进行落头处理,全株主枝6~9个,树高在6~8m。
进入丰产期大树,重点对结果枝组和下层主枝进行更新复壮,及时疏除树冠内膛徒长枝,回缩(疏除)过长中上部遮光大枝,及时疏除中干落头后产生的徒长枝条,保持树体通风透光,长势中庸。
3.3.3 病虫害治 薄壳山核桃病虫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生态优先,综合防治,主抓重点为原则。
(1)病害:当前,薄壳山核桃在皖北地区病害表现较轻,以黑斑病和生理性病害为主。防治可在每年发芽前,喷施1次石硫合剂,有效防治黑斑病、白粉病、疮痂病的发生。
在苗圃生产中,黑斑病对1~2年生苗木危害较重。建议在5月中下旬开始,喷施多菌灵600倍、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或等量式波尔多液。生理性病害主要表现为生理性小叶,在结果树上较为常见。防治上以增施有机肥、增加硫酸锌土壤含量,改善土壤通透性为主,同时,注意均衡施肥、适度修剪、合理负载和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能有效改善发病症状。
(2)虫害:在山核桃上表现较为严重的害虫主要有星天牛、美国白蛾、木蠹蛾、桃蛀螟、蚧壳虫、警根瘤蚜、大青叶蝉、刺蛾等。防治可以通过灯光诱杀杀死蛾类成虫,并注意保护好瓢虫、草蛉、螳螂等有益天敌昆虫。对突发性和暴食性害虫(如美国白蛾、舟蛾等),及时喷施生物制剂杀虫剂,如Bt制剂、阿维菌素等。对刺吸式口器昆虫,按说明配比可以喷施吡虫啉和菊酯类农药,尽量减少周边环境污染。
星天牛的防治,是虫害防治工作的重点,可以按时间采取多种方法进行:5月中下旬,全园喷施1次吡虫啉1000~1500倍,防止成蟲取食;6月上中旬人工捕捉天牛成虫;7月中旬,人工查找天牛卵槽,破坏虫卵;对孵化幼虫,利用铁丝勾出或扎死;进入木质部幼虫,由排粪口注入敌敌畏进行薰杀或插入毒签,毒杀幼虫;也可以在果园周围种植苦楝,引诱天牛成虫取食,在6月上中旬集中捕捉或喷药毒杀,防治效果良好。 (责编:徐焕斗)